摘要: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通过编写程序代码实现特定功能或服务的产业集群。其产业链涵盖硬件设备、开发工具、操作系统等上游基础层,软件开发与集成服务的中游环节,以及金融、医疗、制造等下游应用领域。
中研网
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通过编写程序代码实现特定功能或服务的产业集群。其产业链涵盖硬件设备、开发工具、操作系统等上游基础层,软件开发与集成服务的中游环节,以及金融、医疗、制造等下游应用领域。
从区域布局看,广东以深圳湾科技园、浮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等园区为载体,形成“双核引领、梯队协同”的产业格局;南京作为中国首座软件名城,2025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覆盖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等全链条。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显著,华为鸿蒙OS、麒麟操作系统等国产系统逐步打破国外垄断,但芯片设计工具(EDA)仍依赖进口,形成“卡脖子”风险。
一、万亿赛道扩容:软件产业价值重构与动力升级
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已驶入发展的超级周期。据国家统计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运行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2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4.5%。
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结构变迁:信息技术服务板块占比持续攀升至66.4%,印证产业重心正从基础工具软件向高价值服务环节转移。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业务同比增速高达20.3%,成为拉动增长的关键引擎。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趋势分析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伴随‘十四五’数字经济深化,软件与信息服务正经历三重裂变:
技术内核由‘流程自动化’向‘认知智能化’跃迁;商业模式由‘许可订阅’向‘价值共创’迁移;竞争壁垒由‘功能模块’转向‘生态粘性’”。这三大迁移趋势正解构行业旧秩序,重塑投资价值。
二、未来战场推演:2025-2030六大关键趋势竞争焦点
AI大模型重构产业图谱:模型即服务(MaaS)崛起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正在重新定义软件交互范式。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评估,国产大模型厂商2023年研发投入增长超80%,垂直行业模型渗透率从金融、医疗领域加速外溢。中研普华数据显示,到2027年,AIGC驱动的软件开发比例将突破35%,低代码平台结合AI助手让“全民开发者”成为可能。
工业软件攻坚战:从“可用”到“好用”的战略突围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数据显示,国产工业软件市占率不足15%,高端领域被欧美垄断局面尚未根本改变。然而政策强力驱动下,国内厂商在CAD、CAE等核心工具环节突破明显,资本市场对相关企业估值溢价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2倍。中研普华预测,2025年自主可控工业软件渗透率将提升至30%,形成千亿级替代空间。
云原生革命:基础设施的敏捷进化
企业上云步入“深水区”,单纯的IaaS资源供给已无法满足需求。据中国信通院统计,2023年容器技术采纳率已达68.2%,Service Mesh部署比例同比翻倍。中研普华研究表明,具备多云管理、智能运维、Serverless架构能力的平台型厂商将主导60%以上新增市场。
三、产业链竞争格局解构:卡位与破局路径
上游(“硬支撑”):芯片适配成新壁垒
华为昇腾、寒武纪等AI芯片厂商与操作系统深度耦合,开发工具链性能直接影响软件效率。国内芯片代工能力突破成为关键变量。
中游(“主战场”):从“单点工具”到“场景闭环”
企业级市场头部效应加剧:用友金蝶占据管理软件60%以上份额;在云原生领域,阿里云华为云等巨头持续扩大PaaS层领先优势。破局点在于垂直行业Know-how+云边协同能力——如广联达深耕建筑信息化、恒生电子在金融科技领域构建壁垒。
下游(“价值锚”):用户主权觉醒倒逼创新
SaaS领域客户续费率成为关键指标。据中研普华监测,头部SaaS企业年订阅流失率已降至7%以下,靠的正是深度业务流程嵌入与数据智能增值服务。用户需求主导权增强正倒逼厂商技术迭代提速。
四、投资战略:破冰期布局逻辑重塑
国产替代深水区攻坚标的
工业软件链:关注突破EDA工具链(如概伦电子)、高精度仿真平台(如安世亚太)企业
基础软件层:优选分布式数据库(达梦数据)、操作系统生态构建者(麒麟软件)
云化转型赋能核心枢纽
容器云引擎:具备混合云调度能力的技术中台(如青云科技)
垂直SaaS深化者:医疗信息化(卫宁健康)、汽车研发云(中望软件)场景专家
AI原生价值捕获者
开发提效层:低代码+AIGC融合平台(钉钉、腾讯云创)
垂直模型领跑者:金融知识引擎(同花顺i问财)、生物计算平台(晶泰科技)
全球化出海价值重估
工具软件出海(万兴科技)、游戏引擎技术服务商(Cocos)享受国际空间估值溢价
五、风险预警与动态博弈策略
技术颠覆周期缩短风险:当OpenAI推出GPT-5可能引发现有应用重构,投资人需评估企业持续创新护城河;
地缘政策干扰加剧风险:美国对华AI芯片限售升级或将延缓国产大模型训练效率;
内卷化竞争定价压力:中小SaaS企业为争夺用户可能牺牲毛利率,关注订阅量质量比;
数据要素改革推进节奏:政务数据开放、产权界定进度直接影响商业模式落地。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在年度策略中指出:穿越周期迷雾的关键在于识别“不可逆趋势”中的核心卡位者。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之争,关乎下一个十年制造业话语权;企业智能化中台建设,决定了数字资产转化效率上限。押注正在定义未来规则的构建者,而非单纯享受时代红利的参与者。
结论:在“重构”中寻找“锚点”
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依赖于“无形”的力量。当我们剖析当下趋势:AI大模型正在重塑技术范式,云原生结构正在解耦系统层级,工业控制系统正在定义实体经济的运行规则……这些深刻变革的背后,是数据逻辑与计算能力对物理世界的全面映射。
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即将迈入20万亿规模大关,未来十年的竞争核心并不在于“是否增长”,而在于“为谁增长”和“如何增长”。中研普华持续跟踪的数据节点显示:国产工业软件渗透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意味着减少1.2亿美元的潜在供应链风险;企业SaaS续费率每上升5%,预示垂直领域将崛起新的定价权掌控者。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在这个计算定义生产力的时代,投资者真正需要发掘的是那些正在编写未来运行规则的“代码型公司”
他们在重构AI训练范式、在重构软件交付模式、在重构产业协作网络。技术革命或许不可预测,但锚定产业关键卡位者,就如同掌握了在数字洪流中定向航行的坐标。更多深度分析可垂询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获取完整报告。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互动探究。
同时中研普华研究院还提供产业规划、十五五规划、园区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产业链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咨询服务。
来源:中研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