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孩子迟到,也绝不催他! 这位妈妈的话,戳中了多少家长的软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1 23:53 1

摘要:讲真,我第一眼看到:这妈也太能忍了吧!要搁我家,早晨那半小时简直是“大型灾难现场

今早刷到一位宝妈发动态:

又迟到了,但我不急。” 照片里娃正低着头慢悠悠啃面包。

讲真,我第一眼看到:这妈也太能忍了吧!要搁我家,早晨那半小时简直是“大型灾难现场

“快点吃!要迟到啦!”

“书包收好没?!”

“别发呆了,校车不等人的!”

可她却说:“我不是不管,是不想让孩子每天都在‘快点快点’里面开始一天。”

我听完,沉默了。

我们是不是总在无意识中,把孩子的生活调成了“倍速播放”?

快点起床、快点刷牙、快点走、快点写……连玩,都要“快点玩完”。

我闺蜜的女儿,才8岁,特别“懂事”。

每次聚会,她总是第一个穿好鞋在门口等大人。

但有次我听到她小声问:“妈妈,我这样算快了吗?”

那一刻我突然有点心疼——这孩子,已经在用“速度”来衡量自己了。

总被催的娃,要么变成“紧张大师”,生怕不够快;要么变成“拖延高手”,你越吼我越慢。

更关键是,他们可能很难真正学会——为自己做决定

那位妈妈说:

第一次眼看要迟到,我也急得冒火,但硬是憋住了。结果孩子进校门时有点慌,第二天自己提早了十分钟准备。

“现在我会提前告诉他:‘七点半出门,你把握好时间。’如果超时,我就默默等。试过两次,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原来,“不催”的背后,是信任。

让孩子自己感受时间、承担自然结果。

我们要做的是——提前说好、默默守线

很多人都听过: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花开有时。

但我们老是慌,怕他晚开,怕他落后,恨不得亲手把花苞掰开。

其实,慢养是在培养孩子真正的自律

让他自己思考、自己安排、甚至自己承担结果——这些比你吼一千句“快点”有用得多。

偶尔迟到一次、作业一次没写完……真的没什么。

但孩子从中学到的责任感和主动性,能陪他一辈子。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慢,是我们焦虑。

焦虑比别人慢、焦虑成绩、焦虑看不见的未来……

但孩子的路,终归得他自己走。

适当放手,给他们一点“慢”的空间。

也许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比你想象中更靠谱。

你们家早晨也经常“打仗”吗?

你赞成这种“不催”的方式吗?

评论区等你聊聊!

来源:梦游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