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这句古语在也门首都萨那的废墟中流淌着血泪。当地时间 9 月 10 日傍晚,10 架以色列战机划破红海夜空,30 枚炸弹投向萨那市中心和焦夫省的目标,火光染红了沙漠黄昏。胡塞武装卫生部门的统计显示,截至 11 日清晨,空袭已造成百余人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这句古语在也门首都萨那的废墟中流淌着血泪。当地时间 9 月 10 日傍晚,10 架以色列战机划破红海夜空,30 枚炸弹投向萨那市中心和焦夫省的目标,火光染红了沙漠黄昏。胡塞武装卫生部门的统计显示,截至 11 日清晨,空袭已造成百余人伤亡,其中三分之一是妇女儿童。以军声称打击的是 "胡塞武装军事目标",但萨那国家博物馆的千年文物碎片与民居废墟混在一起,石油公司医疗站的氧气瓶爆炸声中夹杂着孩童的哭喊。这已是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第 12 次空袭也门,而这个经历十年战乱的国家,55% 的医疗机构早已停运,5 万平民在战火中伤亡。当导弹精准命中 "目标" 时,为何流血的总是无辜百姓?
一、精准打击下的无辜代价
萨那老城的文物修复师阿米尔跪在博物馆残垣中,捧着碎成三片的萨巴王国石碑落泪:"空袭说打宣传机构,却把隔壁千年博物馆炸成筛子。" 以色列国防军声明中 "精准打击胡塞武装政治宣传总部" 的目标,实际坐落在民居密集的老城区,爆炸波摧毁了周边 20 户人家,包括 85 岁的织布艺人法图玛的百年老宅。这种 "大炮打蚊子" 的军事行动,让当地居民苦笑:"他们说反恐,可我们连蚊子都比导弹安全。"
焦夫省哈兹姆市的省政府办公楼成了废墟,公务员奥马尔的办公电脑与文件散落一地:"政府区周围是菜市场,炸弹落下时正值放学,孩子们跑都跑不及。" 以军宣称摧毁 "作战指挥室" 的空袭,实际造成 12 名送菜小贩和 7 名过路学生伤亡。就像萨那医院护士扎赫拉说的:"导弹总有 GPS 导航,可死神从不区分军人和平民。"
最让人心碎的是石油公司医疗站的遭遇。空袭引发油罐爆炸,火柱冲天时,正在接生的医生易卜拉欣眼睁睁看着产房窗户被震碎:"我们刚迎来一个新生命,就失去了三个伤员。" 这家服务周边 5000 居民的医疗站,是战乱中少数能提供基础诊疗的地方,如今连缝合包都成了稀缺品。这种 "宁可错杀一千" 的打击逻辑,让也门民众觉得 "活着全凭运气"。
二、仇恨循环里的民生绝境
萨那面包店主穆罕默德的烤炉又停了,空袭炸毁了附近的面粉仓库。"十年前一袋面粉 500 里亚尔,现在要 5000,还经常断货。" 他展示的价目表上,面包价格十年涨了十倍,而普通人月薪只涨了两倍。以色列的空袭与胡塞武装的报复形成恶性循环,就像 "两个壮汉互殴,却踩着老百姓的脚"—— 红海航运受阻让食品进口锐减,空袭又摧毁了本就脆弱的本土供应链。
教师苏海尔在防空洞里给孩子们上网课,信号时断时续:"学校早就成了危房,现在连网络都靠卫星锅偷偷接收。" 也门教育部数据显示,战乱让 300 万儿童失学,而最新空袭又让萨那 12 所学校因受损关闭。孩子们画的和平图画里,天空总是黑色的,因为 "从没见过没有炸弹的蓝天"。这种代际创伤,比任何武器都更伤人。
国际援助人员莉娜的记事本上记着残酷对比:以色列战机航程 2350 公里来空袭,而人道主义物资却因封锁滞留在港口;以军一次空袭消耗 30 枚炸弹,足够买 2000 顶帐篷;救治空袭伤员的药品缺口达 70%,却有国家在争论是否要削减援助预算。就像她在日记里写的:"这个世界的荒谬在于,运送武器的速度永远比运送药品快。"
三、废墟上的生命微光
尽管空袭不断,萨那的 "希望厨房" 仍在运转。志愿者玛丽卡和姐妹们在地下室烤面包,每天分给孤儿 200 份:"炸弹能炸毁房屋,炸不垮肚子饿的孩子要吃饭。" 她们用捐赠的面粉和柴火坚持了 8 个月,墙上贴满孩子们画的感谢信,其中一幅画着会飞的面包,旁边写着 "谢谢天空不掉炸弹掉面包"。
在焦夫省的临时诊所,医生哈立德用卫星电话向埃及同行求援:"我们需要抗生素和止痛药,哪怕快过期的也行。" 这种 "空中会诊 + 跨境买药" 的模式,让这个每天接待 50 名伤员的诊所得以维持。更让人动容的是跨教派互助 —— 什叶派的玛丽把受伤的逊尼派老人背到诊所,"打仗归打仗,救人是本分"。
国际社会的微光也在聚集。联合国紧急启动 2000 万美元援助,阿拉伯国家医疗队连夜启程,社交媒体上 #为也门捐帐篷# 的话题阅读量破亿。在萨那机场废墟旁,志愿者用集装箱搭起 "临时学校",黑板上写着:"炸弹会生锈,但知识永远闪亮。" 这些微小的坚持,就像沙漠中的仙人掌,在绝望里扎下希望的根。
当以色列战机返航时,萨那的母亲们正抱着受惊的孩子寻找避难所;当政客们在电视上宣称 "军事胜利" 时,也门的医生在计算最后一瓶抗生素能救几个人。这场绵延十年的战乱,早已不是 "反恐" 或 "报复" 能解释的困局,而是无数普通人被裹挟的悲剧。
导弹可以精准定位坐标,却算不清破碎家庭的伤痛;战机能够飞越千里,却带不来孩子们需要的面包和课本。也门的明天不在政治家的声明里,而在每个坚持烤面包的店主、继续教书的老师、救死扶伤的医生手中。就像萨那老城区墙上的涂鸦:"我们不怕炸弹,怕的是世界忘了我们在活着。" 当国际社会把目光从弹药库转向难民营,把预算从武器转向药品,和平的微光才可能照亮这片苦难的土地 —— 因为真正的胜利,从来不是摧毁多少目标,而是守护多少生命。
来源:每日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