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广州路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1 23:03 1

摘要:近年来,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围绕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打造智慧政务、提升服务质效持续发力,为企业群众提供更高效、便捷、智慧的政务服务。图为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办理业务。

广州“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

近年来,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围绕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打造智慧政务、提升服务质效持续发力,为企业群众提供更高效、便捷、智慧的政务服务。图为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办理业务。

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是面向未来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城市工作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之一是“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作为广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统筹部门,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为解码老城市新活力的时代命题,以打造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和国际一流智慧城市为目标,加快推动广州全域数字化转型,构筑韧性智慧城市的数字化新引擎。

不久前,广州市荣获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城市大奖”。全球智慧城市大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城市智慧化发展主题展会。2020年起,大会在中国区域设立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奖项。“城市大奖”每年只有1座城市获得,是该奖项的最高荣誉。

斩获年度全国唯一大奖,广州市城市智慧化发展靠啥?

乘“数”而上

数字经济动能澎湃

站在广州环球贸易中心的高楼上向外眺望,腾讯、阿里巴巴、唯品会……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以下简称“琶洲试验区”),一座座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大楼拔地而起,与北岸珠江新城交相辉映,形成繁华城市景观。

琶洲试验区是当下广州数字经济发展的生动注脚。数据显示,2024年广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4470.2亿元,同比增长9.8%,占GDP比重14.4%,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一梯队。数字贸易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进口规模连续10年全国第一。

今年以来,广州数字经济发展势头更为强劲。上半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5%。其中,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数字技术应用业增加值增长7.7%,数字技术在自动驾驶、智能化集成服务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不断拓展加深。

广州数字经济成绩亮眼的背后,藏着哪些“制胜密码”?

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底座。截至2024年底,累计建成5G基站超10万座,5G用户超2000万户;建设“5G+车联网”示范应用环境,开放测试道路单向里程约2500公里;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建成千亿元级大模型服务体系,成为全球用户最多、应用最广的超算中心之一。

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布首批33家产业“实数融合”创新示范平台;推动2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纺织服装、皮革皮具等10多个全国性产业集群中50%以上实现数字化覆盖。

持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广州市全面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出台《广州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建设公共数据运营平台,率先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出台全国首份城市级运营服务收费标准,培育壮大全市数据企业数据产业规模超千亿元,建成全省首个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公布首批28个高质量数据集。

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方面,广州市成功走出了从“试点探路”到“国家示范”的创新之路。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黄津介绍,广州公共数据运营经验写入由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牵头编制的《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指南》,发布了全国首份公共数据运营服务费收费标准(试行),正式启动探索价格形成机制的实践路径。

下一步,广州将以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牵引,围绕数字经济核心领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数字技术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在重点行业领域的应用推广。

一网统管

城市治理“耳聪目明”

广州塔下的广州国际媒体港内,有一座“数字孪生”的广州城,与现实的广州一样,事无巨细一一对应,如影随形同生共长,这就是“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以下简称“穗智管”)。

近年来,广州市紧抓数字化发展机遇,谋篇布局,全面深化数字政府改革,通过建设“一网统管、全城统管”的“穗智管”,推进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实现“一网统管、全城统管”,数据支撑是关键。黄津介绍,依托城市大数据中台,“穗智管”构建了标准化数据交换体系,整合多源业务数据与共享流程,破除部门壁垒,实现全市40个委办局、11个行政区的全面覆盖,对接业务系统114个,归集城市运行数据超170亿条。

在此基础上,“穗智管”接入并整合城市多领域运行体征数据,将“指标碎片拼图”整合为“全景城市画像”,涵盖人、企、气象、交通等城市运行体征数据,融合政务服务相关数据,实时监测市、区两级热点事件及舆情风险等,全面监测城市运行的心跳与脉搏。

目前,“穗智管”已构建“卫星+低空无人机+视频”的空天地一体全域感知网,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动态、精细化监测与信息获取,为城市治理提供“千里眼”和“顺风耳”。

应用为要、管用为王。“穗智管”作为“一网统管”的城市大脑,汇聚了城市视频云、时空信息云、城市物联感知、城市信息模型等公共能力,形成集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协同联动、决策支持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场景。

例如,“穗智管”平台融合汇聚了住建、水务、交通、气象、环保等关键领域的风险感知数据,打造了一张城市安全态势全景图,将在建工地重大危险源、充电站、易涝积水点、涵洞隧道等风险信息上图监测,结合视频云、CIM、时空信息云等能力,辅助各职能部门提前感知潜在风险。

黄津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下一步,广州市将完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夯实城市数据底座。数智赋能基层减负,在民政、卫健领域试点推进“一数一源”,延伸基层“一部门一系统”,推行统一数据采集“穗表通”系统,探索建立基层填表报数准入机制。

数字赋能

便民惠企提质增效

在广州,符合条件的宝妈们动动手指就能在线上申领生育津贴,不用再去线下服务窗口办理。

这得益于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联合市医保部门创建“生育保险待遇申领一类事”服务场景。该场景依托全市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穗好办”,围绕孕产周期智能推送“办事月历”,串联产检医院选定、生育津贴申领、新生儿参保等7项服务。这项广州特色“一件事”是落实办好群众关键小事的扎实实践。

据介绍,参保人输入预产期建立月历后,“穗好办”智能识别各类生育场景,精准推送办事指南及办理入口;分娩后,实时推送凭出生证办理新生儿参保的入口,实现新生儿“出生即参保”。

该项“一类事”服务自今年2月优化升级以来,已实现生育费用报销、生育津贴办理时限压缩1/3,从原先的跑5次减至零跑动;即时报销新生儿医疗费用累计4.45亿元,新生儿参保时间较以往平均提前48天,近2万名新生儿家庭从中受益。

政务服务连着民心,关乎民生。近年来,广州市强化数字技术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城市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在社会服务方面,“穗好办”建成5年来业务办理量超1亿件,实名注册用户数超2590万,平台日均活跃用户数峰值近40万;广州12345热线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辅助话务人员更加精准高效解答市民诉求。

在企业服务方面,全市企业服务总门户“穗@i企”汇聚全市政务服务事项1.4万项,为超225万家企业精准推送涉企政务服务超4721万次。经过升级迭代,“穗@i企”还推出“政策智算器”和“政务AI智办”模式,让惠企政策“免审即享”“直达快享”。

在数字湾区建设方面,“云窗口”政务服务为全市及15省39市1.4万个“跨域通办”事项提供远程导办服务,在政务服务大厅部署香港“跨境通办”自助服务机和“澳政易”自助服务机,方便港澳居民就近办事。

数字赋能政务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未来,广州市将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分批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同标准行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企业服务机制,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式管理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探索热线服务与政务大模型深度融合,充分激活热线数据要素价值。(图片由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提供)

■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 灿

来源:中国城市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