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晨光又一次爬上窗台,那把旧椅子静静地立在那里,仿佛还留着母亲的温度。五年了,她的身影早已融入这间屋子的每个角落,每当阳光洒落,我总忍不住觉得她还在那里,微笑着看我忙碌,听我絮叨。年轻时总觉得人生漫长,未来有无数个明天可以挥霍。三十多岁的时候,朋友邀约喝酒,总是
晨光又一次爬上窗台,那把旧椅子静静地立在那里,仿佛还留着母亲的温度。五年了,她的身影早已融入这间屋子的每个角落,每当阳光洒落,我总忍不住觉得她还在那里,微笑着看我忙碌,听我絮叨。年轻时总觉得人生漫长,未来有无数个明天可以挥霍。三十多岁的时候,朋友邀约喝酒,总是推说“下次吧”;父母打来电话,也常常敷衍一句“在忙,晚点再说”。那时以为,所有重要的人,都会一直等在原地,不离不弃。
直到四十五岁那年,命运给了我沉重的一击。父亲走得很安静,却在我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那天,我握着他渐渐冰凉的手,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三年前他轻声说:“儿子,回家吃顿饭吧。”而我当时正为工作焦头烂额,随口回了句:“等忙完这个项目。”可他没能等到那个项目结束。那一刻我才明白,有些等待,是有时限的,错过了,就是永别。
翻看老相册时,常常一坐就是半天。那些曾一起逃课、一起打架的少年伙伴,曾经信誓旦旦要做一辈子的兄弟,如今各自奔波在不同的城市,连朋友圈都很少互动。去年在机场偶遇老班长,我们对视了好几秒才认出彼此。短短二十秒的寒暄,他要去赶飞机,我要去接人,话未尽,人已远。转身那一刻,我们都红了眼眶。人生就像一列开往远方的列车,有人上车,有人下车,能同行一段,已是莫大的缘分。
今年生日,女儿送我一瓶她亲手折的星星。她说每颗星星里都藏着一句话:“我爱爸爸。”深夜,我拆开一颗,看见那行稚嫩的字迹写着:“希望爸爸少加班,多吃饭。”心猛地一颤,泪水无声滑落。我们总在追逐所谓的成功与光环,却忘了最珍贵的,是这些细碎而温暖的日常。
如今,我开始学着慢下来。在阳台种了茉莉和兰花,黄昏时提壶浇水,看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不再热衷喧闹的酒局,反而喜欢妻子默默递来的一杯温茶,或是儿女突然打来的视频电话。年纪越大,越懂得真正的富足,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还能感知多少温情。
上周整理旧物,翻出1998年的日记本。泛黄的纸页上,少年时代的我写道:“一定要出人头地,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如今回望半生,终于明白:这一路最该和解的,不是外界的评价,而是那个曾经不肯放过自己的执念。
现在,一盏茶可以喝半个下午,一本书愿意反复翻阅。成败得失不再那么重要,真正清晰的,是母亲熬粥时袅袅升起的热气,是父亲沉默背影里的坚韧,是爱人年轻时羞涩的笑容,是孩子第一声啼哭带来的震撼。
人不是一天天变老的,而是在某个瞬间,突然读懂了过往所有平淡时刻的珍贵。如果有话想对谁说,请趁早;如果有一双手想握住,请别犹豫;如果心里有感激,请立刻说出口。这人间熙攘,我们都是彼此路上的灯火。也许只能照亮一程,但那一束光,足以温暖余生。愿我们都能温柔地路过彼此的生命,哪怕终将告别,也要成为对方记忆中最亮的那道光。
来源:晓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