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县汾河省级湿地公园:清波映蓝天,湿地护鸟鸣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1 21:41 2

摘要:夏日清晨,汾河薄雾氤氲,凉风习习。站在新绛汾河湿地公园的岸畔,只见成群的陆生鸟类和水禽动物掠过水面,羽翼划开粼粼波光,惊起一片涟漪。群鸟翔集的景象,构成一幅幅唯美的画卷。这片900多公顷的省级湿地公园,现已成为300种动植物的生态家园。去冬今春,有大批的大天鹅

夏日清晨,汾河薄雾氤氲,凉风习习。站在新绛汾河湿地公园的岸畔,只见成群的陆生鸟类和水禽动物掠过水面,羽翼划开粼粼波光,惊起一片涟漪。群鸟翔集的景象,构成一幅幅唯美的画卷。

这片900多公顷的省级湿地公园,现已成为300种动植物的生态家园。去冬今春,有大批的大天鹅、白鹭、黑鹳等珍禽在此栖息越冬,数量较往年稳中有升。鸟类的选择,是该县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保育,合理利用,不断完善湿地保护机制,持续进行汾河生态修复,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最生动的答卷。

该县汾河省级湿地公园于2009年批准筹建,涉4镇27村。“我县汾河段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各种维管束植物38科142种;脊椎动物64科149种。”该县林业局副局长张荣伟介绍说,园内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鹳、黑鹳和大鸨,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2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野大豆等。

隆冬的汾河湾寒风凛冽,沙滩与小树林间却一派生机。该县林业局工作人员肩扛玉米与豆类,踏着晨霜走向湿地深处,将成袋的“辅助口粮”倾撒在鸟类聚集区,精心守护这些美丽“精灵”,打造出候鸟迁徙的安心驿站。

“每到冬春季节,汾河湿地都会很多候鸟越冬,我们会采购数百公斤粮食,定期投放到活动频繁的浅滩与林带,食物短缺的困境被专项投入化解。去年以来,我们相继救助了10余只受伤天鹅、白鹭、野鸭等珍禽。”该县林业局资源股负责人刘建立说。

展开剩余55%

在“珍爱湿地 护飞候鸟”主题活动现场,悬挂的标语在汾河岸边格外醒目。志愿者向晨练的市民发放科普画册和资料,传播着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理念,宣传阵地同步延伸至汾河滩涂,提高了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

五年前,该县对3.76公里汾河城区两岸实施了生态治理,建成乱锦飞鸿、亲水栈道、银杏大道、樱花园等59处景点,栽植各类植物共计137种及苗木1.1万余株,实现了“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完美内涵。

今年初春,挖坑机的轰鸣声启动了56.3公里的汾河生态功能保护线建设工程。该县林业局绿化股负责人芦进强介绍,此项工程投资4500多万元,涵盖生态廊道建设、防护林建设、林下药材种植及生态节点修复等。已完成栽植碧绿杨、巨紫荆及栾树等乔木4.5万株,红叶石楠、瓜子黄杨等绿篱5.5万平方米。

在该县汾河湿地公园,经常能看到林业局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我们会定期查看5台户外红外触发相机的录影,动态观测候鸟生存状况。同步启动的“绿盾”“候鸟”等专项行动,对破坏鸟类栖息地的行为露头就打。”该县林业局林业技术股负责人吴晓荣说。

走进该县林业局生物多样性展示馆,墙壁上、展柜中动植物样本陈列琳琅满目。有130余张蕨类、裸子、被子等植物样本;有50多张白鹳、黑鹳、大鸨和野鸭等珍稀鸟类样本。屏幕上播放着哺乳、脊椎及爬行动物等百余种影像,用静态影像和动态镜头展现出动物生物活动瞬间,在光影交织中描绘万物共生场景。

如今,在新绛县省级汾河湿地公园,植被覆盖率达历史峰值,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日臻完善,蒲苇植物茂盛,百种水鸟争鸣已成为常态。该县林业局局长尹斌红的承诺铿锵有力:“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成为我县汾河湿地永恒的风景!”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