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热土|教师节心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1 21:01 3

摘要:九月金秋,硕果累累。第41个教师节不期而至,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总想在这个时候道一声:“老师!辛苦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这句话掷地有声。一线教师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力量,他们以无私的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不计个人得失,不图虚名,生动诠释了

九月金秋,硕果累累。第41个教师节不期而至,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总想在这个时候道一声:“老师!辛苦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这句话掷地有声。一线教师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力量,他们以无私的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不计个人得失,不图虚名,生动诠释了人民教师“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追求。

教育事业点多面广、战线绵长。随着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结构的优化,我们聚焦科学管理布局,逐步扩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覆盖网络。教育发展的脚步清晰而坚定:从普及“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到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推动质量普及提高,最终迈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为了让党放心、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人民教师始终执着追求,在这份神圣光荣的职业中勤奋工作、无怨无悔。他们送走青春,迎来中年、壮年,直至两鬓染霜;当岁月在肩头刻下痕迹时,早已是桃李满天下,回首往事,满是充实与欣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广袤的土地上,无论是少数民族地区,还是密林深处的山区,大山挡不住知识的传递,也隔不断信息的交融。无数人民教师为了让山区孩子享受均衡的义务教育,甘愿“用青春赌明天”,将一生的热爱倾注于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给山区的孩子,也奉献给这片深深挚爱的土地。

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渴求知识的目光,以及山里人淳朴厚道、热情真挚的民风民俗,让一批批教师选择留下。他们以校为家,甘做大山的“子女”,坚守岗位、认真教学,把山里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子女般关爱,谱写了“大山里的他(她)并不孤独”的华美乐章。回溯过往,他们曾经历松明火把照明的年代,却始终挺起不屈的脊梁。从用马驼、用人背运送食粮与教材开始,一步步扎根山区教育。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区或半山区,教师们始终在杏坛躬耕,立足三尺讲坛,把爱与知识一同撒播在山里孩子的心田。

灯火阑珊时,学校的影子在呼啸的山风中时隐时现。昏黄的光线下,教师陪着几个孩子围坐在暖暖的火塘旁,耐心地为他们补课。这样温馨的场景,唯有亲历者才懂其中的艰辛与温暖。放学后,校园总显得有些空旷,孤独常常与教师相伴;周末更是难熬的时光,他们带着工作的疲惫,还要默默操持自己的生计。

即便如此,教师们仍将“监护住校生”的责任与“补贴学生营养餐”的政策落到实处:时时刻刻关心住校生的冷暖、温饱与健康,不是父母,却胜似父母。他们与学生之间,早已建立起“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职业的崇高、神圣与无私。

当“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出时代最强音,教师们也打破了“师道尊严”的古板认知,转而潜心钻研课改知识,勤学善研,将全部心思聚焦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教育和谐发展,从广袤的大山深处,到交通发达、高楼林立、信息化蓬勃发展的大城市,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从未如此强烈,“望子成龙”的心愿,让他们从孩子入园起,就格外关注学校、班级与老师的选择。而教师的职业,也因此被赋予了“服务家长、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更实质内涵。

在封闭式管理模式下,教师们以校为家,兢兢业业,传承并发扬“蜡烛”“人梯”“脚手架”“摆渡人”的时代精神。他们放弃大量个人时间,为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帮助学生考入更高一级学校而不懈努力——从不叫苦,从不气馁,认真钻研业务、精心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将全部精力倾注在学生身上,为培养人才尽心尽力,永不退缩。

这份发自内心的感言,源于对教师职业魅力的敬重。教师因奉献而自豪,因无私而荣光;他们在追求卓越、努力超越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也正为孩子们的美好明天,持续贡献着青春与力量!

文章仅用于“云南政协报”微信公众号,无稿费。

编辑:何健美

二审:欧阳文军

来源:云南政协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