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热土|新平的美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1 21:01 3

摘要:新平,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距今已有430多年历史。这座小城曾是背靠五桂山、依砖石筑城而居的聚落,多年来仿佛被环抱在一幅茶壶形的地图之中。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如今已形成以新平河为界,城北、城南两岸连为一体的城市格局。

新平县风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平

新平,一座群山怀抱的小城。

新平,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距今已有430多年历史。这座小城曾是背靠五桂山、依砖石筑城而居的聚落,多年来仿佛被环抱在一幅茶壶形的地图之中。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如今已形成以新平河为界,城北、城南两岸连为一体的城市格局。

城北为老城区。近年来,政府推进旧城改造,除保留古建筑与历史文物单位外,其余区域均拆除重建。一座古老底蕴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城市,在这片传奇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并孕育出“五桂今古”这一新地标;城南是新城区,从马路到楼宇,从居民生活到城市经营管理理念,皆为全新面貌,尽显城市化建设的蓬勃雏形。

无论你从大开门方向进入,还是从戛洒方向归来,只要踏入新平城,便宛如走进四季如春的家园——一路的颠簸与劳累,会在这座古城的温润中消散;在外闯荡的艰辛与不快,也会在此被悄然抚平,仿佛回到了熟悉的家。

花园

花园,是人类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后,为追求精神富足而营造的乐园,承载着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向往。新平的公园与广场星罗棋布,无论日常还是节假日,都有诸多可供消遣的去处。

花园迎客亭

每当夕阳依山、落霞满天,晚风裹挟着凉意拂过城区,满城灯火渐次亮起时,我总会与男女老少、携儿带女的居民一道,涌入中轴线上的小花园或民族广场——在这里健身娱乐、观赏风景,或消遣散心、疏解心绪。

位于新平城北端中轴线上的小花园,是当地最早建成的园林,素有“客从他乡来,春在一园中”的美誉,也是人气最旺的“万人之园”:居民往来密集,周边交易、购物、娱乐活动格外活跃。这里曾是新平历史上的大操场,不仅召开过万人以上的人民群众欢庆解放大会,也举办过公审地富反坏右及恶霸的大会,留存着几代人的深刻记忆。

我常顺着迎客亭,走上依大北门流淌而来的小河桥梁搭建的长廊。长廊中段的文苑阁雕梁画栋,檐角风铃轻响,声韵缥缈。从长廊转入荷花池畔的群心亭,静观池中塔影、湖心亭等小巧玲珑的景致,竟有几分苏州园林的雅致。戏楼圆柱裹着金箔,搭配优雅的楹联,更让小花园锦上添花。园内老树独木成林、冠盖如伞,白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夜间虽有呼吸作用,但整体仍是城区空气质量的“天然净化器”。园林边缘,粉红的紫薇、洁白的绣球、紫色的三角梅次第绽放;花池里,玫瑰色的睡莲随季节轮转吐露芬芳。恰如诗句所绘:“一潭映月鱼耀欢,园林迎风鸟争鸣;歌声飞荡云飞扬,山潮水潮人潮涌。”

白天的小花园,树荫下的石桌旁挤满了下象棋、唱京戏、聊天的老年人,他们喜形于色,满是惬意;穿白大褂的盲人理疗师忙着刮痧、按摩,前来理疗的人络绎不绝,他们手法娴熟地在患者身上推拿。到了夜晚,欢快的音乐响起:中老年人跳着广场舞,载歌载舞间尽显精气神,跳出了幸福新生活;穿戴缀满银饰的少数民族服饰的年轻人,会选在灯光幽暗的密林深处,吹芦笙、弹三弦,开启男女山歌对唱——唱互相赞誉的歌,歌者精神抖擞、心情愉悦;唱思念情人的歌,歌者心痒情焦、情意绵绵;唱互相调侃的歌,歌者咬紧牙关、故作愠怒;唱幸福生活的歌,歌者神采飞扬、意气风发……

热闹的小花园也是县城的“信息驿站”,各种信息在此交汇。不妨以轻松心态看待,毕竟这里是人们放飞心情、回归精神原乡的所在。过去,我尚未调入县城工作时,每次来新平,必去小花园畅游,正如山歌唱的:“半年不到新平城,新平花园样样有;半年不到新平城,新平花园也念人。”如今,只要不出差、不下雨,我总会走进小花园,放飞心情,享受惬意时光。

新平民族广场位于城南端中轴线上。山腰上的五彩云楼身披霞光,金碧辉煌,滇中词人赵浩如先生撰写的楹联气势磅礴:“哀牢苍翠红水安流莫辜负生态绿洲锦绣河山多胜概;彝寨弦歌花腰曼舞凭认取和谐盛世升平气象满芳城。”登上楼顶,可眺望五桂山的雄姿——山山相连、峰峰突起,从大红山延伸至五桂山的迤逦山系连绵不绝;俯瞰县城,大道平直、河流清澈,簇簇高楼错落有致,灯光璀璨间,新平的变迁尽收眼底。上山的台阶共400多阶,恰与新平建县的年份相呼应。广场上威严耸立的石柱形似小塔,五光十色的喷泉广场水花飞溅,带来阵阵清凉;彝家阿哥与傣家阿妹依偎狂欢的雕像,引人遐思。绿茵茵的足球场充满生命活力,黄色塑胶跑道的优美弧线如音乐琴弦,与人们的运动节奏相得益彰。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民族图书馆、文化馆等设施设计多样,吸引着居民参与各自喜爱的活动。

从民族广场通往五彩云楼的山道,宛如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分区种植着香樟、榕树、华山松、滇润楠、毛竹等林木,长势健壮、苍翠蓊郁;路边既有鸡冠刺桐、酒瓶棕等高大树种,也有矮小的红花檵木。火红的刺桐花与红花檵木在路旁绽放,宛如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这里既是林海、花海,更是居民心中的“城市绿肺”,前来登山呼吸新鲜空气的小城居民络绎不绝。

民族广场是动静结合的绝佳之地:你可以在足球场踢一场酣畅淋漓的足球,在体育馆打一场气排球、羽毛球或篮球,在喷泉广场跳一曲广场舞,或在塑胶跑道上健走。我更多时候会与朋友晚间登五彩云楼,下山后到民族图书馆阅览室读书看报,或是在小花园的长廊上休息,生活满是温馨与惬意。

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是新平城最热闹的狂欢时刻:身着传统彝族服饰的毕摩与地方官员,在磨盘山天台钻木取火,随后护送火源至民族广场。官员在众人簇拥下点燃巨大的火把,各族儿女围着火把载歌载舞。此时,彝家人的“千桌万人磨盘宴”会在广场铺开,城里万人空巷,居民纷纷涌入广场用餐。这一盛大的民族民间活动,参与者人山人海,既展现了新平民族团结的盛况,也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无穷魅力。

节假日里,更多市民与游客会前往城北的桂山公园、城西的花山公园、城南的龙泉公园及城中的溪湖公园等景点,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

桂山

清代康熙年间,任新平参将的陕西人冯西生,曾作《五桂联芳》一诗赞美桂山,现抄录如下:“秋香原是月中培,谁识层峦也会栽?一脉亘绵经世远,五从苍老向天开。光联碧水蛟龙现,翠耸丹霄麟凤来。自古地灵人必杰,联芳岂让燕山才。”

桂山公园坐落于五桂峰下,园内四面青山沐朝霞,一湾新月映湖光。蓝盈盈的湖水波平如镜,水草散发着清幽芬芳,鱼儿自在觅食,鸭子嬉戏水中。湖边的彩色游道旁,花卉与绿植错落有致,每一片绿叶、每一朵花苞都凝着晶莹的露珠;林中鸟儿飞上飞下,不停鸣叫寻伴,林下花朵此起彼伏地绽放。绿树花丛间,矗立着一尊尊新平历史人物铜像——他们中有中华民国时期的贤达、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的英烈,也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个个面容刚毅、目光炯炯,饱含着对天下太平、人民幸福的渴望。他们是新平人民的精神高地,是群众心中的偶像,更是新平的骄傲。

桂山公园

湖岸蜿蜒如龙的长廊与蘑菇形的亭台楼阁,不知为多少游人提供了休憩、遮风挡雨的去处。曾几何时,西大门旁开着一家专卖墨江紫米小锅米线的店铺,味道十分地道,常常人满为患。即便夜深,从窗户望去,仍有夜行人前来光顾,那氤氲的人间烟火,曾多次飘进我的梦境。

在新平的日子里,我清晨起床后,会穿上运动衣,走下楼梯,朝水雾迷蒙的公园步道走去。鸟儿的鸣叫声伴着轻快的脚步声,脚步轻盈得仿佛要飞起来。绕湖行走三圈,汗水如雨般流下,再匆匆回家洗漱、吃早点,而后上班——这样的清晨,总能让我一整天都元气满满、精神抖擞。傍晚,我会与家人迎着璀璨的路灯,在微风中沿步道悠闲散步。走在人群中,常能听到彝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同胞用本民族语言交谈,有些话我能听懂,有些则听不懂,但从他们谈笑风生的神情中,我分明看到了满满的幸福。有时会遇见祖孙三代扶老携幼漫步,其乐融融的模样让我心生羡慕;有时会看到推着轮椅散步的家庭,家人的爱心填满了车轮碾过的每一道痕迹;有时也会碰到浑身大汗淋漓的健走人群,他们抹一把汗,继续向前,很快便融入人流之中。

花山

新平城西的花山,早在明万历十九年便建有关帝庙。历经岁月变迁,关帝庙几经重修,才形成如今的样貌。

花山大庙正殿

关帝庙正门门框上,题有“二龙戏珠朝圣地,凤凰展翅护花山”的楹联,门楣书“关帝庙”三字;背面门框题“青龙偃月威镇华夏,功高贯日志在春秋”,门楣书“擎天一柱”。两侧耳房分别塑有两匹威武雄壮的白马,雄踞山顶、飞檐翘角的大殿内,供奉着气吞山河的关羽雕像。殿旁立有邓子龙将军手书的《鸣鼓营碑》,碑文曰:“破敌军山,平核桃箐,焚白改寨,扫麻栗湾,擒斩万计。万历辛卯季冬二十三日也,钦命挂印总兵、丰城邓子龙立。”这方石碑,正是新平县建县的标志。殿前蓄积着一潭清水,悠悠碧波滋养众生,尽显大爱无疆的情怀。

花山大庙关帝庙

花山是新平忠义文化的传承地,也是民间朝拜的圣地。古代诗人曾多次为其赋诗,如郭彦卿的《关庙紫荆五首并序》(序文从略),现抄录诗句如下:

其一:“隐迹花山上,盘根岁已恒。知音何处觅?关庙住持僧。”

其二:“人老遍生怨,木奇得甚艰。中空无俗好,何事驻童颜?”

其三:“拳曲柯如石,峰回格似山。愚公心力尽,始得载盆还。”

其四:“千古肤还腻,荣枯两护持。眼前生意满,惜缺傲霜枝。”

其五:“安得天长夏,花红艳不衰。一般趋炎辈,车马盈门来。”

诗人借关帝庙东厢前一株空心紫荆老树,抒发志趣、抨击时弊,尽显高洁品格。如今的花山,虽已见不到那株远去的紫荆老树,却栽种了香樟、小叶榕、鸡冠刺桐、蓝花楹等优质绿化树。曾经干旱瘠薄、向阳西晒的“五花山”,如今已成绿水青山;昔日“狼嚎豹子窝”,更蜕变为“今朝胜景万民游”的美丽花园。

花园内还修建了飞凰阁、愚心亭等亭台楼阁。登飞凰阁,可赏“日出新平、月照花山、星落山间”之景,微风细雨拂过,四面河山尽披锦绣;坐愚心亭,可静思“静坐当思自己过”,耳听画眉赛歌,眼观群鸟穿林,轻风拂面送来凉爽,夏日炎热随之消散。

大庙旁的停车场,有时会停着外地来新平旅游的房车,人们在此过夜,足见对这一道教圣地的推崇备至。

花山的历史,还与新平县的由来紧密相连。明代,磨盘山一带的彝族同胞为反抗地方官吏的苛捐杂税与残酷统治,在首领普应春、霸生等人的带领下揭竿而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一度震动朝廷。明王朝随即令邓子龙率军居右、游击杨威率军居左,前往镇压。邓子龙的大军驻扎在花山上,准备向对面的义军发起进攻。彼时邓子龙兵力雄厚,分几路同时进攻丁苴、白改寨、麻栗湾、核桃箐等义军营盘。义军因寡不敌众,最终退守敌军山与明军殊死搏杀,终因弹尽粮绝而失败。邓子龙平定磨盘山彝族人民的抗暴运动后,将新化裁州设县,并划入元江、石屏、河西等部分村寨,新平县自此诞生。

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花山会举行关圣帝君庙会。届时庙会上张灯结彩、乐声飞扬,各地客商纷至沓来,售卖时鲜水果、糖果糕点、凉米线、特色烧烤、黄牛汤锅等吃食,赶庙会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走进花山,迎面吹来的山风仿佛带着历史的回声,那呼啸的风,带我梦回大明王朝,见证新平的起源,感受“山川盛大如歌舞,日月星辰耀山河”的壮阔盛况。

龙泉

城南照壁山腰的龙泉寺,曾被诗人写入佳作,如李济光的《龙泉寺》:“龙泉寺内吐龙泉,寺自清幽水自鲜。不仅平山欣仰戴,龙分余润到南天。”

龙泉公园大雄宝殿

龙泉寺的南天门建在一座小河桥上,越过小桥,沿阶梯登上山间台地,一排排柏树在此扎根,枝繁叶茂。穿过柏树林,雄伟的望城楼、大钟楼便映入眼帘;再往上走,云林古城、大雄宝殿、碧波亭、涟漪亭、日新亭、月异亭、松涛亭、红梅亭、彩霞亭、云飞亭、松鹤亭、敬老亭、藏碑亭、瑶池月宫、三龙治水、月牙塘、犀牛望月、鱼跃龙门、彝家山寨、傣家竹楼等景观便一一铺展在眼前。

走出龙泉寺往右拐,便是气势恢宏的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巍然高耸,松柏环绕,让人不禁想起远去的革命战争岁月,心中涌起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怀念。

龙泉寺内,松柏挺拔,水青树吐绿,银木荷苍翠,榆榔叶鲜亮,麻栗叶泛白,榕树叶轻颤。远眺林木蓊郁、绿浪翻腾,满山鸟鸣不绝;园内马缨花、杜鹃花、山茶花、樱花、李花、桃花、兰花、玉兰花、凤仙花等花卉,星星点点、团团簇簇,在四季中绽放光彩。“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正是龙泉寺的生动写照——这里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怀思、冬可寄情,格外适宜游人驻足。

每年八月初一,龙泉寺会举办庙会。届时红男绿女、游客香客云集,人山人海;此起彼伏的诵经声伴着悠扬的钟鸣,回荡在寺内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带着虔诚的祈祷与不灭的信念,不为修来世,只为求得一生平安。近年来,赶庙会的人们还会参与到美食美酒的盛宴中——精明的商家抓住游客密集的商机,在寺内指定区域搭起帐篷、埋锅造灶,开设特色汤锅铺。有一年我去得迟了,没能找到空位,只好遗憾离开;第二年我早早赶去,终于吃上了这迟了一年的龙泉寺汤锅。

溪湖

城西的溪湖,是一座秀美的人工湖(又名“错峰调节池”)。它以新平县地图为蓝本建造,宛如微缩的新平疆域。

溪湖周边,湖水、巨石、步道、塔楼、廊桥、恭谦亭、怀远亭、荷花喷水塔错落分布,还有一系列蕴含传统教育意义的雕塑,既有中国五千年传统教育总纲、“八德”文化展示,也有虞舜耕田、闵损芦衣、吴猛饱蚊、黄香温清、泰伯采药、精忠报国、勾践尝胆、相如称疾等历史故事场景。这里人文气息浓郁,是启蒙人生、接受传统教育的好去处。

溪湖水景

绿地中植入了多种植物:有“地球活化石”之称的裸子植物银杏,散发清香的香樟,盘根错节、冠盖如伞的小叶榕,树干挺拔、叶片簇生于顶端的棕榈等四季常青树种;还有樱桃、神黄豆、刺桐、薰衣草、杜鹃、蒲苇等木本与草本花卉,它们花期更迭、“你方唱罢我登台”,季季牵动游客心。在这里,园林绿化与国粹文化相得益彰。

湖水秀美,自成一景,吸引着越来越多人沿步道散步观水:一层层闪闪烁烁的波光顺着凉风涌来,让人感受自然之力的强大与神奇;星光下跳荡的水花,让人慨叹时光易逝;月亮倒映湖中时,又让人领略天人合一的美妙……

这秀美的湖水,还引来了成群结队的摄影与抖音拍摄爱好者。团体合照、婚纱照、艺术照,或是以湖水为背景的抖音短视频,常在此取景,而后在社交平台上传播。

溪湖周边的彝家广场、科普广场、健身广场各具特色:市民在此跳广场舞、学习科普知识,小城居民的精气神从中可见一斑。

溪湖旁的溪湖小镇,是典型的彝族民居群落,也是新平特色鲜明的彝族文化产业园。园区内商贸物流活跃,餐饮服务独具特色,申通快递云聚物流、汤锅大王、傣家风味餐厅、锦绣湖畔等商户人气旺盛,往来人员络绎不绝。

邻湖的新平河,是新平人民的母亲河。它世世代代在此流淌,养育着勤劳聪慧的新平人民。

如今,无论何时回到家乡,只要踏入新平大道,心中便涌起暖意,回家的感觉,真好。耳畔仿佛响起新平本土歌曲《欢迎你到新平来》的旋律:“我家大门常打开,醉人的米酒为你摆,满山的鲜花为你开……”山美、水美、城美,这便是新平。

文章仅用于“云南政协报”微信公众号,无稿费。

编辑:何健美

二审:欧阳文军

来源:云南政协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