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懵了!沙特直言中国激光武器一堆毛病,原来是想要更新更强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18:09 1

摘要:沙特军方前官员公开抨击从中国采购的"寂静狩猎者"激光防空系统在沙漠环境下表现不佳,称需要15至30分钟才能击落一架无人机。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据美国防务博客网站9月4日报道,沙特军方前官员公开抨击从中国采购的"寂静狩猎者"激光防空系统在沙漠环境下表现不佳,称需要15至30分钟才能击落一架无人机。

然而这个看似"打脸"的批评,背后却藏着更大的玄机。

沙特这些年被胡塞武装的无人机搞得头疼不已,油田、机场、通讯设施天天挨炸。用爱国者导弹打无人机,一发几百万美元,对付几百块钱拼装的破玩意儿,简直是拿大炮打蚊子。传统防空导弹虽然威力强劲,但成本实在扛不住,特别是面对胡塞武装那种蜂群式的低成本攻击。

2022年开始,沙特成了全球首批从中国采购激光防空系统的国家,花了不少钱买了聚力科技的"寂静狩猎者"系统。沙特军方计算过,激光武器单次发射成本只有几美元,理论上可以无限开火,正好克制低成本无人机的人海战术。

这套装备包括3D雷达、反无人机雷达、两辆电子干扰车和激光武器本体,理论上能形成层层防护网。雷达负责发现目标,最大探测距离达到5公里,干扰车用电子战手段让无人机失控,激光武器则负责最后的硬杀伤。

刚开始测试时确实给了沙特不少惊喜。系统在理想条件下打出过21发21中的成绩,实战中也击落了21架胡塞无人机。

但问题很快暴露出来。沙漠环境太恶劣,沙尘暴一来,激光束强度大幅衰减,光学跟踪系统也被灰尘糊得看不清。高温让系统大部分能量都用来给自己降温,而不是发射激光。

并且,从待机到作战状态需要好几分钟,对突发袭击反应太慢。有时候瞄准一架无人机得连续照射15到30分钟,这在快节奏的实战中基本没法用。

地形也是个大麻烦,沙漠里沙丘起伏,需要找到合适的制高点才能保证无遮挡视线。一旦位置选不好,激光就成了摆设。而且沙特那边风沙大,设备表面经常被磨损,维护成本比预期高出不少。

不过话说回来,沙特没有全盘否定这套系统。配套的JX1101电子干扰车表现相当稳定,大多数无人机还没飞到激光射程就被干扰信号搞得偏航坠落了。

这说明整体防护还是有效的,只是激光部分在沙漠条件下水土不服。沙特军方在内部评估中承认,系统的整体拦截率还是达标的,主要靠干扰系统撑着。

9月3日,中国在北京阅兵上首次公开亮相LY-1舰载激光武器,功率更高,能打无人机也能拦截反舰导弹,还能对敌方光学传感器造成损伤,适应性更强。第二天,美国媒体就刊登了沙特批评中国激光武器的文章。

这绝不是巧合。沙特的批评虽然直白,但仔细看内容,更像是在催更新版本。他们没说要退货或者断绝合作,反而向中方提出了具体的升级需求:加装防尘涂层、改进冷却系统、提升机动平台性能、缩短部署时间。这哪里是在黑中国产品,分明是在催促技术升级。

美国媒体抓住这个时机大做文章,《新闻周刊》、印度时报等都跟进报道,说中国激光武器在沙漠测试失败,沙特的SkyShield系统可靠性差。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关键信息:沙特没有停止采购,合作反而在加深。2025年9月,沙特还在洽谈购买更多中国防空系统,包括HQ-17等装备。

美国为什么这么着急?因为他们自己的激光武器项目一直在拖后腿。华尔街日报早就报道过,美国激光项目卡在功率、集成、冷却三大难题上,时间表一拖再拖。现在看到中国不但能造出来,还能出口,还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心里能不酸吗?

美国早年的ABL空基激光项目花了几十亿美元,最后因为系统太大、功率不足、维护复杂而下马。现在美军推广的HELIOS系统,也没有大规模投入实战,还在测试阶段。

相比之下,中国已经把激光武器卖到了中东,还在实战中打下了无人机,这种差距让美国坐不住了。

说实话,激光武器在恶劣环境下表现不佳,这不是中国一家的问题,而是全行业的共同难题。光束在大气中传播会受到湿度、温度、灰尘、雾霾等因素影响,功率衰减是物理定律,谁都绕不过去。

以色列的"铁束"激光系统在地中海气候下表现不错,但一到沙漠就麻爪。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也用过类似装备打无人机,效果同样一般。德国和法国的激光武器项目也都遇到过环境适应性问题。全球都在攻关激光武器的环境适应性问题,谁先突破谁就能占据优势。

中国的优势在于从地面系统起步,一步步发展到舰载,有完整的技术积累路径。从边境哨所的"寂静狩猎者"到海上舰艇的LY-1,再到中东用户的实战检验,都在为技术进步提供数据。这种边用边改的模式,让中国在激光武器领域走在了前面。

海军071型登陆舰早在2019年就装备了简化版激光武器,央视还播过相关画面。现在的LY-1是在那个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功率密度更高,目标适应性更强。从陆基到海基,中国激光武器的技术路线很清晰,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用"的问题。

沙特的"批评"其实是珍贵的用户反馈。他们在真实战场环境下发现问题,帮助中国厂商改进产品。这比在实验室里闭门造车要有价值得多。

中国工程师已经根据沙特的反馈,在新版本中增强了防尘涂层,改进了冷却技术,缩短了瞄准时间。2025年,中方技术人员还专门去沙特调试设备,优化算法。

沙特作为军购大户,一直在平衡多方供应商,既要美国的爱国者系统,也要中国的激光武器,还考虑俄罗斯的装备。谁的东西好用就买谁的,不搞意识形态绑定。

沙特早在1987年就从中国买过东风导弹,效果不错,建立了信任基础。现在引进激光武器,也是这种务实主义的延续。

美国试图通过舆论战抹黑中国武器,但效果有限。沙特人不傻,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有问题,什么是可以改进的。激光部分确实有缺陷,但电子干扰系统表现出色,整体防护网还是有效的。这就够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提供的不只是产品,还有技术支持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每当沙特提出问题,中方都会派技术人员去现场解决。这种售后服务让沙特很满意,也是他们继续合作的重要原因。

从数据看,系统部署后,胡塞袭击的成功率确实下降了。虽然激光武器有缺陷,但整体防空能力提升是明显的。沙特军方在内部评估中认为,花这笔钱还是值得的。#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信息来源:

网易新闻-美媒爆沙特批评中国激光武器?背后大有文章

来源:百科密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