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匠心十六载 守正创新谱新篇——记四川茶文化推广大使李婷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14:55 1

摘要:9月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成都府南街道石人南路社区活动室内茶香袅袅。沸水入碗,“滋滋”轻响之间,清润的香气悄然弥漫,宁静之中更显雅意。始终怀揣茶艺传承初心的李婷婷,正站在 8 岁小学员身旁,一手虚扶他的肘,目光柔和却专注,落于他执壶的腕。“壶嘴要对准品茗杯,茶

9月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成都府南街道石人南路社区活动室内茶香袅袅。沸水入碗,“滋滋”轻响之间,清润的香气悄然弥漫,宁静之中更显雅意。始终怀揣茶艺传承初心的李婷婷,正站在 8 岁小学员身旁,一手虚扶他的肘,目光柔和却专注,落于他执壶的腕。“壶嘴要对准品茗杯,茶汤才能稳稳落入。记住,茶只斟七分满 —— 这里有茶艺的分寸,更有一份待客的诚意。” 她轻声说道。这是她本月开展的第四场社区公益茶艺课,如此场景,已成为她十六年茶人生涯中最寻常、也最温暖的片段。

从国家级茶艺评茶双料高级技师,到四川省茶艺大师,从社区茶桌旁的传授者,到行业标准的执笔人——李婷婷始终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让茶文化走出古籍、融入日常。

初心如磐:从45平米茶馆走向万家茶桌

2010年秋,李婷婷在成都郫都区和顺四巷租下一间45平方米的临街小店,挂出“木子居茶艺馆”的木匾。“那时整个郫都像样的茶艺馆不超过十家,很多人还觉得‘茶艺’不过就是倒杯水。”为打破这一刻板印象,她默默做了两件“笨事”:

一是潜心复原传统茶艺。为编排《唐代煎茶》节目,她连续三个月扎进四川省图书馆古籍部,逐字逐句推敲《茶经》中关于煎茶法的工序记载 —— 从 “其水,用山水上” 的选水标准,到 “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 的火候把控,再到 “置盐于瓦上烤香” 的调味细节,还远赴陕西法门寺观摩唐代茶器。2019年,这套还原了“炙、碾、罗、煮”四步古法的茶艺,在成都市青羊区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中荣获银奖,并成为她公益授课的经典内容。截至2024年8月,唐代煎茶和宋代点茶表演已走进社区、学校超过100场,现场观众累计上万人。

二是举办公益茶会。每周三晚七点,“木子居”准时开放“茶话课”:她从识茶开始,教大家用玻璃杯泡绿茶、以盖碗沏红茶,带市民细品“回甘”与“涩感”之别。2018年起,她更将茶会带进社区,在郫都书院社区、高新顺江社区等11个站点建立“流动茶课堂”,每次自带6款茶叶、20套茶具,手把手传授冲泡技巧。十六年来,她累计举办公益讲座230场、体验课180期,惠及市民上万人次。

锐意创新:从三次失败到八款“川味”调饮

“2020年,看到年轻人为一杯新式茶饮排起长队,我就在想:传统茶,是否也能如此‘潮’起来?”怀揣这样的发问,李婷婷踏上调饮茶的研发之路。起初几次尝试并不顺利——蒙顶甘露配奶,茶汤浑浊、口感涩滞。她并未放弃,转而挖掘本土风味,最终以桂花红茶为基础,融入梨片、香水柠檬与蔗糖,调出一款兼具茶韵与果香的人气饮品。如今,这款创新调饮已成为顺江社区秋日里的“味觉名片”,也让传统茶以更年轻的姿态走进大众生活。

2024年,她在《中国食品工业》杂志发表论文《新式茶饮的特征及其对品饮习惯的影响》,系统梳理新式茶饮的市场态势与文化源流,从定义辨析、历史脉络到其对传统茶文化国际传播的推动均作了深入阐述。该文更聚焦传统茶企转型的现实瓶颈,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路径与理论支撑,为行业融入新潮流提供了扎实的学术依据。

匠魂传承:从一本教材到226名少儿茶艺师

“茶艺的传承,一定要从娃娃抓起。”2019年,李婷婷主编出版《谷帘涤尘少儿茶艺书》。书中没有生硬理论,而是以儿歌描绘茶形、以步骤图示茶艺动作。如“请茶礼仪”,她将其拆解为“心到、手到、眼到”三步,细致至“拇指并拢、手心向上倾斜45°”,从细微处引导孩子体会礼仪中的用心与温暖。

她作为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以“严苛”闻名业内。2018年起,她连续六年担任成都百万职工茶艺大赛裁判,制定的《茶艺竞赛评分细则》甚至细致到“奉茶温度”与“单杯茶汤用量”。2020年大赛中,选手小贾就因水温不足、未能充分呈现茶汤色香味而被她点出:“白毫银针需85℃水温,差一度就失其真味。”赛后,小贾登门请教,她便开启“定制辅导”,用两天时间系统讲解水温控制与注水技巧,亲手示范如何凭温度计和茶叶老嫩调整参数。这份严厉背后的用心终见回响——如今的小贾已成长为成都某知名茶艺馆技术总监、郫都区茶艺工匠,更在2022年成都市茶艺大赛中夺得冠军。

李婷婷以十六年光阴融汇茶之艺、茶之礼、茶之心,她让茶不仅是文化,更是一种可感、可学、可传承的生活方式。

跨界赋能:从一场交流到两地茶企的“供应链合作”

“茶文化不仅是品饮之事,更是连接人与城、传统与现代的重要纽带。”作为郫都区政协委员,李婷婷始终围绕“茶”这一主题,积极履职、跨界拓展。

2020年7月,她主导策划了“郫都—名山茶文化交流活动”,不仅搭建起跨区域对话平台,更组织百余名政协委员、企业代表与文化学者开展互访研讨。她带领郫都委员深入名山茶区,沉浸式体验茶树生长环境与培育工艺,为两地茶文化融合与产业协同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她将“茶赋能”理念延伸至城市空间营造领域,为高新顺江党群服务中心量身打造“邻里茶歇空间”。定制矮茶桌与竹编座椅相得益彰,营造出温暖亲和的氛围。这里不仅常年为长者免费提供茶饮与休憩服务,更每周举办主题茶会——如经典共读、茶史分享,让居民在茶香中感受文化传承,使“茶空间”真正成为凝聚社区情感的新载体。

如今,李婷婷又多了一重身份——“茶空间设计师”。她正为成都3个社区打造各具特色的茶文化空间,每个设计都紧扣居民需求:老年居多的社区增设扶手、大字体茶牌;亲子家庭多的社区则专设少儿茶艺区。“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让茶真正融入日常,才是传承的根本所在。”

正如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二级教授王云所评价:“李婷婷的‘匠心’,不悬于口号,而见于每一次握壶的指导、每一款调饮的斟酌、每一处社区茶空间的细节之中。她让我们看到:所谓大国工匠,就是把一件事做实、做细、做透。”

延展阅读:李婷婷系郫都区政协委员,臻集文化创始人,国家茶艺师高级技师,国家评茶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评茶竞赛裁判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四川省茶艺大师,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茶艺师、评茶员、高级考评员,成都市工匠,成都市技术能手,“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诸葛工匠,名优绿茶、红茶高级制茶师,扬雄学会理事。

四川文化网 孟娟报道

编辑发布:四川鲜一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来源:艺海撷英BEAA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