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上位史二~“废王立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0 05:38 1

摘要:上一章已说过,王皇后为打击情敌萧淑妃,劝说高宗纳武氏入后宫,想要以武氏来离间高宗对萧妃的宠爱。武氏机敏聪慧,善施权术,刚进宫时,侍奉皇后十分谦恭有礼;皇后十分喜欢她,多次在高宗面前称赞她。不久大得宠幸,拜为昭仪,皇后与萧妃均失宠,二人又一同诬告武氏,高宗均不予

上一章已说过,王皇后为打击情敌萧淑妃,劝说高宗纳武氏入后宫,想要以武氏来离间高宗对萧妃的宠爱。武氏机敏聪慧,善施权术,刚进宫时,侍奉皇后十分谦恭有礼;皇后十分喜欢她,多次在高宗面前称赞她。不久大得宠幸,拜为昭仪,皇后与萧妃均失宠,二人又一同诬告武氏,高宗均不予采纳。武昭仪想要追赠他的父亲武士彟的官爵(备1),而苦于没有什么名义,于是便假托要褒奖赏赐十三位功臣,其中便有武士彟。

(备1、此事就可看出武则天的权术和智谋,通过“褒奖赏赐十三位功臣”的集体名义,将武士彟与其他功臣捆绑,淡化单独追封的突兀性。此举既符合儒家“酬功报德”的传统,又避免直接暴露个人意图,减少了政治阻力。同时褒奖多人(包括已故和在世功臣),分散了朝野注意力。人们更关注整体名单的公正性,而非个别入选者,从而弱化了武士彟的特性。通过策略及方式在对手还是一头雾水时,已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王皇后不会曲意事奉高宗身边的人,她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及舅舅中书令柳进见六宫妃嫔,又不讲礼节。武昭仪观察到皇后讨厌的人,便与之倾心相交,所得到的赏赐也要分给她们。因此王皇后与萧妃的一举一动,武氏都知道,并且都告诉给高宗。王皇后虽然失宠,但高宗并未有废后的想法。正巧此时武昭仪生下一个女孩,皇后怜爱她并逗弄她玩,皇后走出去后,武氏趁没人将女孩掐死,又盖上被子。正好高宗来到,武氏假装欢笑,打开被子一同看孩子,发现女婴已经死了,武氏大声哭闹。问身边的人是怎么回事,身边的人都说:“皇后刚刚来过这里。”高宗勃然大怒,说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昭仪借机哭泣着数落其罪过。(备2)皇后无法申辩,高宗从此有了废皇后立武昭仪为后的打算。又担心大臣们不服,于是便和武氏一道临幸太尉长孙无忌的宅第,宴饮酣畅欢乐到极点,酒席上将无忌宠姬的三个儿子都拜为朝散大夫,又命人装载金银财宝、锦缎丝绸等共十车赐给无忌。高宗乘机讲到王皇后没有子嗣,以此暗示无忌,无忌顾左右而言他,竟然没有顺从旨意,高宗与武氏二人在不愉快中结束这场酒宴。武昭仪又让自己的母亲杨氏到无忌的宅第,多次请求,无忌最终还是没有答应。礼部尚书许敬宗也曾多次劝说无忌,无忌正言厉色斥责了他。

(备2、 武则天她精准地计算了每一步:利用皇后的探望制造“不在场证明”,利用宫女的畏惧心理获取“人证”,最后在高宗面前上演“真情”戏码。她敢于赌上一切,包括自己的名誉和亲子的性命,这种极高的风险偏好是其非凡之处,也极为冷酷。)

武昭仪诬陷王皇后和她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求巫施厌胜术诅咒自己,高宗敕令禁止皇后母亲柳氏进入宫内。随后将吏部尚书柳奭(王皇后舅舅)贬为遂州刺史。唐朝因袭隋朝制度,后宫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都是正一品。高宗想要特别设置一个宸妃,封给武昭仪,韩瑗、来济谏阻,认为无旧例可循,于是作罢。中书舍人、饶阳人李义府为长孙无忌所厌恶,降职为壁州司马。敕令还未到门下省,李义府已经暗中得知,便向中书舍人、幽州人王德俭问计,德俭说:“高宗想要立武昭仪为皇后,正在犹豫不决,一直担心宰相们会有异议。你如果能提建议立武氏为后,则转祸为福了。”李义府同意他的话,这一天,他代替德俭值宿,叩门向高宗上表章,请求废掉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以满足黎民百姓的愿望。高宗十分高兴,亲自召见李义府,与他谈话,赐给珍珠一斗,留下他官居原职。武氏又暗中派人慰劳勉励他,不久破格提拔为中书侍郎。在此之后,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暗中向武氏表达其效忠之心。有一天高宗退朝后,宣召长孙无忌、李世绩、于志宁、褚遂良进入内殿。褚遂良说:“今天皇上宣召,多半是为了后宫的事,皇上的主意既已定了,违抗者必是死罪。太尉是元舅,司空是功臣,不可以让皇上承担杀元舅与功臣的不好名声。我褚遂良乃是自平民起家,没有汗马功劳,到了今日这个地位,而且接受先帝托孤,不以死谏诤,无颜去见先帝!”李世绩称病没去内殿。无忌等人到了内殿,高宗对他们说:“皇后没有子嗣,武昭仪有,如今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你们看怎么样?”褚遂良答道:“皇后出身名家,是先帝为陛下娶的。先帝临死的时候,拉着陛下的手对我说:‘朕的好儿子好儿媳,如今就交付给你了。’这些话都是陛下亲耳听到的,言犹在耳。未听说皇后有什么过错,怎么能够轻易废掉呢!我不敢曲意顺从陛下,以违背先帝的遗愿!”高宗十分不高兴,只好作罢。第二天又言及此事,褚遂良说:“陛下一定要更换皇后,我请求遴选全国的世家望族,何必非武氏不可。武氏曾经侍奉过先帝,这是众所周知,天下人的耳目,怎么能遮掩呢?千秋万代之后,人们又将怎么评价陛下呢?愿陛下三思而后行!我今日触怒陛下,罪该处死。”说完将朝笏放在殿内台阶上,解下头巾磕头直到血流满面,说道:“还给陛下朝笏,乞求放我回老家去。”高宗勃然大怒,命人将他带出去。武昭仪在隔帘内大声说道:“何不就地杀了这老东西!”长孙无忌说:“褚遂良是先朝顾命大臣,有罪也不可以加刑。”又一天,李世绩进宫见高宗,高宗问他:“朕想要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固执己见认为不可以。褚遂良既是顾命大臣,他反对,那么事情就应该停止吗?”李世答道:“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又去问外人呢!”(备3)高宗废后主意于是定了下来。许敬宗在朝中扬言道:“庄稼汉多收了十斛麦子,还想着要换个老婆呢?何况天子要立皇后,人们又何必管那么多事而妄生异议呢?”武昭仪让身边的人将此话讲给高宗听。庚午(初三),将褚遂良贬为潭州都督。

(备3、李世绩回答:“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这句话看似中立,实则巧妙支持了高宗。将废立皇后定义为“家事”,削弱了大臣干预的合法性;暗示皇帝可自行决断,无需受制于外朝(尤其是关陇集团)。李世绩是庶族出身(原姓徐,因功赐姓李),并非关陇贵族核心成员。他可能意识到支持高宗能够换取新皇帝的信任,从而在权力重组中获益。相反,若反对皇帝,可能步褚遂良后尘(被贬放)。)

永徽六年,冬季十月己酉日,朝廷颁布诏书说:“王皇后、萧淑妃阴谋投毒害人,废为庶人,她们的母亲和兄弟,一并除名,流放到岭南。”乙卯日,百官上奏表请求立中宫皇后,皇上于是下诏说:“武氏出身功臣之家,世代拥有官爵,以前凭借才能和品行被选入后宫,美名传扬椒房,品德光耀掖庭。我以前做太子时,她特别蒙受先母的恩宠,经常得以在皇上身边侍奉,日夜不离开,在后宫之中,常自行整饬,嫔妃之间,不曾反目,先帝看得明白,常常对其赞叹有加,于是把武氏赏赐给我,情况就像王政君。鉴于武氏的卓越品质,武氏可以立为皇后。”十一月丁卯朔日,皇上在前殿命令司空李世绩带着印玺册立皇后武氏。这一天,百官在肃义门朝觐皇后。至此武则天用自己的权术智谋、坚韧决绝的完成了自己的初步野心。

续…………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