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机的 AI 功能并不是集中在一个特定的“AI 应用程序”或单一的设置菜单里,而是分散并集成在手机的操作系统、原生应用以及部分第三方应用中,用来提升各种体验。
手机的 AI 功能并不是集中在一个特定的“AI 应用程序”或单一的设置菜单里,而是分散并集成在手机的操作系统、原生应用以及部分第三方应用中 ,用来提升各种体验。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和体验手机的 AI 功能:
语音助手 (Voice Assistant): 这是最明显的 AI 应用之一。
苹果 (iOS): Siri。可以通过长按侧边按钮/Home键或说“嘿 Siri”唤醒。
安卓 (Android):
Google Assistant (谷歌助手): 可以通过说“Hey Google”或“OK Google”,或长按 Home 键/手势唤醒(需要手机支持并开启)。
各品牌自带助手: 如小米的“小爱同学”、华为的“小艺”、三星的“Bixby”、OPPO/vivo 的自家助手等。通常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或特定按键唤醒。
功能: 查询信息、设置提醒、控制智能家居、发送消息、导航等。
相机 (Camera): AI 在相机应用中无处不在。
场景识别: 自动识别拍摄对象(人像、美食、风景、夜景、文档等)并优化参数。你拍照时屏幕上可能会显示识别出的小图标。
人像模式: 利用 AI 算法计算景深,实现背景虚化(焦外成像)。
夜景模式: 通过 AI 多帧合成和降噪,提升暗光环境下的照片亮度与清晰度。
AI 美颜/美体: 智能识别人脸和身体,进行磨皮、瘦脸、增高等效果处理。
智能构图: 有些相机会提供构图建议线。
物体识别/扫描: 集成类似 Google Lens 或品牌自家识图功能,识别物体、文字、二维码等。
相册/图库 (Gallery/Photos):
智能分类: 自动根据人物(人脸识别)、地点、事物(如猫、狗、食物、建筑)对照片进行分类。
智能搜索: 可以直接搜索照片内容,如搜索“海滩”、“狗”或某个人的名字。
自动生成回忆/故事/影集: AI 会根据时间、地点、人物自动挑选照片和视频,配上音乐生成短片。
图片编辑增强: 一些编辑功能,如“魔法消除”(移除照片中不需要的物体或路人)、“一键增强”等,也运用了 AI 技术。
系统层面 (System Level): 这些 AI 功能通常在后台默默工作。
性能优化: AI 会学习你的使用习惯,预测你可能要打开的应用,提前加载资源,加快启动速度;智能调度 CPU/GPU 资源,平衡性能与功耗。
电池管理: 智能识别哪些应用耗电异常,限制后台活动,学习你的充电习惯(如夜间涓流充电)以延长电池寿命。
智能通知管理: 自动将不重要的通知归类或静音。
自适应亮度/音量: 根据环境光线和场景自动调节屏幕亮度或媒体音量。
输入法/键盘 (Keyboard):
智能预测/联想: 根据你的输入习惯和上下文预测下一个词或短语。
智能纠错: 自动纠正拼写错误。
滑行输入: 通过 AI 判断手指在键盘上的滑动轨迹来输入单词。
表情推荐: 根据输入内容推荐相关 Emoji。
特定 AI 功能/应用:
通话相关: AI 通话降噪、通话实时翻译、AI 自动应答/通话摘要(部分机型)。
屏幕内容识别: 如长按屏幕识别文字、图片进行复制、搜索或翻译。
AI 魔法消除/抠图/创作: 一些手机厂商推出了更强大的生成式 AI 功能,如 Pixel 的 Magic Editor,可以更自由地编辑图片。
AI 壁纸/主题生成: 根据你的喜好生成独特的壁纸。
AI 助手应用: 有些手机会内置独立的 AI 助手应用,提供聚合信息流、快捷方式、场景建议等。
如何找到它们?
设置菜单: 仔细查看手机的“设置”,可能会有“智能辅助”、“AI 实验室”、“智慧能力”、“高级功能”等类似命名的菜单项,里面会包含部分 AI 功能的开关和选项。
原生应用内部: 打开相机、相册、语音助手、电话、短信等应用,在其设置或功能菜单里寻找与“智能”、“AI”、“识别”、“优化”相关的选项。
手机厂商的宣传: 查看你手机型号的官方介绍页面或说明书,通常会重点宣传其 AI 特色功能。
系统更新日志: 留意系统更新说明,新的 AI 功能常常通过软件更新推送。
总而言之,AI 已经深度融入现代智能手机的方方面面,通常你不需要特意去“打开”一个总的 AI 开关,而是在使用各种功能时,AI 已经在背后提供支持了。留意那些让操作更便捷、效果更智能的功能,它们很可能就利用了 AI 技术。
来源:奇闻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