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刷手机看到国家网信办出手整治小红书,要求这个平台限期整改、处理责任人,还点名批评它热搜榜上全是明星八卦和鸡毛蒜皮的破事。要我说,这平台早该被收拾了——从它把"种草"变成"种韭菜",把社区搞成"戏精培训班"那天起,就该有人来管管这帮为了流量不要底线的网红和睁
最近刷手机看到国家网信办出手整治小红书,要求这个平台限期整改、处理责任人,还点名批评它热搜榜上全是明星八卦和鸡毛蒜皮的破事。要我说,这平台早该被收拾了——从它把"种草"变成"种韭菜",把社区搞成"戏精培训班"那天起,就该有人来管管这帮为了流量不要底线的网红和睁只眼闭只眼的平台方了。
打开小红书首页,十个热搜有八个在扒明星裤脚。前脚某顶流在小县城吃碗牛肉面被拍,后脚就有人发"偶遇图"配文"哥哥素颜好接地气";这边女明星被传离婚,那边立刻冒出二十篇"知情人爆料",连人家孩子几年级几班都编得有鼻子有眼。更离谱的是那些所谓的"明星同款",今天某爱豆穿了件优衣库基础款T恤,明天全网都在抢同款链接,点进去一看价格翻了三倍,评论区还有一堆人喊"姐姐穿过的就是宝"。
我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吐槽,现在小红书的热搜根本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明码标价的"生意"。有个专门做明星流量的MCN机构老板亲口说,花两万块就能把自家艺人"摔倒扶老奶奶"的摆拍视频推上热榜前三,再找五十个小号刷"泪目""正能量"的评论,瞬间就能造出个"国民好青年"的人设。至于那些真正关乎民生的话题——比如最近暴雨受灾地区的求助信息、毕业生就业难的数据分析、消费者维权成功的案例?不好意思,在热搜榜上连露脸的机会都没有,全被淹没在"某女星穿高开叉礼服"的标题党里。
更恶心的是那些琐事类词条。有人发帖问"用完卸妆水瓶子该扔哪个垃圾桶",底下三百条回复在争论"干垃圾湿垃圾";有人晒自己花了三小时给猫梳毛的过程,配文"主子舒服我就开心",点赞量比科学家发布新能源突破还高;甚至还有博主专门教"如何把香蕉皮摆成玫瑰花",评论区清一色"学到了""手残党试试"。这些内容看似岁月静好,实则全是平台算法精心喂养的"电子榨菜",专门让人在刷手机时浪费生命。
小红书当初打着"标记我的生活"的旗号火起来,现在却成了最大的"虚假广告集散地"。打开美妆区,十个推荐九个是推广——那些写着"学生党必入""平价替代大牌"的笔记,点进主页全是带货链接;美食区号称"本地人推荐"的小馆子,十有八九是商家花钱买的"假探店";连母婴区的"宝妈真心话",都有中介公司批量生产"亲测有效"的奶粉/纸尿裤软文。
去年曝光的"种草笔记代写产业链"简直刷新三观:五百块钱能买一套"素人种草套餐"(包括图文+视频+真实账号评论),一千五能上"达人推荐"(粉丝量五万左右的账号),要是砸钱找百万粉博主,人家直接给你安排"使用前后对比图+实验室检测报告"的全套服务。更绝的是有些笔记会故意写"缺点",比如"这个面膜有点黏但补水效果好",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结果一查发现连黏黏的触感都是演员演出来的——人家敷的是普通保湿霜,镜头前故意做出"黏糊糊"的表情。
这种虚假种草最坑的就是普通消费者。我闺蜜去年就上过当,看小红书上一堆"敏感肌救星"的面霜推荐,结果买回来用完满脸起红疹,找客服理论才发现博主收了品牌方三万块推广费。还有个粉丝跟我吐槽,她按照"减肥博主"的食谱吃了一个月,不但没瘦反而内分泌失调,后来才发现那篇"月瘦十斤"的笔记是健身房老板找人写的软文,目的就是为了卖高价私教课。
平台当然知道这些问题存在,但他们更在乎的是广告收入。有个离职的小红书运营员工在网上爆料,只要品牌方投放金额超过五十万,就能获得"热搜推荐位+算法加权+官方账号转发"的套餐服务。至于这些推广内容会不会误导用户?会不会违反广告法?平台方才不管呢——反正出了事就甩锅给"用户自发分享",最多象征性地下架几篇笔记,根本伤不到筋骨。
如果说虚假种草只是骗钱,那小红书上泛滥的擦边球内容就是在毒害青少年了。去年某初中生家长在论坛哭诉,她女儿原本成绩年级前十,自从迷上小红书上的"网红穿搭博主"后,天天吵着要买千元裙子,还在日记本里抄"姐姐的腰不是腰,夺命三郎的弯刀"这种网络烂梗。
国家网信办这次出手整治,简直是大快人心。约谈平台负责人、责令限期整改、警告处理责任人,这些措施虽然看起来常规,但至少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那些靠炒作明星八卦、贩卖焦虑情绪、收割用户钱包的"流量乞丐",该好好收收骨头了。
希望这次整治能让小红书回归初心,别再当那个"网红垃圾场"。如果它还是继续装睡,那就等着被用户用脚投票,直到从我们的手机里彻底消失吧!
来源:感性老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