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周子的古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1 14:24 1

摘要:返程还有300多公里,途经蓬安县城时,我决定住上一晚。清晨退房时,服务员热情地问:“是去古镇玩吗?”“这儿也有古镇?”我有些诧异。“对呀,步行几分钟就到,特别幽静。”

周子古镇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去之前,我从未听说过它的名字。

我对古镇有种天然的向往。去年,我特意腾出几天时间,精心策划了一场古镇之旅,却始终找不回期待中的感觉,只得提前返程。

返程还有300多公里,途经蓬安县城时,我决定住上一晚。清晨退房时,服务员热情地问:“是去古镇玩吗?”“这儿也有古镇?”我有些诧异。“对呀,步行几分钟就到,特别幽静。”

“幽静”二字瞬间触动了我。穿过喧闹的菜市场,一道朴素的牌坊跃入眼帘,周遭忽然静了下来。

原来这才是真正“养在深闺”的古镇!怪不得我此前闻所未闻。正暗自揣度,一缕熟悉的香气忽然钻进鼻腔。眼前一栋青瓦木窗的老房子,女主人正踩着缝纫机“嗒嗒”做活;一位大爷端着粗瓷碗坐在门槛上,正吃得香甜。仔细一嗅,碗里飘出的,竟是我童年记忆里最馋人的油渣炒饭香。

好熟悉的画面。我不禁怔住了,立即打开手机查询,才知晓:古镇兴于唐宋年间,原名舟口,取嘉陵江上往来舟船皆停泊于此之意,为纪念《爱莲说》著者周敦颐在此讲学,后改名为周子。被誉为嘉陵江上最后的码头古镇。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故里,也是唐朝画圣吴道子作画的地方。古建筑群多达3000余座,保存有完好的万寿宫、濂溪祠、画江楼、武圣宫等古建筑遗址。

完好的古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不就是我心中古镇的模样吗?心跳蓦地快了几分。

古镇以上河街、下河街、盐店街(又称红军街)、顺河街四条古街为主。古街的房屋沿着千米长、五米宽的石梯两侧布局,两旁的建筑有着典型的四川民居风格:青瓦朱门、白墙石阶。建筑首尾相连,错落有致。它一面临江,三面环山,像青龙一样蜿蜒而上。红军街上,“中国共产党万岁”“取消一切苛捐杂税”等石刻标语依然清晰。那些斑驳的字迹,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厚重与往昔的热血。

我特意放慢了脚步,踩在古老的石板上,抚摸被岁月磨平的窗棂。转角处,四合院大门“吱嘎”响起,阿婆探出头来,门前酣睡的小黄狗伸了伸懒腰,温顺地蜷在她的腿下。屋檐下,精致的木雕在红灯笼映照下泛着暖光。一棵老黄葛树下,倚着间白墙青瓦的“八”字小铺。几只麻雀在梁间蹦跳,褪色的门楣上“商店”二字已有些模糊。货架上摆着各色小吃,守店的中年男人坐在藤椅上闭目养神,柜台上的红漆早已剥落,唯有晨光洒在上面留下点点光斑。拍下这张照片分享在朋友圈,有文友留言:八年前来过周子,小商店还是当年的模样。

漫步在古镇里,仿佛走进了一条深邃的时光隧道。想象着千年前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场景。这里曾是文人墨客的雅集之地,也是富商大贾的谈笑风生之所。老铺子有香味传来,刚出炉的红糖锅盔油亮金黄,咬一口,外脆里糯。再来一袋小麻花,咬在嘴里,甜在心里。

我吟着《爱莲说》往濂溪祠走去。祠边爱莲池里,青莲正亭亭玉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恍惚间,竟真听见了周敦颐讲学的声音,琅琅书声穿透千年光阴。

“周子,周子”,我轻轻念着这个与我同姓的古镇,忽然就生出了几分亲近。

雨丝飘落,沾湿了我的发梢,也打湿了古镇的石梯与街巷。能在这样的地方邂逅一场雨,该是多么幸运的事!我撑起伞,踩着光滑的青石板拍下一张照片,发在朋友圈时取名《雨巷》,又在备注里写:回家。

古镇的码头历经千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岸边停着几艘渔船,几位洗衣的女子笑声清亮;石墙上,《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的浮雕栩栩如生。驻足聆听,仿佛能听见“凤兮凤兮归故乡”的千古绝唱在江风里回荡。登上临江而立的画江楼,自然想起画圣吴道子。传说他曾在此绘就《锦绣嘉陵三百里图》,那笔墨丹青,终成中国绘画史上的传奇。

在这个误打误撞闯入的古镇里,我逗留了大半天。古镇的一砖一瓦都住进了我心里。精心策划的古镇行,到底是在这里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离开周子古镇一年多了,可我却总觉得,自己从未真正离开。

周成芳/文

来源:重庆政协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