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千字文上有“起翦颇牧,用军最精”这个典故,说的是白起与王翦是秦国常胜将军,廉颇与李牧是赵国名将。这四位名将当中,王翦和白起的功劳最大,而且只有王翦得到了善终。李牧和廉颇遭遇昏君,中了秦国反间计,一个被杀,一个被弃而不用。白起可以说是死得最令人惋惜的一个,因为他
千字文上有“起翦颇牧,用军最精”这个典故,说的是白起与王翦是秦国常胜将军,廉颇与李牧是赵国名将。这四位名将当中,王翦和白起的功劳最大,而且只有王翦得到了善终。李牧和廉颇遭遇昏君,中了秦国反间计,一个被杀,一个被弃而不用。白起可以说是死得最令人惋惜的一个,因为他的功劳大,而且是被雄才大略的秦昭王赐死的,是死在了明君的手中。
白起为什么会被秦昭王赐死呢?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个原因就是白起功劳太大,威胁到了秦昭王和宰相范雎的地位。白起是一步一步靠着战功起家的,在穰侯魏冉执政时期,白起担任左更,攻打韩魏伊阙时,就斩首二十四万人,俘虏韩魏主将公孙喜,攻占五座城池,升迁为国尉。十几年后,白起攻破楚国的首都郢城,楚国迁都陈地,郢城被秦国设为南郡,白起因此被封为武安君。秦昭王三十四年时,白起又攻下了魏国华阳城,斩首魏国十三万人,与赵将贾偃交战,把赵国两万士卒沉入了黄河之中。秦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打韩国陉城,斩首五万。
截止长平之战爆发以前,白起总共杀掉韩赵魏四十四万人。长平之战当中,白起又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五万人,总计,白起杀敌有确切记载的数目达八十九万人,这还不算白起攻破楚国郢城的杀敌人数以及其他战役的杀敌人数。白起一生至少杀掉了韩赵魏八十九万人,而且都是青壮年,韩赵魏就是原来的晋国,地盘就那么大,损失这么多青壮年,这对韩赵魏三国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楚国是六国里面疆域最大的一个,白起攻破楚都郢城,可以说是将楚国几百年的根基给拔掉了,迁往陈地的楚国已是苟延残喘。白起对三晋和楚国的致命打击,为后面王翦父子灭六国扫清了主要障碍,从此以后韩赵魏再也没有力量与秦国抗衡了,这足见白起对秦国的功劳之大。白起这么大的功劳让六国闻白起之名而丧胆,就连秦昭王也不得不忌惮白起的威名,从而对白起产生猜忌之心。
如果白起在长平之战后,趁机灭掉赵国,白起就会得势,应侯范雎的宰相之位就有可能被白起取代,这是范雎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白起在长平之战胜利以后,想趁机一举灭掉赵国时,应侯范雎却从中作梗,借口秦军需要休养生息,不让白起成就灭赵之功。因为这件事,白起就与应侯范雎结下了梁子,为日后范雎陷害白起埋下了伏笔。
第二个原因,那就是白起属于穰侯魏冉举荐的将军,他属于魏冉一方的势力。魏冉是秦昭王之母宣太后的弟弟。魏冉在秦武王死后,拥立秦昭王继承秦王之位,对秦昭王而言,魏冉功劳是非常大的。但是秦昭王即位后,实权长期被母亲宣太后把持,魏冉不但支持宣太后掌权,而且自己当宰相还仗着姐姐的势力专权。魏冉家的财富比秦王的财富还要多,这引起了秦昭王的极大不满。应侯范雎通过游说秦昭王,使得秦昭王罢免了舅舅魏冉,夺取宣太后的实权,任用范雎为宰相。穰侯魏冉与应侯范雎本就不是一路人,穰侯魏冉背后是宣太后,应侯范雎背后是秦昭王,白起又是穰侯举荐的人,在秦昭王与范雎当政时期,白起本来就不怎么受秦昭王与范雎信任。为了防止宣太后与穰侯的势力东山再起,秦昭王和应侯范雎为巩固权力,自然要提防白起了。
第三个原因,那就是白起性格太过于刚强倔强了。白起是一个军事家,在军事上白起能够做到料敌如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是在政治上,白起却疏于防范,缺乏敏锐的政治嗅觉力。当初在长平之战结束时,白起想趁机一口气灭掉赵国,应侯范雎不许。过了几个月后,赵国已经喘过气来了,而且六国援军也已经到了赵国,此时的秦昭王却让秦将王陵攻打赵国邯郸,白起劝阻秦昭王不能打,秦昭王不听,结果秦国果然攻不下邯郸城。
此时秦昭王亲自下令让白起取代王陵担任攻打赵国的主将,白起拒绝了秦昭王。秦昭王又派应侯范雎去请白起,白起一见是范雎,就更加不愿意去攻打赵国邯郸了。秦昭王无奈,只能让王龁代替王陵,结果遭到了楚国春申君和魏国信陵君联军的顽强抵抗,秦国依然攻不下邯郸城,而且秦兵还损兵折将严重。此时的白起却在背后说秦昭王不听他的话,果然损兵折将。秦昭王听到后,觉得白起是在看自己的笑话,于是恼羞成怒。秦昭王就强行命令白起担任攻打赵国的主将,此时的白起仍然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竟然继续称病不起,拒绝为秦国攻打赵国。
秦昭王无奈,又再次让应侯范雎亲自上门请白起,白起依然是拒绝应侯范雎。这次秦昭王终于忍无可忍,就免去了白起武安君的职位,把他贬为了普通士伍,并且将他迁到阴密这个地方,可是白起以生病为由,一直拖延时间不愿意启程。三个月以后,六国频繁攻打秦国,秦军不断后退,而且六国天天都派遣使者来到咸阳谈判,秦昭王怕白起留在咸阳惹事,就强行让白起离开咸阳。白起没办法,只得起身离开咸阳城,可是刚刚到了咸阳城外的杜邮这个地方时,应侯范雎就以白起不服出迁且有怨言为由,向秦昭王进谗言陷害白起,结果白起就被秦昭王赐死在了杜邮。
白起虽然是军事上的天才,但在政治上却不懂得明哲保身。他是宣太后和魏冉的旧人,秦昭王和范雎掌权以后,虽然猜忌他,但是并没有因此将白起弃而不用。白起原本可以低调一些,配合一下秦昭王和范雎,性格柔和一些,心胸宽广一些,长平之战结束时,不要计较范雎阻挠他趁机灭赵的计划这件事,就不会与秦昭王和范雎硬扛了。本来白起就已经功高震主遭到秦昭王猜忌了,只是秦昭王眼前还想用他,就是想杀白起却一时也找不到借口。这倒好,白起不但不知道自己身处危险之地,而且还三番五次拒绝秦昭王和范雎的任命,让当朝秦王和宰相丢尽了面子,他这不是往枪口上撞吗?白起认为自己功劳很大,秦昭王和范雎是不能拿自己怎么样的,没想到他却被赐死了,他实在是太高估自己在秦昭王心中目的分量了。白起的死,主要是自己居功自傲,性格倔强,无法与秦昭王范雎妥协和解导致的。一代名将却以这样的结局收场,真是令后人惋惜不已啊!
来源:春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