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开社交平台,“入住后的装修踩坑” 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悬空电视柜用了没多久就直接掉落、反弹器柜门用久了失灵、挂墙式马桶维修成本高……那些当初看起来洋气的设计,没过多久就成了生活里的。麻烦事。
打开社交平台,“入住后的装修踩坑” 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悬空电视柜用了没多久就直接掉落、反弹器柜门用久了失灵、挂墙式马桶维修成本高……那些当初看起来洋气的设计,没过多久就成了生活里的。麻烦事。
有意思的是,入住后的回访与复盘,不仅仅是普通人的装修必经之路,也是家装改造节目《梦想改造家》坚持了十多年的事:每次开启一段全新的改造之旅前,“梦改”团队都将照例回访去年的几组委托家庭和公益改造项目,向观众呈现他们如今的生活状态:房子住了一年好不好用?家人的生活真的变轻松了吗?那些精心设计的细节,能不能经得住日常磨损?
这份“不只改房、更盯后续”的坚持,也成为很多观众多年追看这档节目的原因之一。
在今晚22:00东方卫视播出的回访特辑中,节目组将率先走进成都“菜场里的家”、上海“打开心门的家”和“排球女将的家”,同时探访位于陕西安康和潮州大吴村的两个乡村公共空间,从回访中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启发。
前中国女排队员张磊和父母位于上海的老房子是去年第一个完工的家,孝顺女儿与不扫兴父母的双向奔赴,打动了许多观众。人们都想知道,这一年张磊回家是不是能睡个好觉了?充满老上海风情的房子又多了哪些专属于这家人的小设计?设计师曾建龙将带着观众们的好奇去“排球女将的家”一探究竟。
去年,成都“菜场里的家”,设计师林琮然运用曲线为委托人苏苏打造了一个多功能又疗愈的家。狭小空间被利用到极致,尤其是凭空加出的双层儿童房让人印象深刻。但在节目播出时,弹幕里最多的提问还是是否实用——千万大城市刚需家庭的日常生活,就是在预算有限、面积紧凑的情况下,把 “不够用” 的空间变成“住得好”的新家。而苏苏一家这一年的生活痕迹,恰好能解答这些观众好奇的问题。
更让人好奇的,还有那些有特殊设计需求的改造。过去两年,设计师本间贵史连续为两个渐冻症患者家庭打造了安全舒适又充满希望的家。在精心设计的无障碍动线和专业护理器具的帮助下,委托人小顾和殷华都可以自主完成上厕所、屋内移动等基础活动,大大减轻了父母的压力。曾经难以打开心门的小顾也开始积极拥抱生活,还学习了令人意外的新技能。殷华一家则不断在生活中发现新乐趣,走进她们家就能感到一股向上的能量。
梦想的形态千变万化,可以是普通人遮风避雨的小家,也可以是集体共享的筑梦之家,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寄托于此。去年,《梦想改造家》在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打造了一座集陪伴照顾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空间。项目落成至今已有半年,一批批来自城市的师生成为了这座乡村综合体的访客,他们借宿其中,体验当地文化,催生出令人欣喜的城乡互动新模式。而那些过早担起生活重担的孩子们,也在这个空间找回了属于童年的快乐,一起读书、画画、演奏乐器,他们的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还有更多属于安康乡村的新景色将被镜头一一记录。
来到南方,著名新加坡华人实业家吴清亮委托打造的“大吴会客厅”正在葱郁的榕树下静静守望着一代代潮州人勇于拼搏的梦想。过去一年,这间会客厅也正逐渐成为大吴村的新名片,不仅周边居民爱聚集于此休闲纳凉,络绎不绝的访客也唤起了村子的活力。回访中能看到新开的咖啡馆,聚合潮州非遗文化的空间,还有村民手工艺品的展示架,一切都充满生机和活力。未来还会有更多机会涌入这个满载梦想的村庄,要如何让建筑可持续发展,也是当地不断思索的课题。
节目团队此前接受晨报专访时说,节目的历程与中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许多此前看来新颖的家居观念其实已经深入普通人的生活。就像这些年,适老化改造从 “小众需求” 变成了 “日常选择—— 今年 4 月上海发布的《关于优化推进本市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工作的若干意见》,还推出一系列解答,把怎么申请补贴、怎么选服务商说得明明白白;官方服务平台上,节目里出现过的扶手抓杆、防滑垫、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现在老人在家就能申请安装。以前观众觉得“适老化”是“特殊照顾”,现在才发现,那不过是“让爸妈洗澡不滑、起夜不磕” 的基本需求。
从这个角度看,《梦想改造家》坚持多年的回访,并不单纯是为了验证设计多成功,而是确认这些设计能不能真的解决问题:从刚需家庭的空间焦虑,到照护者的压力,再到老人、乡村孩子的生活尊严,“回访”把设计和生活连在一起——不做“一次性好看的噱头”,只做“长久好住的家”。
来源:周到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