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莴笋种植说起来简单,但要种好却不那么容易。特别是秋莴笋,幼苗期正好赶上夏季高温的尾巴,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小,夜间温度高,呼吸作用强,一不小心就容易徒长。
莴笋种植说起来简单,但要种好却不那么容易。特别是秋莴笋,幼苗期正好赶上夏季高温的尾巴,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小,夜间温度高,呼吸作用强,一不小心就容易徒长。
更让人头疼的是,播种后的高温和长日照条件会使幼苗迅速花芽分化而抽苔。这就导致了莴笋还没长成,就开始开花,严重影响品质和产量。
别担心,只要记住下面这个“3防1补”秘诀,就能轻松应对这些问题,迎来晚秋的大丰收!
防抽苔:选对品种是关键
防止抽苔,首先要从品种选择上下功夫。秋莴笋苗期处于有利于抽苔的高温和长日照条件下,必须选择对高温和长日照反应迟钝的品种。
一般来说,尖叶品种相对较晚抽苔,苗期更耐热。比如那些特耐热的二白皮、科兴五号等品种,在12-38℃的温度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高温下也不易抽苔。
现在还有一些新品种,如“今秋王”,甚至能短期耐受40℃高温,耐湿抗病,抽薹抑制明显,非常适合秋季种植。记住一句话:选择抗热耐抽薹的品种,已经成功了三分之一。
防高温:降温催芽助出苗
莴笋种子发芽温度要求在15-20℃之间。初秋温度偏高,直接播种往往难以发芽,必须进行低温催芽处理。
方法很简单:先用冷水浸泡种子5-6小时,然后滤去水分,放在15-16℃的环境下见光催芽,经过2-3天,出芽达60%就可以播种了。
家里有冰箱的,也可以将浸好的种子放在0-4℃的冰箱中冷冻4-5小时,然后同样在15-16℃温度下见光催芽。还有一种传统方法,是将浸好的种子装入布袋中,悬挂在深井的水面上,2-3天露芽后播种。
这些小方法都能帮助种子在高温条件下顺利发芽,提高出苗率。
防徒长:水肥管理要精细
莴笋生长期间,水肥管理至关重要。缺水缺肥是秋莴笋抽苔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防止徒长和抽苔,必须尽量满足水肥要求。
定植前一定要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人畜粪肥3000公斤、磷肥50公斤、钾肥20公斤、尿素20公斤。肥料施入大田后,翻耕整地,做到深沟高畦。
定植后要注意追肥技巧:缓苗后施一次速效性氮肥,团棵时进行第二次追肥,茎部开始膨大时进行第三次追肥。
第三次追肥除了施用速效性氮肥外,还要增施钾肥,这样可以促使茎部肥大。浇水要遵循“浅浇勤浇”的原则,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特别是在茎部膨大期,水分必须均匀,切忌忽干忽湿。
补微肥:防裂防空心
很多人种的莴笋外观不错,但切开后却发现有裂口或空心,这往往是因为忽略了微量元素的补充,特别是硼肥。
定植时每穴施放2-4粒益丰硼,或在苗期(出笋前期)叶面喷施硼肥,可以有效防止裂口和空心的发生。
除了硼肥外,后期施肥时还可以补充钙肥,防止黑顶现象(即莴笋梢部嫩叶变黑)。每7-10天补施一次优质磷酸二氢钾,能让莴笋茎部发育更健壮。
适时采收保品质
掌握了“3防1补”秘诀后,还要注意适时采收。当莴笋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就是收获的最佳时期。这时候的莴笋产量高、品质好,口感脆甜多汁,甚至能吃出“水果”风味。
记得采收前2-3天要停止浇水,这样可以降低叶片含水量,便于运输和储存。
秋莴笋从播种到采收需要大约3个月的时间。现在动手,晚秋就能收获粗壮肥美、爽脆可口的莴笋,为餐桌添上一道自家种的美味。
趁着秋意渐浓,赶快行动起来吧!记住这“3防1补”秘诀,防抽苔、防高温、防徒长、补微肥,相信你一定能种出令人羡慕的丰收莴笋!
来源:稻香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