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8日至29日,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辛庄课堂联合创始人、辛庄课堂学术总导师、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与辛庄课堂四期班20余名学员走进伊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教学研修活动。期间,师生团队深入企业生产中枢,通过调研火
黄土地上望星空
窑洞文化撞击企业家精神
本文为辛庄课堂四期班班委供稿,董延坡撰文。
3月28日至29日,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辛庄课堂联合创始人、辛庄课堂学术总导师、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与辛庄课堂四期班20余名学员走进伊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教学研修活动。期间,师生团队深入企业生产中枢,通过调研火力发电厂、铝板带箔生产线、铝电解车间,观摩智能化制造的工业脉搏,触摸实体经济的真实温度,揭示传统产业升级中“破”与“立”的哲学,共探企业家精神与全球视野。
实地调研:电解铝产业的能效革命
一行人实地参访伊电集团电力事业部。两家电厂年发电量128亿千瓦时,配套脱硫脱硝与余热回收系统,构建“煤-电-铝-再生”循环经济产业链。
张维迎教授与学员实地参访伊电集团铝加工事业部。龙鼎铝业从易拉罐超薄铝材到新能源汽车电池箔,产品厚度突破0.005毫米,占据高端市场20%份额。
随后,一行人重点考察了伊电集团铝冶炼事业部的现代化生产体系。伊电集团年产84万吨电解铝,采用300KA、400KA预焙阳极电解技术,“豫港”牌重熔铝锭获得国家免检产品。
交流学习:贯通理论纵深与产业实践
青年学者、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后、北京大学中东研究方向博士、牛津大学全球与区域研究院访问学者文晶,就中东局势等政经耦合案例进行解剖分析,为企业量化评估供应链韧性指数与合规风险阈值。通过贯通理论纵深与产业实践的跨界能力,助力辛庄课堂学员构建"政治敏感度-商业洞察力-危机响应力"三位一体的战略决策体系。
伊电集团总经理王志谦对辛庄课堂师生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就洛阳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及伊电集团生产经营、产业体系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期待通过与辛庄课堂学员们的交流互动碰撞出更多管理智慧与创新思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张维迎教授就产业变革期企业突围的核心竞争力等问题与学员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互动。
洛邑古城:时空折叠的盛唐幻境
当夜色浸染文峰塔的飞檐,洛邑古城便悄然展开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在13万平方米的唐宋肌理中,青砖灰瓦的商铺挂着绢灯笼,非遗匠人现场捶打唐三彩,银匠铺里錾刻刀游走出盛唐纹样。
游客可身着汉服穿越应天门,在琉璃照壁前听南曲艺人吟唱《霓裳羽衣》,或于老茶肆品一盏牡丹花茶。全息投影技术让石狮在城墙上“复活”,AR导航指引游客寻找散落街巷的《诗经》碎片。
洛阳,被誉为“十三朝古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夏商肇始,历经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朝代建都,五千余年历史积淀赋予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将中国王朝史推向更早的源头;龙门石窟的十万尊佛像镌刻着盛唐的艺术辉煌;白马寺作为佛教传入中国的首座官办寺院,见证了中外文明的交融。这里诞生了“河图洛书”传说,孕育了程朱理学的根基,科举制度于此萌芽,丝绸之路由此延伸。
AR导航指引游客寻找散落街巷的《诗经》碎片。这里既是沉浸式文旅新地标,更是活态文化遗产保护区——107项非遗项目常态化展演,每月举办“唐潮百工”市集。当现代科技嫁接千年文脉,洛邑古城正成为Z世代触摸历史的“时空任意门”。
来源:辛庄课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