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晚饭后,电视机的音量被调到35。这个不大不小的数字,是我和老伴张卫国拉锯多年的停战线,他嫌吵,我嫌听不清。儿子张墨不在家的日子,这根刻度就像我们婚姻的温度计,恒定,且微凉。我从厨房擦着手出来,看了一眼电视柜上那个小小的数字,心里莫名一空。
晚饭后,电视机的音量被调到35。这个不大不小的数字,是我和老伴张卫国拉锯多年的停战线,他嫌吵,我嫌听不清。儿子张墨不在家的日子,这根刻度就像我们婚姻的温度计,恒定,且微凉。我从厨房擦着手出来,看了一眼电视柜上那个小小的数字,心里莫名一空。
抽屉被我轻轻拉开,一角泛黄的老照片露了出来,那是我年轻时和我妈的合影,照片里的她,还没有后来那么难相处。我迅速关上抽屉,仿佛那点回忆会烫伤手指。
电话就是这时候响起的。是张墨。
“妈。”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刻意的雀跃。
“嗯,”我应了一声,拿起遥控器,下意识地把音量从35调到了30。张卫国在阳台浇花的身影顿了一下,回头看了我一眼,没说话。这反常的沉默,像一根针,轻轻扎在我心上。
“那个……妈,婷婷这个周末想过去看看您跟爸。顺便,有件事想跟你们商量。”
“什么事?”我问。
“就是……关于婚房的事。婷婷她有自己的想法,但您先别急,听我们说完……”他欲言又止,话尾像鱼钩,勾得我心神不宁。
我知道,暴风雨要来了。
这个叫李婷的女孩,是我儿子张墨谈了三年的女朋友。人长得漂亮,工作也体面,是那种走在路上,我会忍不住多看两眼,然后回家念叨儿子怎么就找不到这种的女孩。可真当她成了我未来的儿媳,我心里却始终悬着一块石头。
石头在周六的晚饭桌上,落了地,砸得我耳鸣。
李婷今天穿了件米色的连衣裙,衬得她皮肤雪白。她给我和老张都带了礼物,给我的是一条真丝丝巾,给老张的是一套紫砂茶具。她举止得体,言笑晏晏,挑不出一丝错处。
饭吃到一半,她和张墨对视一眼,然后放下筷子,看着我,语气是商量,但眼神却是不容置喙的坚定。
“阿姨,叔叔,我和张墨商量过了。我们婚后,不打算和父母一起住。”
一句话,满桌的饭菜瞬间没了味道。
我握着筷子的手紧了紧。张墨在一旁赶紧打圆场:“妈,你听我们解释。婷婷的意思是,我们想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年轻人生活习惯不一样,怕时间长了有矛盾,伤了和气。我们想在离你们不远的小区买个小两居,平时能经常回来看你们。”
“距离产生美嘛,阿姨。”李婷笑着补充,那笑容干净又坦率,却像一把撒了糖的刀子。
我没看她,也没看我那胳ac不争气的儿子,目光落在桌上那盘烧得极入味的红烧肉上。这道菜,是张墨从小到大最爱吃的,我提前一天就用小火慢炖,炖得汤汁浓稠,入口即化。此刻,它油亮亮地,仿佛在嘲笑我的一片苦心。
张卫国给我夹了一筷子青菜,轻轻放在我碗里,然后对李婷说:“你们的想法,我们理解。”
他的口头禅“慢慢来”还没说出口,我就把筷子往桌上一放,声音不大,但在瞬间安静下来的餐厅里,格外刺耳。
“我还没死呢,就想着分家了?”
气氛瞬间凝固。
张墨的脸“刷”地白了,他连声说:“妈,你怎么这么说!不是那个意思!”
李婷的笑容也僵在脸上,但她很快调整过来,看着我,不卑不亢:“阿姨,我尊重您,也爱张墨。正因为如此,我才希望我们未来的家庭关系是健康、愉快的。住在一起,生活习惯、育儿观念,太多东西会消磨掉最初的尊重和爱。我身边太多这样的例子了。”
她顿了顿,继续说:“这不是分家,而是两个家庭的开始。我们依然是您和叔叔的孩子,这一点永远不会变。”
她说得头头是道,条理清晰,像是在做项目报告。我看着她,忽然觉得很陌生。这个即将成为我儿媳的女孩,她把亲情、家庭,都计算得清清楚楚,像一道数学题。
我冷笑一声:“说得好听。什么距离产生美,说白了,就是嫌我们老的烦,碍事。”
“妈!”张墨的声音带了恳求。
“你别说话!”我瞪了他一眼,然后转向李Ting,“我养儿子二十七年,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我图什么?不就图老了身边有个人,家里有个热乎气儿吗?现在倒好,还没进门,就盘算着怎么把我们两个老的踢出去了。”
我的声音开始发抖,不是因为愤怒,而是因为一种巨大的恐慌和委屈。我仿佛看到,我和老张守着这套三居室,一天天老去,电视机的音量会从35,慢慢调到40,50,直到最后,整个屋子只剩下新闻联播的回响。
那晚,他们是怎么走的,我记不清了。我只记得张卫国一晚上没怎么说话,只是不停地用手指敲着桌面,那是他的标志性动作,代表他心里有事,而且是大事。
我一夜没睡。
天蒙蒙亮的时候,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窗外一点点变白。几十年的生活像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我想到我那个脾气古怪、极难伺候的妈。当年我结婚,也是信誓旦旦地说绝不和老人同住,可后来父亲去世,我妈身体不好,还不是把她接了过来。那些年,我和我妈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张卫国夹在中间受气,日子过得一地鸡毛。
难道,这就是一个轮回?
一个念头,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破土而出。它疯狂地生长,枝蔓缠绕住我的心脏,让我呼吸都变得急促。
我不是要棒打鸳鸯,也不是非要跟他们住在一起。我只是不甘心,不放心。我不相信这个把“独立”和“界限”挂在嘴边的女孩,能真正懂得什么是“家人”。家人,不只是风花雪月,更是风雨同舟,是一地鸡毛里的不离不弃。
张卫国起床,看到我坐在黑暗里,吓了一跳。“你怎么了?”
我抬起头,眼睛里满是红血丝,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卫国,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李婷不是说得头头是道吗?不是要独立,要界限吗?”我冷笑一声,“好啊。我答应他们。但我有个条件。”
张卫国皱起眉,他知道我的脾气,我的“条件”从来都不简单。这是我性格里的缺陷,好强,而且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考验”别人,我总觉得,不经历点事,看不透人心。
“你别乱来,林慧。”
我没理他,径直走到阳台,晨光照在我的脸上,我却感觉不到一丝暖意。我拿起电话,拨给了张墨。
电话接通,我没等他开口,直接说道:“你跟李婷说,她的要求我答应了。买房子的首付,我们也可以支持一半。但是,我有一个条件。”
电话那头一片沉默,我能想象到张墨紧张的样子。
“什么条件?”他小心翼翼地问。
我深吸一口气,说出了那个在我心里盘算了一夜的计划,那个我自己都觉得有些残忍的计划。
“结婚前,让李婷,去我妈那里住三个月。就她一个人。”
【第1章:一个看似公平的赌局】
“什么?!”张墨的声音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瞬间拔高,“妈,你疯了?!”
“我没疯。”我的声音异常平静,“你外婆什么样的人,你不知道吗?李婷不是能干吗,不是懂人情世故吗?不是说家人之间要磨合吗?那就先去跟我妈磨合磨合。如果她能把你外婆伺候得舒舒服服,三个月下来,你外婆不跟我告状,我就承认她有这个本事。你们买房,我二话不说,拿出三十万。以后你们过你们的日子,我绝不干涉。过年不回来都行。”
电话那头,张墨的呼吸声粗重得像个破风箱。我知道我的话有多狠。
我妈,一个快八十岁的老太太,独居,性格孤僻,多疑,挑剔到了极点。给她热的牛奶,她会说烫了;给她削的苹果,她会嫌厚了;说话声音大点,她说你吵她;声音小点,她说你是不是背着她搞鬼。我这个亲生女儿,每次回去都像上战场,待不过半天就想逃。
让李婷这么一个娇生惯养的城市女孩去照顾她,无异于把一只金丝雀扔进荆棘丛。
“妈,你这是刁难!你这是逼我们分手!”张墨的声音里带了哭腔。
“我没有刁难。”我靠在冰冷的墙壁上,感觉不到一丝温度,“我这是在帮你们看清楚,婚姻到底是什么。婚姻不是只有我爱你你爱我,不是只有房子车子。它是责任,是包容,是面对一地鸡毛还能给对方一个笑脸。如果她连这点考验都经受不住,那你们趁早散了,对谁都好。”
这是我的真心话,也是我的私心。我的好强和控制欲,让我无法接受儿子的人生脱离我的“指导”。我笃定,李婷会知难而退,会和张墨大吵一架,最后,张墨会回到我身边,承认“妈说得对”。
“你这不是考验儿媳,你是在考验你儿子的人性。”挂断电话前,张卫国走过来,幽幽地说了一句。这是我们故事里的第一句扎心金句,像一颗钉子,钉在我心里。
我没理他。我觉得我是在捍卫一个母亲的尊严,捍卫传统家庭的最后一点温情。
接下来的两天,家里安静得可怕。张墨没再打电话来。我和张卫国陷入了冷战,他看我的眼神里,充满了不赞同。电视机的音量在35这个刻度上,显得格外刺耳,空洞。
我开始有些后悔,但话已出口,我的骄傲不允许我收回。
第三天晚上,门铃响了。
我打开门,看到张墨和李婷站在门口。张墨的脸绷得紧紧的,眼睛红红的。而李婷,她的脸上没有我想象中的愤怒和委屈,反而是一种异常的平静。
她看着我,深吸一口气,说:“阿姨,您的条件,我答应。”
我愣住了。
张墨一把拉住她:“婷婷,你别冲动!”
李婷甩开他的手,目光依然直视着我:“阿姨,我去。但是,我们也要把话说清楚。第一,这三个月,张墨不能插手,不能帮忙,这是我和您之间的事。第二,三个月后,无论结果如何,我希望您能遵守诺言,给我们自由。第三……”她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我看不懂的弧度,“如果我做到了,那三十万首付,我们要。而且,以后我们家里的事,包括我们怎么孝顺长辈,得由我来安排。”
她的每一句话,都像一颗子弹,精准地打在我计划的靶心上。她没有退缩,反而把这个“考验”变成了一个对赌协议。
我看着她清澈又坚定的眼睛,第一次感觉到了这个女孩的厉害。她不是一只温顺的金丝雀,她是一只有爪子的鹰。
我的好胜心被彻底激发了。
“好!一言为定!”我几乎是咬着牙说出这几个字。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周末,我带着李婷去了我妈家。那是一个老式的小区,楼道里堆满了杂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的味道。
我妈开门的时候,脸上带着惯常的审视和不耐烦。
“你怎么又来了?不是上周才来过。”她看都没看李婷一眼。
“妈,这是张墨的对象,李婷。她工作调动,暂时没地方住,我让她来陪您住三个月。”我撒了个谎,我不敢说出真相,我怕我妈不配合我的“计划”。
我妈浑浊的眼睛上下打量着李Ting,从她漂亮的裙子,到她脚上那双精致的小皮鞋。然后,她撇撇嘴:“城里姑娘,会做什么?别到时候还要我伺候她。”
李婷却没生气,她上前一步,脸上挂着甜甜的笑:“外婆好,我叫李婷。以后这三个月,就麻烦您了。我什么都会做的,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您就瞧好吧。”
我妈“哼”了一声,算是默认了。
我帮李婷把行李箱推进那间狭小又阴暗的客房,心里五味杂陈。临走时,我拉着李婷到楼下,塞给她五百块钱:“我妈爱挑刺,你多担待。有什么事,别硬扛。”
我的行为很矛盾,一方面希望她失败,一方面又有点于心不忍。
李婷没接钱,她把我的手推了回去,笑着说:“阿姨,您放心吧。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您回去吧,别让叔叔和张墨担心。”
看着她转身走进那栋破旧的居民楼的背影,我心里突然有种预感,这场由我导演的戏,结局可能不会按我的剧本走。
【第2章:一个孤独的老人】
考验的第一周,风平浪静得让我意外。
我每天都提心吊胆,手机二十四小时不敢静音,生怕接到我妈的“告状”电话。可电话一次都没响。
我忍不住,在周三的下午,主动打了过去。
“妈,最近怎么样啊?身体还好吗?”
“还行,死不了。”我妈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冲。
“那个……李婷,她还习惯吗?”我小心翼翼地问。
“哼,油嘴滑舌的丫头。”我妈顿了顿,似乎在想措辞,“不过……菜做得还行,比你做的好吃。知道我口淡,盐放得少。”
我心里一咯噔。我妈的口味最是挑剔,我做了几十年的饭,她都没夸过一句。
“她……没惹您生气吧?”
“那倒没有。就是有点烦,天天拉着我说话。还给我买了什么……平板电脑,说要教我跟人视频。我一把年纪了,学那玩意儿干嘛。”
教老人用智能设备,这是我曾经尝试过无数次,又失败了无数次的事情。我给我妈买过智能手机,想教她用微信。不到五分钟,她就不耐烦地把手机一推:“搞这么复杂干什么!头都大了!我又不跟谁联系!”最后,那手机成了她看时间的闹钟。
李婷竟然在做这件事。
我挂了电话,心里说不出的滋味。我走到书房,看到张卫国正在练字,他见我进来,放下笔,说:“怎么,打探军情了?”
“我妈说,李婷在教她用平板。”
张卫国笑了笑:“这姑娘,有心。”
“什么有心,就是会耍小聪明。”我嘴硬道。
接下来的几天,我更沉不住气了。我开始找各种借口往我妈那儿跑。周五,我借口送新买的降压药,又去了一趟。
一进门,我就闻到一股饭菜的香味。我妈正坐在沙发上,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一个平板,李婷跪坐在她旁边的地毯上,正指着屏幕,耐心地说着什么。
“外婆,您看,点这个绿色的小方块,就能看到舅舅了。”
屏幕上是我弟弟的脸,他正在那边笑:“妈!您能看见我吗?哎哟,这可真清楚!”
我妈脸上露出了孩子气的笑容,她对着屏幕挥挥手:“看见了看见了!你小子,又胖了!”
那一瞬间,我愣在了门口。我有多久没见过我妈这样笑过了?自从我爸走了以后,她的脸上就总是布满了阴云。我尝试过各种方法让她开心,带她旅游,给她买新衣服,可都换不来她一个真心的笑脸。
李婷看见我,站起来:“阿姨,您来了。”
我妈也看见了我,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一些,但语气明显比平时柔和:“来了就坐吧。你看看,这丫头非要我学这个,还挺有意思。”
我走过去,看着平板上清晰的画面,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李婷不仅教会了我妈,还提前联系了我远在国外的弟弟,安排了这场视频通话。这份心思,这份耐心,是我这个亲生女儿都做不到的。
“阿姨,外婆其实很聪明的,学得很快。她就是怕麻烦别人。”李婷一边收拾着桌子,一边轻声说。
我看着她忙碌的背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晚饭,李婷做了四菜一汤。清蒸鲈鱼,火候正好;番茄炒蛋,颜色鲜亮;还有一个我叫不上名字的蔬菜汤,味道清淡鲜美。我妈的饭量,明显比平时大了一半。
饭桌上,我妈甚至主动给李婷夹了一筷子鱼:“多吃点,太瘦了。”
我坐在旁边,像个外人。
回家的路上,我一言不发。张卫国开着车,打破了沉默:“看到了吧?那孩子,不是你想的那样。”
“她就是会演戏。”我还是不肯承认。
“林慧,”张卫国把车停在路边,严肃地看着我,“你到底在怕什么?你怕的不是他们不孝顺,你怕的是你不再被需要。你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了儿子的身上。现在有另一个女人要取代你的位置,你慌了。”
他的话,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我层层包裹的内心。
是的,我慌了。退休后,我的世界就只剩下这个家。张墨是我全部的骄傲和寄托。我习惯了为他安排一切,习惯了被他依赖。李婷的出现,像一个宣告,宣告我的时代即将落幕。
“家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该放手的时候,就要学会放手。”张卫国重新发动了车子。
之后的一个月,李婷和我妈的关系,竟然越来越融洽。李婷会陪我妈去公园散步,会听她絮絮叨叨地讲过去的事,甚至还带她去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报名了合唱团。我妈那张刻薄的嘴,在提到李婷时,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那丫头……”语气里,带着一丝连她自己都没察觉到的亲近。
我的计划,在第一步就走向了失控。我的骄傲和控制欲,让我感到一阵阵的恐慌。我不能输,我不能就这么承认,我这个当了几十年母亲的人,还不如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
我开始更频繁地给我妈打电话,话里话外地“提醒”她。
“妈,李婷给你买的那些保健品,你可别乱吃啊,现在骗子多。”
“妈,她做的饭,油不油?你血糖高,得注意。”
“妈,她有没有天天打扫卫生?年轻人懒,别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的。”
我的每一次“关心”,都是一次小小的挑拨。我像一个躲在暗处的狙击手,试图找到李婷的破绽。
转折点发生在第二个月的某一天。
那天下午,我正在家准备晚饭,突然接到我妈邻居的电话,声音焦急:“林姐!你快来!你妈摔了!”
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脑子里一片空白。我第一个念头就是:一定是李婷没照顾好!
我抓起车钥匙就往外冲,连围裙都忘了摘。张卫国在后面喊我,我根本听不见。
我一路把车开得飞快,心里翻江倒海。愤怒,担心,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我终于抓到李婷的把柄了。
【第3章:一场意料之外的“审判”】
我冲上楼,我妈家的门虚掩着。我一把推开门,准备好的满腔怒火和责问,却在看到眼前景象时,瞬间卡在了喉咙里。
屋子里没有我想象中的慌乱和哭喊。
我妈坐在沙发上,左脚的脚踝处用冰袋敷着,微微有些红肿。李婷正蹲在她面前,小心翼翼地帮她活动着脚趾,声音温柔得能掐出水来:“外婆,还能动吗?疼不疼?”
“不疼,就是刚才崴了一下。你这丫头,小题大做,非要叫救护车。”我妈嘴上抱怨着,但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
旁边,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年轻医生正在收拾药箱,看样子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
“阿姨您来了。”李婷抬头看到我,站了起来,“外婆刚才下楼梯,不小心踩空了。我已经请王医生来看过了,就是轻微扭伤,没有伤到骨头。冰敷二十四小时,这两天少走路就行。”
她条理清晰地汇报着情况,脸上没有一丝慌乱。
我愣在原地,像个闯入别人家里的陌生人。我准备好的一场“审判”,被告和证据都准备齐全,却发现,根本没有案子可审。
社区的王医生走过来,对我说:“阿姨您放心,老奶奶没什么大碍。多亏了这位姑娘,处理得很及时。第一时间冰敷,还懂得检查关节活动度,比我们很多家属都专业。”
我张了张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送走医生,屋里只剩下我们三个人。
我走到我妈身边,看着她红肿的脚踝,心里又疼又气,可那股气,却不知道该往哪里撒。
“怎么回事?这么大个人了,走路还能摔跤?”我的语气还是忍不住带了责备。
没等我妈开口,李婷先说话了:“阿姨,不怪外婆。是楼道的灯坏了两天,我跟物业报修了,他们一直没来人。我今天应该陪着外婆一起下楼的,是我的疏忽。”
她把所有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
我妈却不干了,她拍了一下沙发扶手:“跟你有什么关系!是我自己着急下去跟老李头下棋,没看清楚!你这丫头,什么都往自己身上揽!要不是你反应快,又是叫医生又是冰敷的,我这把老骨头今天说不定就交代了!”
她转过头,看着我,眼神里带着一丝我从未见过的锐利。
“林慧,你一进门就兴师问罪的样子,给谁看呢?婷婷比你这个亲闺女,做得好多了!”
我妈的话,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扇在我脸上。火辣辣的疼。
我一直以为,我妈是我的“同盟”,是我计划里最重要的一环。我没想到,她会第一个“倒戈”。
“我……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担心你。”我辩解道,声音干涩。
“担心我?”我妈冷笑一声,指着李婷,“她才是真的担心我!你呢?你就是想找她的茬!你那点小心思,别以为我看不出来!你把她弄到我这儿来,不就是想让她知难而退吗?”
我浑身一震,不敢置信地看着我妈。她……她什么都知道?
“你啊,”我妈叹了口气,眼神变得复杂起来,“一辈子好强,就是没学会怎么好好爱人。你对张墨是这样,对卫国是这样,对我也是这样。你的爱,都带着钩子,扎人得很。”
这是我们故事里的第三句扎心金句。从我亲生母亲嘴里说出来,分量重得让我几乎喘不过气。
我呆立在原地,感觉自己像一个被剥光了衣服的小丑,所有的伪装、算计,都在这一刻暴露无遗。
李婷走过来,轻轻拉了拉我的衣角:“阿姨,外婆也是心疼您。我们别站着了,坐下说吧。”
她给我倒了杯水,水温刚刚好,不烫也不凉。
那天晚上,我没有走。张卫国打来电话,我只说了一句“今晚不回去了”,就挂了。
李婷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晚饭。我坐在沙发上,看着我妈,我们母女俩,几十年来,第一次这样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却相对无言。
晚饭很简单,一碗热腾腾的青菜肉丝面。李婷把肉丝切得极细,青菜烫得碧绿,卧了一个溏心荷包蛋。她把我妈的那碗,特意把面条剪得碎了一些。
“外婆,脚不方便,我喂您吧。”李婷端着碗,很自然地说。
我妈这次没有拒绝,像个孩子一样,张开嘴,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
我看着这一幕,鼻头一酸,视线瞬间模糊了。我赶紧别过脸去,用力地吞咽了一下。我记得我小时候生病,我妈也是这样一口一口喂我吃东西。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之间只剩下了争吵和互相指责?
吃完饭,李Ting扶我妈去休息。我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电视开着,音量不大,正在播一个家庭伦理剧。我却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张卫国说得对,我不是在考验儿媳,我是在考验我自己。而这场考验,我输得一败涂地。
我输给了李婷的善良和智慧,输给了我妈那颗看似坚硬实则柔软的心,更输给了我自己那可笑又可悲的控制欲。
深夜,我躺在客房的床上,辗转反侧。隔壁房间传来我妈和李婷隐约的说话声。
“丫头,让你受委屈了。”是我妈的声音。
“没有,外婆。一家人,不说这个。”是李婷的声音。
“我那个女儿啊,就是个犟脾气。其实心不坏,就是嘴巴厉害。她也是怕……怕老了,没人管。”
“我懂,阿姨也是爱之深,责之切。我会好好对张墨的,也会好好对您和叔叔的。”
她们的对话,像一缕清风,吹散了我心头 দীর্ঘ久的阴霾。我把脸埋在枕头里,几十年来积攒的委屈、不甘、和恐惧,在这一刻,化作了无声的泪水。
【第4章:一场无声的和解】
从我妈家回来的第二天,我和张卫国爆发了结婚三十年来最激烈的一次争吵。
地点是在车里,一个不足十平米的密闭空间。
“你满意了?把家里搞得鸡飞狗跳,你满意了?”张卫国一边开车,一边吼道。他一向温和,我从未见过他如此失态。
“我做什么了?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张墨好!”我的声音比他还大。在我妈那里受的气,此刻找到了一个宣泄口。
“为他好?你差点毁了他的婚事!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李婷不是这么好的一个姑娘,这事会变成什么样?你把自己的儿子当成什么了?你博弈的筹码吗?”
“我没有!”我激动地喊,句子短得像刀子,“我就是想让她知道!过日子不容易!”
“不容易?你的日子容易吗?我的日子容易吗?谁的日子容易!你非要把你的不容易,变成别人的不容易,你才甘心吗?”
“张卫国!你……”
“你别说了!”他猛地一打方向盘,车子“吱”地一声停在路边。他胸口剧烈地起伏着,看着我,眼睛里充满了失望和疲惫。
“林慧,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是讲爱的地方。你什么时候才能明白?”
这是第四句扎心金句。车厢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窗外的阳光明晃晃的,却照不进我们之间冰冷的气氛。
那一路,我们再没有说一句话。
回到家,他进了书房,关上了门。我一个人在客厅里,看着那个永远停在35的电视音量,第一次觉得,这个数字如此刺眼。我拿起遥控器,想把它调低,手指却僵在半空。
我们开始了冷战。
这是我们婚后最长的一次冷战。我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像两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他早出晚归,我做好饭,他默默地吃,然后放下碗筷就走。我们之间没有任何交流,连眼神的碰撞都吝啬给予。
家里的空气,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我的骄傲,我的固执,让我无法先低头。我觉得我没错,我只是用心过猛。可夜深人静的时候,孤独像潮水一样将我淹没。我开始失眠,整夜整夜地咳嗽。
一个周四的凌晨,我又一次从剧烈的咳嗽中醒来。喉咙又干又疼,像有火在烧。我挣扎着想去倒杯水,刚坐起来,就听到身边的张卫国翻了个身。
我以为他被我吵醒了,心里有些愧疚,便放轻了动作。
黑暗中,他下了床,没有开灯,摸索着走出了卧室。我以为他去上厕所。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手里多了一个杯子。
他走到我的床头,把杯子轻轻放在床头柜上,然后一言不发地回到了他那边,躺下,背对着我。
整个过程,没有一句话,没有一丝灯光。
我愣愣地坐着,黑暗中,我看不清他的表情。我伸出手,摸到了那个杯子,温热的,还带着一丝甜香。是温蜂蜜水。
我的眼泪,毫无预兆地掉了下来。
这个男人,他跟我吵,跟我冷战,却在我最难受的时候,记得我咳嗽要喝蜂蜜水。他的关心,从来都不在嘴上。
我端起杯子,小口小口地喝着,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一直暖到心里。这场冷战,在这杯无声的蜂蜜水里,悄然瓦解。
我突然明白了李婷说的那句话:“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视角切换:李婷)
阿姨走后的第二天,张墨给我打了电话,声音听起来糟透了。他说他和叔叔吵了一架,叔叔也和阿姨在冷战。
我握着电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知道,这场风波因我而起,却搅动了整个家庭。
“婷婷,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张墨的声音里充满了歉意。
“我没事。”我说的是实话。在外婆这里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我的心是踏实的。我看着这个曾经让我感到恐惧的老人,一天天变得柔软、爱笑,我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我渐渐明白,阿姨的那个“条件”,或许并非全是恶意。它像一个压力测试,提前暴露了这个家庭里所有潜在的问题:阿姨对失控的恐惧,叔叔的隐忍和无奈,张墨夹在中间的软弱,以及,我自己对婚姻和家庭的理想化。
我甚至有些感谢阿姨。是她,用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让我提前看到了婚姻最真实、最粗糙的一面。
“张墨,”我对着电话说,“你别怪阿姨。她只是……太害怕了。”
“害怕什么?”
“害怕被我们忘记。”
我挂了电话,走到外婆的房间。她正在戴着老花镜,费力地用我教她的方法,在平板上玩一个叫“消消乐”的游戏。屏幕上五颜六色的方块,在她布满皱纹的手指下,笨拙地移动着。
我走过去,从后面轻轻抱住她。
“外婆,等我和张墨结婚了,我们买一个大一点的房子,接您跟我们一起住,好不好?”
外婆的手指顿住了。她回过头,浑浊的眼睛看着我,看了很久很久。
然后,她摇了摇头,拍了拍我的手:“傻丫头。我哪儿也不去。这里,挺好。”
(视角切换结束)
三个月的期限,在不知不觉中接近尾声。
我妈的脚伤已经完全好了,甚至比以前更有精神。她现在是社区合唱团的积极分子,每天都乐呵呵的。李婷给她下载了各种戏曲和老歌,她每天哼着小曲,再也不是那个满脸阴沉的老太太了。
我的计划,以一种我完全没想到的方式,成功了,也失败了。
我输了赌局,却好像赢回了更多东西。我和张卫国的关系,在那杯蜂蜜水之后,也慢慢回暖。他开始在晚饭后,主动陪我散步。电视的音量,有时候是他调到30,有时候是我调到40,我们不再为这个数字计较。
我以为,故事会就此迎来一个圆满的结局。
然而,就在三个月期限的前一个星期,我接到了张墨的电话。
他的声音,是我从未听过的疲惫和沮丧。
“妈,我和婷婷……可能要完了。”
我的心,猛地一沉。
【第5章:一场迟来的告白】
“怎么回事?!”我急得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你们不是好好的吗?”
“我们吵架了。吵得很凶。”张墨的声音里带着浓浓的鼻音,像是在哭,“她觉得我没担当,觉得在你和她之间,我永远选择让你。她说……她累了。她说这个婚,她不想结了。”
我脑子里“嗡”的一声,像是被重锤击中。
怎么会这样?
我以为李婷已经用她的行动和智慧化解了所有的矛盾。我以为我已经放下了我的固执和偏见。我以为我们正在走向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可我忘了,这个故事里,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我的儿子,张墨。
他一直被夹在我和李婷中间,像一个两头受气的风箱。我的每一次试探,李婷的每一次化解,对他来说,都是一次煎熬。我自以为是的“考验”,最终的压力,都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我赢了道理,却要输了儿子。”我看着镜子里自己苍白的脸,喃喃自语。这是我们故事里的第五句扎心金句,也是一句对我自己的审判。
我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我换了衣服,拿上包,第一次主动地、心甘情愿地,去了我妈家。我不是去“视察”,不是去“挑错”,我是去挽回,去道歉。
天色已晚,老旧的楼道里,声控灯时亮时灭。我走到我妈家门口,正要敲门,却听到楼梯间里传来隐约的哭声。
我停下脚步,悄悄走过去。
是李婷。
她蹲在楼梯的拐角,抱着膝盖,对着电话小声地哭泣。那个角落,阴暗又狭窄,像一个临时的避难所。
“妈……我好累啊……我以为我只要做得足够好,就可以了。我把外婆照顾得很好,阿姨也对我改观了。可是张墨……他不懂。阿姨每次给我打电话旁敲侧击的时候,他只会说‘我妈就这样,你多担待’。外婆摔倒那天,阿姨冲过来兴师问罪,他后来也只是安慰我说‘我妈是担心外婆’。他从来没有一次,是真正站在我这边的……”
“我不是要他跟他妈妈对着干。我只是希望,在我受委屈的时候,他能抱抱我,能对我说一句‘老婆,委屈你了’。可是没有,一次都没有……妈,我是不是错了?我是不是真的不该嫁到这样的家庭里?”
她的哭声,压抑又绝望,像一把小锤子,一锤一锤地砸在我的心上。
我这才明白,我那自以为是的“考验”,对她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我只看到了她表面的坚强和能干,却没有看到她背后默默承受的委"屈和压力。
我一直把她当成一个“对手”,一个需要被我“征服”的儿媳。我从来没有真正地,把她当成一个即将嫁给我儿子,需要被我疼爱的,也是别人家宝贝了二十多年的女儿。
我站在黑暗中,眼泪无声地滑落。
我深吸一口气,擦干眼泪,走到我妈家门口,抬手,敲了敲门。
门开了,是李婷。她显然刚刚哭过,眼睛红肿得像桃子。看到我,她愣住了,下意识地想关门。
我用手挡住了门。
“婷婷,我们谈谈。”我的声音有些沙哑。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让我进去了。我妈已经睡了,客厅里只开了一盏昏黄的落地灯。
我们相对而坐,一时无言。
我看着她红肿的眼睛,千言万语堵在喉咙里,最后,只化作了三个字。
“对不起。”
我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婷婷,是阿姨错了。我不该用那种方式去考验你,去伤害你。我太自私,太害怕,我怕张墨娶了媳妇忘了娘,我怕我老了,变成一个没用的人。我的这些恐惧,变成了伤害你们的武器。对不起。”
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如此真诚地向一个晚辈道歉。
李婷看着我,眼泪又一次涌了出来。但这一次,不是委屈,而是释然。
她摇了摇头:“阿姨,您别这么说。您说的对,婚姻和家庭,确实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三个月,我也学到了很多。我学会了怎么照顾人,学会了什么是耐心,也……更了解您了。”
我看着她,心里百感交集。
正当我准备继续说些什么,劝她和张墨和好的时候,李婷却突然擦干眼泪,看着我,说出了一句让我震惊不已的话。
“阿姨,我考虑清楚了。”她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您当初的条件,我做到了。现在,轮到我提一个条件了。”
我愣住了。
“我和张墨结婚后,”她看着我,一字一句地说,“我希望您和叔叔,能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
【第6章:一个全新的开始】
“什么?”我怀疑自己听错了。
李婷重复了一遍,语气无比认真:“阿姨,我希望您和叔叔,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至少,先住一年。一家人,总要在一起磨合的,躲是躲不掉的。”
这是我们故事里的第六句扎心金句。从李婷嘴里说出来,像是一场轮回的终结,又像是一个全新故事的开始。
我看着她,这个曾经因为“不和父母同住”而让我心生芥蒂的女孩,此刻,却主动向我发出了同住的邀请。
这场由我发起的“考验”,最终,以我完全无法预料的方式,回到了我自己身上。她赢了,赢得彻彻底底。她不是用争吵,不是用对立,而是用包容和远超她年龄的智慧,化解了我所有的防备和算计。
“你……你不是不愿意……”我呐呐地说。
“我以前是不愿意。”李婷坦然地承认,“我害怕处理不好婆媳关系,害怕失去自己的空间。但是这三个月,照顾外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家人之间,最重要的不是距离,而是界限感和同理心。只要我们能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住在一起,也许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
她顿了顿,看着我,眼神真诚:“阿姨,我知道您害怕孤独。我也害怕,我怕张墨因为我们俩的矛盾而痛苦,我怕我们的孩子,以后没有一个完整、和睦的大家庭。所以,我们试试,好吗?给我们彼此一个机会,也给张墨一个机会。”
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汹涌而出。我活了半辈子,自诩聪明,却不如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看得通透。
那天晚上,在阳台上,就着清冷的月光,我和李婷聊了很久。我们聊我的童年,聊她和张墨的未来,聊我那个难相处的妈,也聊她那个远在外地的妈。
我们不再是准婆媳,更像是两个女人,两个母亲,在交换着对家庭、对人生的理解。
第二天一早,我是在厨房的香气中醒来的。
李婷正在准备早餐,小米粥熬得金黄软糯,小笼包热气腾腾。阳光从窗户照进来,给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张卫国和张墨几乎是同时到的。显然,是李婷叫他们来的。
张墨看到我,又看看李婷,一脸的不知所措。
饭桌上,没有人说话,气氛有些尴尬。
李婷给每个人都盛了粥,然后,她把自己的碗,和张墨的碗,轻轻地碰了一下。
“张墨,”她看着他,眼睛亮晶晶的,“对不起。昨天是我情绪太激动了。但是,我希望你记住,我们才是一个小家庭。以后,如果我和妈有矛盾,我希望你不要和稀泥,你要先安抚好我的情绪,然后再去解决问题。你可以吗?”
张墨的脸瞬间红了,他看着李婷,又看看我,重重地点了点头:“我能。对不起,婷婷,是我不好,我以后改。”
然后,李婷又看向我:“阿姨,以后如果我们住在一起,我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您直接跟我说,别跟张墨说。我们俩的事,我们俩自己解决,不把他夹在中间,好吗?”
我还能说什么呢?我只能点头,眼眶发热。
一场差点分崩离析的危机,就这样,被李婷用一顿早餐,几句坦诚的话,化解于无形。
那天,我们一起去公园散步。黄昏时分,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公园里,一个年轻的妈妈正在跟她五六岁的女儿生气。
“你怎么又把新裙子弄脏了!”
那个小女孩却满不在乎地扬起脸,天真地说:“妈妈,你别生气!等你老了,我给你买好多好多漂亮裙子!但是我不住你家哦,因为你晚上睡觉会打呼噜!”
童言无忌,引得周围的人都笑了。
年轻的妈妈也笑了,可我分明看到,在她的笑容里,有一闪而过的,和我当初一模一样的落寞。
我转头,看到李婷正在看着我,她的眼神温暖而理解。
我们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7章:音量之外的温暖】
我们最终没有住在一起。
李婷的那个“邀请”,更像是一个姿态,一个拥抱,一个告诉我“我懂你,我不怕你”的宣言。
在我们进行了一次长达四个小时的家庭会议后,我们达成了一个新的共识。
张墨和李婷在离我们家只有一站地铁的小区,买了一套小两居。首付,我们家和他们家各出了一半。
我们约定,每周六是“家庭日”,他们会回来吃饭,或者我们过去。平时,谁也不主动干涉谁的生活,但谁家有事,一个电话,十分钟就能到。
李婷给我们的手机上装了一个“家庭共享相册”,她每天都会把她和张墨的生活点滴,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周末去了哪里玩,都发在上面。
我给我妈也换了新的智能手机,李婷耐心地教会了她怎么看这个相册。现在,我妈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戴着老花镜,一遍一遍地刷着孙媳妇的“朋友圈”,然后给我打电话,炫耀又看到了什么。
生活,似乎回到了正轨,又似乎,有什么东西被永久地改变了。
一年后,李婷怀孕了。
B超单出来那天,家里比过年还热闹。张卫国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半夜起来,把他珍藏多年的好茶都翻了出来,说要等孙子出生了泡给他喝。
我嘴上说他“老糊涂了”,心里却比谁都甜。
我开始研究各种孕妇食谱,每天换着花样给李婷送过去。有时候去得早了,他们还没起床,我就把保温桶放在门口,发个微信就走,绝不多打扰。
李婷会拍下我做的饭菜,发在家庭相册里,配文:“全世界最幸福的孕妇!”
下面,张墨会回复一个“爱心”,我妈会回复一串“玫瑰花”,我弟弟会在国外回复一个“大拇指”。
小小的相册,成了一个家的情感枢纽。
又过了一年,我的孙子“安安”出生了。
家里更热闹了。
一个周六的晚上,大家都在我们家吃饭。安安刚学会走路,摇摇晃晃地,像一只小企鹅,满屋子探索。
客厅里,电视开着,正在播一个动画片,声音不大,是安安喜欢的音量。
张卫国和我妈正在为了一块尿布是“横着包”还是“竖着包”而争论不休。
张墨和李婷坐在地毯上,正拿着一个摇铃,逗得安安咯咯直笑。
厨房里,煲着我给李婷炖的乌鸡汤,香气弥漫了整个屋子。
我看着这满屋的烟火气,这满屋我爱着和爱着我的人,心里被一种巨大的幸福感填满。
我走到电视柜前,看了一眼那个显示音量的数字。
28。
一个我从未设定过的数字。
它不再是我和张卫国拉锯的停战线,不再是我孤独的刻度。它只是一个数字,一个被客厅里的欢声笑语覆盖,变得毫不起眼的数字。
张卫国走过来,从后面轻轻环住我,下巴抵在我的肩膀上。
“在想什么?”
我笑了笑,摇摇头。
安安摇摇晃晃地走到我面前,伸出胖乎乎的小手,递给我一个他最喜欢的玩具小汽车。
我蹲下身,想接过小汽车,又想去纠正他拿反了的方向。这几乎是我一辈子的习惯,总想去纠正,去掌控。
我的手伸到一半,却停住了。
我看着孙子清澈明亮的眼睛,看着他脸上全然的信任和爱。
我收回了手,只是微笑着,看着他。
那句“拿反了”,最终没有说出口。
互动引导
这个故事,有没有让你想起家里的某个人,或者某件事?你认为,婆媳之间最好的距离,到底是多少?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我们一起聊聊“家”的那些事。
来源:俊俏香瓜8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