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0 23:37 1

摘要:这几天,我一早一晚只在小区散步。戴着耳机听播客,有时顺时针转圈,有时逆时针。

1

游泳池换水,过两天才恢复运营。

这几天,我一早一晚只在小区散步。戴着耳机听播客,有时顺时针转圈,有时逆时针。

今早是顺时针。走到以前的办公楼,远远看到南边过来一个拄着助行器的老头。我认识他,退休前是单位领导,一把手还是二把手。

他不认识我。我本没打算跟他打招呼。走近了,他停下脚步,问我:前面有卖早餐的吧?

我说:没有。前面有个小超市,里面有面包方便面饼干一类的零食。

他有点遗憾的表情,说:买早餐要出去啊。

我说:是的。这个院里没有卖早餐的。

他说:哦。出去要很远啊。

我说:原来有南门,走几分钟就能到前面街上买早点。现在得转一圈,至少得走半个小时。

我指指他身后。

多年前办公楼和家属院连在一起,那里有个通道,走南门出去,沿街诸多店铺,小超市,小农贸市场,小理发店,早餐店,文具店应有尽有,甚至路上都能招手拦到出租车。

后来单位搬到河东,新单位搬来,把路堵死了。

为此,我曾在物业群呼吁过,还打过12345。说这个小区老年人多,南门不通,生活不便,本着为居民服务的原则,应该保留南门如何如何。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白DD。

我继续往前,走了几步,又折回来。

问:你家里没人做饭吗?

他说:有。

我问:你想买什么早餐?我帮你买,可以叫外卖。

他说:不用。

他指指敞开着的大门,意思是这是他家。

可能家里有人做饭吧。不知他老伴还在不在。也可能家里有保姆。

但他还是想自己买个早餐,也许是豆浆油条,也许是别的想吃的什么东西。但已经走不了太远。

到我这个年龄,父母一辈的人都老了。此时更能体会什么叫“身体好好是真的好”。能走五千米或者五百米的人,跟只能走五米的人,甚至是卧床不起的人,活动范围和生活质量就大不相同。

NHK电视台的《老后破产》里写了一个80岁的菊池奶奶,腿脚不好。

她表示,人必须要能走5米,能走5米就非常重要。

“能忍着疼痛走5m,就能自己在屋子里上便携马桶。可以在护工来之前,自己把要洗的衣服塞进洗衣机,这样护工来了就能晾衣服。

护工的1小时,可以晾衣服、做饭、倒便携马桶。基本上一天就能过好。

如果连忍痛走5m都做不到,那就需要更高级别的护理。积蓄就会更早见底,到时候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有老伴 的人跟没有老伴的人,有孩子的人跟没有孩子的人,孩子在身边的人跟孩子不在身边的人,亲子关系好的人跟亲子关系不好的人,有钱人跟没钱人……生活品质肯定也大不相同。

我不知道老头家是什么情况。只知道他几十年前也曾风光无限,此时却连出门买个早餐都难以实现。

早晨七点半的偶遇,风中飘来他身上的老人味。

2

医院的老年休息区满员。

有坐着的,有一个屁股占俩位置的,有躺卧的。躺着的人睡着了,不知有多困,是陪床?还是护工?或者贪图医院里的那点冷气。躺姿是蜷缩起来的,不知是尽量让自己占小点空间的道德感,还是动物的本能,毕竟是公共场所。

有个胖女人在给另一个胖女孩梳头,编辫子,三股的。女孩盘腿坐在连椅上,梳完头转过脸来的时候,能判断她们是母女。像是复印机,大样扒小样。娘俩一个脸模样,一样的体型。

有个五六十岁的男人见我们过去,往旁边让了让,意思是让我们坐下。

冲他笑笑,算是谢过。

我不喜欢坐。站着能消耗更多的卡路里。

从我看到那胖女孩时,她就在吃东西,没住嘴。先是啃了个玉米,她妈给梳头她就在啃,她转过身坐在那里又在吃烤肠,手里还拿了瓶易拉罐,我认得是芬达。

看看她旁边的座位上,塑料袋里也都是吃食。目测有一个玉米、两个包子,另一个塑料袋里,还有辣条等等。

不知娘俩是谁去看病,也可能在等检测化验结果,也许娘俩都是陪人。看她们的体型,就觉得血压血糖都有超标的可能。

女儿喝完饮料把空罐往地上一放,就起身出去了。

妈妈开始啃玉米,包玉米的塑料袋掉在地上,也不捡。

这让我对她们深深厌恶。

我对在公共场所乱丢垃圾的人,总难免深深厌恶。

这两天在胡成的《所有那些偶遇》读到一句:所有公共场合高谈阔论的人都让我烦躁,祝他们下辈子尽皆脱生为长颈鹿。我不知道为什么是长颈鹿,可能长颈鹿在高处,高谈阔论也不会被人听到吧。

这句话倒是给了我勇气,不怕得罪人了。那我也可以这样说:所有公共场所乱丢垃圾的人我都深深厌恶,祝他们下辈子尽皆脱生为屎壳郎。

晚安~

来源:斑马聊情感那点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