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 日凌晨 4 时 30 分,固原市第二中学与弘文中学的 2300 余名师生迎着星光出发,在手电筒交织的光束中开启第 30 次 "百里壮行"。这支由青春面庞组成的队伍,用 5 小时翻山越岭,将 108 里崎岖山道化作丈量信仰的刻度,让清明祭奠英烈的传统升华为一堂震撼人心的思政大课。摘要:2025 年 4 月 1 日凌晨 4 时 30 分,固原市第二中学与弘文中学的 2300 余名师生迎着星光出发,在手电筒交织的光束中开启第 30 次 "百里壮行"。这支由青春面庞组成的队伍,用 5 小时翻山越岭,将 108 里崎岖山道化作丈量信仰的刻度,让清明
这场跨越世纪的行走,始于 1995 年固原二中韩宏校长的一次深思。当读到《夏令营的较量》中中日少年比拼耐力的报道后,这位教育工作者决定用双脚丈量革命历史:任山河战斗作为解放宁夏的首役,364 名年轻战士将生命定格在黎明前的黑暗。"让孩子们用脚步感受先烈的长征精神",韩宏带着 372 名初中生迈出第一步。此后每年清明,两校师生接力而行,足迹踏过六盘山余脉的沟壑峁梁,累计 3 万余人次在这条血色山路上完成精神淬火。
晨光中,鲜艳的红旗在队伍前列猎猎作响。学生们背着简易行囊,唱着《映山红》行进在蜿蜒山路上。2021 年雨雪交加的那次行军成为经典记忆:泥泞中打滑的胶鞋、被雨水浸透的校服、相互搀扶的身影,在海拔 2000 米的山道上编织成动人图景。"每一步都像踩在先烈的脚印上",高二学生兰玉卓在日记中写道。抵达陵园后,擦拭墓碑的沙沙声与默哀时的抽泣声交织,当看到牺牲战士平均年龄仅 19 岁时,不少学生的泪水滴落在冰冷的石碑上。
如今的 "百里壮行" 已演变为立体化的思政教育矩阵。学校将体能训练融入体育课,开展 40 天专项拉练;音乐教师创编红色情景剧,让《十送红军》的旋律回荡山谷;地理课结合地形讲解战役战术,生物课分析清明时节植被特征。更值得关注的是家校社协同机制:家长从最初担忧孩子安全,到自发组成 "护路队" 沿途鼓劲;彭阳县群众设立补给站,用枸杞茶和油香为孩子们补充能量;沿途近万名市民夹道迎送,将红色传承化作城市集体记忆。
30 年坚守让固原模式产生裂变效应。宁夏师范大学将其纳入 "66691" 红色育人体系,开发沉浸式情景剧《那年,你 14 岁》;同心县第八中学组织 46 公里长征体验,盐池县 6000 名师生用 36 公里长城徒步致敬历史。中共宁夏区委党校专家评价:"这种将红色基因具象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实践活动,使思政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
暮色中,返程的队伍依然整齐。20 时许,最后一名学生跨进校门,全程无一人掉队。何成江校长望着暮色中的队列感慨:"这条 108 里的山路,既是缅怀之路,更是信仰之路。当孩子们懂得用脚步丈量责任时,我们就守住了教育的初心。" 在六盘山的守望下,这场没有终点的精神长征,正化作新时代青少年成长的精神密码
来源:纪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