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国家的孩子”分别被内蒙古3位志愿军战士收养,如今,他们又同时寻亲成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3 17:47 1

摘要:20世纪60年代,三位满身硝烟与荣耀的抗美援朝老兵,怀着满腔热忱,走进内蒙古各地的福利院,用那双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手,接过了来自江南的幼小生命,完成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生命接力。

“春日迟迟,春景熙熙”

阳春三月,春潮涌动

一个令人倍感温暖的喜讯传来

又有三位“国家的孩子”

成功找到家人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

他们的养父都是抗美援朝的英雄

20世纪60年代,三位满身硝烟与荣耀的抗美援朝老兵,怀着满腔热忱,走进内蒙古各地的福利院,用那双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手,接过了来自江南的幼小生命,完成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生命接力。

刘德清,这位在枪林弹雨中三次负伤、四次立功的老兵,因战伤失去了生育能力,却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社会福利院寻得了生命的延续。

1961年初夏,尚在襁褓中的刘建军,被养父刘德清与养母雷俊英从巴彦淖尔盟磴口县(现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社会福利院领回了家。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刘建军每年过节都能收到养父母给予的2块钱“巨款”,要知道,这相当于当时一个工人十天的工资。“别人有两分钱都很开心了。”刘建军回忆道。

养父母对刘建军视如己出,呵护备至。刘建军对寻亲一事也未曾过多上心,直至去年阿拉善右旗“国家的孩子”惠幸福寻亲成功,他才有了寻亲的念头。

2024年12月18日,刘建军前往宁夏吴忠市公安局完成 DNA 血样采集,仅4天后,便接到通知,其 DNA 数据成功比对到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上兴镇圩庄村周姓家族。随后江苏江阴寻亲志愿者开始走村串巷,挨家挨户走访摸排,终于找到了疑似亲人并采集血样寄送给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2025年3月8日,路桥分局民警柯伟力电话通知刘建军,告诉其DNA与疑似家人比对成功。现在,刘建军尚有84岁的姐姐周菊仙、74岁的哥哥周长庚在世。得知消息后刘建军十分激动,双方约定于4月2日在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团聚。

“年纪越大,落叶归根的想法就愈发强烈。常常在脑海中想象,自己出生在什么地方,亲生父母又是什么模样。若他们过得比我好,自是欣慰;若不然,我也想尽己所能帮衬一二。” 鄂尔多斯“国家的孩子”乔玉民满怀深情地倾诉着。

一想到认亲的日子日渐临近,乔玉民激动得夜不能寐。两个行李箱被装得满满当当,有奶食、牛肉干、羊绒围巾等等,还特意带上了印着养父荣誉勋章的乔氏族谱以及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

乔玉民的养父乔铁旦,曾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在残酷的战场上,乔铁旦不幸失去右腿,退伍后回到地方分散休养。1960年,乔铁旦将3岁左右的乔玉民从内蒙古伊克昭盟东胜保育院抱回了家。当时,乔玉民身边仅有一张写着出生日期 “1957年12月”的纸条。

一家四口(养父、养母,乔玉民、妹妹)

刚被收养时,乔玉民身体孱弱,无法行走。在养父母一年多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到4岁左右,他渐渐能正常走路。乔玉民至今仍清晰记得,吃饭时,养父母总是先让他和妹妹吃饱,自己才上桌。

乔玉民儿时(4岁左右)

大约七八岁时,乔玉民隐隐知晓自己是抱养的孩子。20多岁时,他心中便有了寻亲的念头,无奈当时条件有限。

(杜新华与88岁母亲拥抱)

直到2024年12月,鄂尔多斯市首位 “国家的孩子” 杜新华在上海成功寻亲的报道引发社会强烈反响,乔玉民重新有了寻亲的希望。

经各方不懈努力,乔玉民终于等来了远在江苏的亲人消息,他欣喜地得知,自己在家中排行老四,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健在。双方约定于4月3日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认亲团圆。4月1日,他带着妹妹、儿子等一行6人踏上团圆之旅。

1岁的袁海兵被收养时,身患软骨病,不会走路。养父袁德伟是抗美援朝老兵,在战场上落下了气管炎的病根,却依然坚持给这个体弱的孩子最好的照顾。袁海兵吃钙片一直吃到四五岁,家里零食从不短缺,比同龄人幸福许多。小时候,家里有好吃的都优先给他,到了4岁的时候,袁海兵终于可以正常走路了。

(袁海兵和姐姐袁海升)

除了物质上的关怀,养父给予他最大的财富是教他做人的道理。养父常教导他:“惯吃惯喝不惯你们不干活,要做一个顶天立地、自律自爱自尊的大写的‘人’。”成年后,袁海兵继承了养父的意志,1980年从锡林郭勒盟入伍当兵,1983年退伍后到了巴彦淖尔市,在水文勘测局工作直至退休。

(袁海兵养父母合照)

2024年12月10日,在浙江台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公安民警以及江苏宜兴寻亲志愿者的共同助力下,袁海兵在江苏省宜兴市官林镇成功找到了南方的家人,他有两个哥哥和三个姐姐。他们约定4月5日在宜兴市认亲团圆。

阳春三月

三队人马将从不同城市飞奔向江南

投入亲人的怀抱

4月2日、3日、5日,奔腾融媒将联合美丽浙江、扬子晚报、中国蓝帮帮团、沸闻天下等媒体平台,共同直播见证三位抗美援朝英雄收养的“国家的孩子”回归故里的感人时刻,续写“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新时代佳话。

六十多年前

三位军人用战伤的手接住了

江南飘来的生命之种

六十多年后

这些种子已长成大树

着刻在年轮里的故事重回故土

🌳

“有的离别,是为了在艰难中延续生命;有的重逢,则是为了证明 —— 爱,从未在时光中缺席……”

来源:晨闻乌兰察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