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根银针,贯通的是经脉,流淌的是仁心;一双妙手,祛除的是病痛,守护的是安康;一份坚守,诠释的是匠心,传递的是温度。刘美兰,胶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三子流派”诊疗法第四代传承人,从医30载,以针为媒、以心为渡,融贯古今,博采众长,在平凡的岗位上
鲁网9月10日讯(记者 孙强)一根银针,贯通的是经脉,流淌的是仁心;一双妙手,祛除的是病痛,守护的是安康;一份坚守,诠释的是匠心,传递的是温度。刘美兰,胶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三子流派”诊疗法第四代传承人,从医30载,以针为媒、以心为渡,融贯古今,博采众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精诚济世、敬业奉献”的动人篇章。先后被评为“青岛市中医药名家”“青岛市拔尖人才”“胶州市三八红旗手”“最美胶州人”等荣誉。
精业于勤,以匠心守护健康
“医道至精,学无止境。”刘美兰始终将精进医术视为行医之本,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精神,锤炼出守护健康的过硬本领。作为胶州市“三子流派”诊疗法第四代传承人,她恪守“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的理念,反复研读《针灸大成》《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融汇古今医学精髓。她曾赴潍坊市中医医院、广安门医院进修,师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杨佃会主任,并专程至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习岐黄针术,博采京、鲁、粤三地名家之长。
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她既承袭“三子流派”辨证施治、针药结合之精髓,又创新形成“针药相济、刚柔并施”的诊疗特色,成功为多年面瘫患者解除痛苦,以毫火针快速缓解带状疱疹疼痛,借助调衡针法与康复训练帮助中风患者重拾生活能力。她以专业守护群众健康,以工匠精神诠释医者追求。
仁心待患,以温情点亮希望
“医生的手不仅要会扎针,更要暖人心。”在日均接诊80至100人的高强度工作中,刘美兰始终视患者如亲人,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传递医者温度。面对老年患者,她用拉家常的方式耐心解释病情,亲手教授居家护理技巧;针对行动不便者,她主动协调诊室、协助联系家属,尽力为他们提供便利。
一位长期坐轮椅的腰痛患者曾因痛苦几乎放弃希望,刘美兰运用针灸辨证取穴与腹针调理技术,不仅助其恢复行走,更重燃了他回归工作的勇气。面对疑难重症,她从不言弃。2024年春,一位脑瘤术后出现面神经麻痹、面肌萎缩的患者多方求医未果,刘美兰广泛查阅古籍,为其量身定制“辨证治痿法”方案,通过温针灸激发阳气,调衡针法疏通经络。三个月后,患者面肌功能基本恢复,特意赠送写有“银针除顽疾,仁心暖人间”的锦旗致谢。从帮助十年失眠者安眠,到让动眼神经损伤者重见光明,刘美兰既以银针祛除病痛,更以仁心温暖生命。诊室内一面面锦旗,无声见证着她“德艺双馨”的医者本色。
奉献为本,以使命传扬中医
“作为中医人,既要治病救人,更要传扬文化、传递文明”,这是刘美兰始终践行的信念。她不仅是基层健康的“守门人”,常年带领团队开展“中医进社区、下乡义诊”活动,普及中医保健知识,传授穴位按摩与艾灸技法,让“治未病”理念深入寻常百姓家;更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2024年7月,她远赴俄罗斯,在“一缕阳光中俄共享”交流活动中作为主讲人,为太平洋国立大学学校领导及留学生授课,通过生动案例阐释“辨证施治”思想,并现场演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针灸、拔罐、推拿、刮痧等中医技术,成为中俄文化交流的“民间使者”。
在单位,她是同事眼中的“领头雁”,无私分享临床经验;在生活中,她热心社区服务,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实践志愿活动,带头维护环境、宣传文明公约。多项政府及单位嘉奖的背后,是她以实际行动书写的文明担当与医者仁心。
从扎根基层的临床医师,到传递温暖的文明使者,刘美兰以银针为器、以仁心为魂,在从医路上始终恪守“大医精诚”的初心。她用专业恪尽救死扶伤之职守,用温情履行关爱生命之使命,用奉献传递文明向善之力量,深刻诠释了新时代医疗卫生工作者敬业奉献、久久为功的崇高品格。
来源:鲁网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