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锦旗虽小,却是对汇川公安的最大肯定,他们都说:“从外地来到这里,你们让我们很有安全感。”
“人民警察为人民 危难之际暖人心”
“神速救援解危难、警徽闪耀护平安”
近日,两面承载着外地游客满满谢意的锦旗被敲锣打鼓地送到了汇川公安民警手中。
锦旗虽小,却是对汇川公安的最大肯定,他们都说:“从外地来到这里,你们让我们很有安全感。”
7小时不放弃,八旬老人脱险了!
“警察同志,我老伴儿走丢了,他81岁了,我们是重庆过来避暑的,对这里不熟,求求你们帮帮我……”
9月1日下午,来自重庆的屈奶奶带着哭腔焦急地跑进板桥派出所求助。
★紧急集结:与时间赛跑
接警后,民警一边安抚焦急的屈奶奶,一边紧急启动应急救援机制,迅速组织警力兵分三路展开搜救工作。
一组迅速调取周边监控,寻找老人轨迹;二组走访周边商户、村民,收集线索;三组联动镇应急办、村委会,发动村民搜寻,并用大喇叭播报老人特征寻找。
时间就是生命,考虑到山区夜晚温度低,眼看天黑了,老人衣着单薄,随时可能体力不支,搜救小组成员们心急如焚。
考虑到老人来此地避暑,或许偏爱僻静土路。搜救小组果断将搜寻重点转向僻静的土路沿线,挨家挨户走访,多数村民表示没见过老人。
就在救援陷入僵局时,村口一位喂鸡的村民说:“下午三四点,我好像见过穿深蓝短袖的老人,问我去镇上的路,我指了方向,他好像没听清,转身往村后走了。”
线索让搜救团队精神一振,三组警力迅速汇合,赶往林中的辣椒地。
田间小路纵横,还夹杂着比人高的玉米秆,搜寻难度陡增。手电筒光束在田间晃动,露水打湿衣服,泥土沾满鞋子,却没人停歇。
★生命的重逢:辣椒地里的感动
晚上11时20分,搜救已近6个小时,民警们终于在村后一处偏僻的辣椒地找到了蜷缩在地上的刘大爷。
老人脸色苍白,身体虚弱,但还有意识。
“老人家,不要怕,我们是警察,来救您了。”民警立即上前安抚老人情绪。
夫妻二人相见,屈奶奶紧紧抱住丈夫泣不成声。
看着民警们疲惫却关切的面容,屈奶奶眼眶湿润,用颤抖的声音说:“谢谢你们……没有放弃……”
几天后,屈奶奶带着家人和锣鼓队专程赶来,将写有“人民警察为人民,危难之际暖人心”的锦旗送到民警手中。
“是你们给了我老伴第二次生命。”屈奶奶热泪盈眶,“每一个黑夜中的呼喊,每一次不放弃的寻找,我们都铭记在心。”
3小时不间断,一家三口平安了!
“警察同志,我们夫妻来这边旅游,在山里迷路了,还带着一个8岁的孩子,天快黑了,孩子又冷又饿,请你们帮帮我们……”
9月6日下午,毛石派出所接到了群众刘先生的报警电话。
★立即响应,“我们马上过来!”
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机制,迅速组织警力携带救援装备赶赴现场。
“你们就在原地不要动,我们马上过来!”
望金山山高林密,草木茂盛。出警的民辅警经验丰富,特意在沿途村民家借了两把柴刀:“这山里很多地方根本没有路,不用柴刀开路很难进去。”
★艰难搜寻,“你们请放心!”
救援人员根据刘先生描述的进山路线和周边环境特征,划定了重点搜索区域。由于山路崎岖,车辆无法通行,救援小组成员们只能徒步寻找,一边呼喊一边仔细寻找任何可能的踪迹。
救援小组挥舞着手中柴刀,一边披荆斩棘,在林中穿梭,艰难前行,一边不忘在电话中安抚迷路的夫妻二人,“孩子的情况还稳定吗?不要担心,我们很快就能过来了!”
★三个小时,“我们不放弃”
虽然白天气温高,但到了晚上,山间的温度会越来越低,救援人员的心都揪紧了:“孩子只穿着单薄的衣物,如果不能及时找到就危险了。”
“山里信号时有时无,我们只能通过断断续续的通话来确定他们的大致方位,但我们绝不放弃。”救援小组的人说。
★成功获救,一家三口平安
“找到了!在这里!”救援人员兴奋地呼喊起来。只见一家三口蜷缩在一起,孩子被抱在怀中。救援人员立即将带来的食物和热水递给他们。
终于在天黑之前找到了一家三口,救援人员松了一口气。经初步检查,三人虽然受到惊吓且有些虚弱,但身体状况基本良好。在稍作休整后,救援人员护送他们安全下山。
“谢谢你们!这片山林这么大,要不是你们,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获救后的刘先生夫妇连连道谢。
几天后,刘先生夫妇将一面写有“神速救援解危难、警徽闪耀护平安”的锦旗送到了毛石派出所。
两面锦旗,如今静静地挂在派出所墙上,诉说着警民之间深厚的鱼水情谊。而对汇川公安来说,这既是荣誉,更是责任。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日夜坚守的承诺。
来源:汇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