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援拯救了饥饿的日本人,但麦克阿瑟并不想永远养活日本人。要解决日本人的吃饭问题,就需要根本上改革当时日本的土地制度。当时日本农村广泛存在的寄生地主制严重束缚了农业的发展,一半可耕种的土地“由佃农根据高祖契约,在一些地区甚至按照独断专行的地主强加的近乎奴役般的条
土地改革与摧毁财阀
美援拯救了饥饿的日本人,但麦克阿瑟并不想永远养活日本人。要解决日本人的吃饭问题,就需要根本上改革当时日本的土地制度。当时日本农村广泛存在的寄生地主制严重束缚了农业的发展,一半可耕种的土地“由佃农根据高祖契约,在一些地区甚至按照独断专行的地主强加的近乎奴役般的条件进行耕种。”高额地租使农民陷于贫困,佃农无法靠务农养家糊口,只能去当兵吃粮,而封建地主经济下的农村贫困化成为日本法西斯主义的社会根源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土改不但能解决日本的农业问题,还能消除孵化军国主义的温床。
1945年10月,币原内阁制定了一项土地改革草案,规定地主保留出租地最高限额为3公顷,但内阁会议讨论此案时,把它增至5公顷,实际上除了地广人稀的东北地方与北海道,拥有这么多土地的地主大概不到地主总数的2%,此即所谓第一次土地改革法。此法公布后引起猛烈抨击,美国占领当局对此极其恼火,盟军司令部和对日理事会先后发表声明,“劝告”日本进行彻底的农地改革。
盟军总司令部的“劝告”意味着麦克阿瑟实行“耕者有其田”的不可动摇的意志。日本政府只能接受,并在1946年10月提交国会通过。此法于当年10月21日公布,被称为第二次土地改革法。农地改革的主要内容有:第一,以两年为期,征购不在村地主的全部出租地,在村地主超过1万㎡的土地(北海道施宽到4万㎡)。第二,转卖给佃农和有能力耕种的经营者。第三,组成农委会,地主、自耕农、佃农各一人。农地改革前,租佃率高达46%,农地改革后,租田率降至不足10%。
按照这一方案,日本政府总共从252万户地主手里购买了相当于总耕地面积35%的土地,卖给了420万户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当然这只是象征性的买卖,实际上就是抢夺。当时国家强制收购地主1000㎡农田的价格,一年之后居然买不到1kg大米。毫无疑问,地主阶级进行了对改革的抵制。曾有这样一则事例,富士见町某村一个地主从苏联战俘营撤回日本后,发现自己的上好土地转到了佃农名下,怒不可遏,认为自己为国作战,吃了那么多苦,不仅未得到奖赏,反而自己的土地被剥夺,于是用猎枪打伤了一名农地委员的手指,结果该地主被判处无期徒刑。在美军枪炮的保驾护航下,土地改革顺利推进,地主只能选择接受现实。
改革的结果是,到1950年,日本85%的可耕地属于自耕农。地主作为一个阶级,不论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已经被消灭了。在麦克阿瑟看来,“土地的重新分配筑起了一道坚强的堡垒,阻挡了共产主义向日本农村的任何传播,现在每一个日本的农民按其本身资格来说就是一个资本家了”。撇开其中浓厚的意识形态斗争味道不乱,农地改革的确堪称日本各项战后改革的模范。农地改革完成后的1952年,农业生产已较战前最高值增长了10%。这固然是战后社会得到了稳定,数百万战俘和被解散的军队士兵复员参加农业生产有很大关系。
同样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支柱与日本战争经济根源的财阀也遭到了与地主同样的命运。在二战前,人称“只要有财阀在,日本就是财阀的日本。”为获取廉价的生产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财阀始终鼓吹对外实行侵略和扩张,它是地地道道的战争祸源。在麦克阿瑟眼中,几十年来,这些财阀(他称之为“实施一种私人社会主义的日本10个左右的家族”)控制了90%左右的日本工业。1945年10月,麦克阿瑟致书当时的币原首相称:“日本的经济机构应当实行民主主义化,”宣告了财阀们的末日。
解散财阀,首先是以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为对象的。1945年11月1日,盟军总司令部根据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正式对日本政府发出了解散财阀的基本指令。其手段主要是解散持股公司、取消财阀家族对企业的支配权、将股权所有分散化,即分别破坏财阀金字塔型康采恩的制度、人事和物质基础。1947年11月,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两公司被盟军司令部直接指令解散。前者被拆分成为200家公司,后者被拆分成139家公司。当然,与土地改革一样,对于这些行业中的股份并没有无偿地予以没收,作为财阀的股东得到了报偿,同样与土地改革一样,这些折算成国债的补偿只是象征性的,很快随着剧烈的通货膨胀变得一文不值,旧财阀对日本政局举足轻重的影响从此不复存在了。
最伟大的殖民总督
作为职业军人,麦克阿瑟自然不可能忘记对军国主义的清算,他下令解散日本的大约1300个右翼团体,开除20万人的公职,释放政治犯,并将28名犯有严重战争罪行的甲级战犯交给远东军事法庭审判,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
不过,美国对日本军国主义铲除得并不彻底。即使受到审判的甲级战犯多数不久就获得释放,被处以极刑的仅7人。大量的乙级、丙级战犯被免予起诉。甚至在远东军事法庭上充当证人的就有策划和参与侵略战争的骨干分子;策划918事变的法西斯分子石原莞尔就坐在了证人席上。他在军事法庭上竟狂妄地说:“我是战争罪犯,请军事法庭把我当作战犯对待”公然藐视法庭,这简直是对远东审判的莫大讽刺。然而即使如此不彻底的东京审判,今日日本右翼分子还在企图翻案。
随着东西方冷战的展开,对军国主义不彻底的清算被扶植日本重整军备代替。1950年1月1日麦克阿瑟在新年致辞中宣称:“这一(和平)宪法规定无论以何种理由,也绝对不能解释为全然否定了自我防卫之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不啻主动送给日本右翼一个突破宪法第9条的理论依据。时任首相的吉田茂心领神会,立即在1月23日众议院全体会议上发表的施政方针演说中表示:放弃战争“绝非意味着放弃自卫权。”并不健忘的人们还记得,同样是这个吉田茂,1946年6月28日在众议院大会上回答日本共产党议员野坂参三的质询时曾说过:“我认为承认正当防卫权往往会成为战争的诱因,承认正当防卫权本身就是有害的”。
随着1951年9月8日《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签订》(虽然当时麦克阿瑟已经离任),日本作为亚洲最大的反共堡垒被完全纳入了美国为首的“自由主义阵营”之中。日本通过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以换取美国对日本安全的保障,同时,在反共的旗帜下,日本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进行军备,也得到了美国的承认和支持。
无论如何,正如日本学者阪本义和所说的“离开了盟国的对日占领,现代的日本是不可想象的”。裕仁天皇曾经不无肉麻地表示:“佩里提督打开了美国通向日本的大门,而麦克阿瑟将军却打开了美国通向日本人的心灵之门。”当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上与杜鲁门总统发生分歧而被解职之后,吉田茂首相向全国广播,褒奖“麦克阿瑟将军为了我们国家的利益所取得的成就是历史上的奇迹之一,是他把我国在投降之后从混乱和衰败之中挽救过来,并把它引上了恢复和重建的道路。”这并非过誉之词。
1951年4月16日,麦克阿瑟乘飞机离开日本。100万日本国民涌向东京美国驻日大使馆到厚木机场的路边,向这位刚刚卸任的盟军最高司令官告别。
三年后,在第一个《日美和亲条约》签订一百周年之际,日本国政府又授予麦克阿瑟“泡桐花旭日”大勋章,这是仅授于君王和政府首脑的最高奖章之一。直到70多年后的今天,日本从政治、经济到军事的方方面面,仍可以发现麦克阿瑟和他的美国占领当局所留下的深刻烙印,远不止一部“麦克阿瑟宪法”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堪称“最伟大的殖民总督”。
来源:罗汉松8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