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学期伊始,安全先行。为进一步增强全市师生安全意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我市系统部署、全面启动2025年秋季“开学安全第一课”系列活动,防溺水、防欺凌、防电诈、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通过专题讲座、实景演练、主题班会、家校联动等多种形式,推动安全知识入脑入
学生观看“开学安全第一课”。(部分学校)
荆门晚报通讯员 别夏 记者 曹国兵 赵雨晨
展开剩余77%新学期伊始,安全先行。为进一步增强全市师生安全意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我市系统部署、全面启动2025年秋季“开学安全第一课”系列活动,防溺水、防欺凌、防电诈、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通过专题讲座、实景演练、主题班会、家校联动等多种形式,推动安全知识入脑入心,切实提升师生防护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安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障。本报聚焦我市各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开学安全第一课”的做法与成效,通过市级统筹调度、区县联动落实、学校特色推进,将安全教育与思政引领、实践技能深度融合,覆盖全市29万余名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为青少年新学期安全成长保驾护航。
市级统筹,构建全链条组织体系
为了让安全意识深入每一名学生心中,市教育局提前谋划、精准部署,构建“顶层设计——资源推送——监督落实”全链条工作体系。在内容上,聚焦“防溺水、防欺凌、防电诈、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六大核心领域,编制统一的安全教育指导方案,明确各学段重点学习内容;在传播渠道上,通过家校群、校园公众号、短信平台等渠道,向全市学校、家庭推送安全提示信息超30万条,确保“不漏一班、不落一人”。
同时,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全市师生及教职工于9月5日集中观看“2025秋季全国中小学消防安全公开课”,同步落实“1530安全宣传教育”制度——要求学校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每月放学前30分钟开展安全提醒,推动安全教育从“开学一课”向“日常常态”延伸。针对特殊群体,市特校专门安排周四、周五晨会时间,组织全校学生集中观看开学安全第一课视频,确保特殊学生群体安全教育“不掉队”。
区县联动,打造特色化实施路径
在市级统筹框架下,各区县结合区域实际,创新推进“开学安全第一课”落地,形成“一区一亮点 一校一特色”的局面。
钟祥市成立以学校负责人为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分工至班级,实现小学至高中师生100%参与。该市创新“仪式感+教育性”模式,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邀请法治副校长进校园,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围绕校园欺凌、网络风险等问题开展法治宣讲,用真实案例敲响安全警钟。
沙洋县组织64所校园分阶段推进活动:9月1日,集中收看中央一台及荆门市制作的“开学第一课”视频,聚焦本地安全案例传授实用技能;9月3日,通过观看阅兵活动强化爱国教育,将个人安全与国家责任相结合。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该县幼儿园以“动画+儿歌+角色扮演”开展趣味安全教育,中高年级则通过灭火器使用演练、防欺凌辩论会提升实践能力。
漳河新区25所中小学校(幼儿园)采用“视频观看+专题讲座+安全班队会”三维形式,覆盖新区1.3万余名师生。该区邀请交警、消防救援大队专业人员进校园,现场演示交通指挥手势、灭火器操作步骤,让学生在互动体验中掌握安全技能。
龙泉北校、东宝中学等学校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场景,强化学生风险防范意识。
学校落地,强化技能与意识双提升
全市各学校紧扣市级部署要求,结合校情学情,将“开学安全第一课”打造成“知识+技能+意识”三位一体的教育载体。
东宝区文峰中学利用周评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由市教育局制作的《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视频,各班班主任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金龙泉高中(含实验学校)以“筑牢安全防线,护航青春梦想”为主题,由校长主讲,将“珍爱生命 敬畏规则”的思政内涵融入“四防”教育(防诈骗、防溺水、防火、防欺凌),现场播放警示教育片、展示安全器材,让学生在直观体验中提升安全防范能力;荆门一中在开学前组织教职工安全培训,开学后开展宿舍安全隐患排查,成立防欺凌工作委员会并公开投诉渠道,构建“预防-处置-反馈”的安全管理闭环;湖北信息工程学校针对技能高考班级,补充实训安全内容,覆盖1501名学生,确保职业教育阶段安全教育“贴合专业、精准有效”。
荆门德艺高级中学、荆门市实验小学等学校则注重家校协同,通过班级微信群向家长传递安全教育重要性,邀请家长参与安全知识学习;掇刀石中学、湖北荆门外语学校(外高)将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内容纳入课程,通过“安全知识竞赛”“应急演练”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安全技能,真正实现“安全知识入脑入心、安全技能学以致用”。
此次“开学安全第一课”系列活动,不仅让全市学生掌握了实用的安全知识与技能,更强化了“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意识。下一步,市教育局将持续完善校园安全长效机制,推动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护网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平安、和谐的环境。
来源:荆门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