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好,我是【洞见书】(原大脑帮),陪你提升认知,向内生长!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书”关注→ 右上角「···」→ 设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次思维跃迁!文末免费领百本相关电子书!
——用马斯洛需求、健康资本理论拆透普通人的幸福底层逻辑
最好的东西从来都标不了价:健康的身子、平安的家人。这俩在,你才有底气;这俩没了,啥都白搭。
昨天跟老周——就是那干了二十年建材,去年刚把孩子送进大学的老哥——在小酒馆坐着。
他端着杯二锅头,半天没抿一口,最后叹口气:“你说我这半辈子,钱没攒下多少,孩子小时候家长会我没去过几次,现在一查,血压高、腰也不行,这叫活个啥?”
我一听就愣了,这不就是咱身边大多数人的写照吗?忙忙碌碌几十年,最后啥也没抓住。
今天就跟大伙掏心窝子唠唠——人这一辈子,真不用瞎忙活,抓住3件事,就算没白活!而且咱不光说大白话,还得把背后的理儿讲透,不然你光知道“要做”,不知道“为啥要做”,照样坚持不下去。
01
第一件事:咱得研究挣钱,但别被钱绑着——钱是工具,不是目的
你别觉得谈钱俗,《管子》里早说了“仓廪实而知礼节”。当年管子治理齐国,先搞“相地而衰征”,让老百姓先吃饱饭、有积蓄,之后才谈礼仪、谈教化,齐国才成了春秋霸主。
这背后其实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吃饱穿暖)是最底层的,你连肚子都填不饱,谈啥诗和远方?谈啥自我实现?
我认识个做装修的老王,前几年为了挣快钱,接了好几个远超自己能力的单子,白天跑工地,晚上算账目,连轴转了半年。
最后呢?单子没做好,赔了钱,自己还查出了糖尿病。这就是把“工具”当成了“目的”——钱能解决人生90%的问题,但剩下的10%,得靠“不被钱绑架”来解决。
真正会挣钱的人,都懂查理·芒格的“能力圈思维” ——只在自己能掌控的领域挣钱,不贪超出能力的钱。
就像范蠡,当年帮勾践灭吴后,带着西施泛舟五湖,靠种地、做买卖挣钱,三聚三散,每次挣了钱要么分给乡邻,要么再投进去,但从不让钱牵着自己走。最后活了88岁,还成了“商圣”。
咱普通人也是一样:你是上班的,就把本职工作做好,慢慢提升技能,工资自然涨;你是开店的,就把服务、品质做扎实,回头客多了,生意自然稳。
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更别为了钱熬坏身子——钱没了能再挣,身子垮了,啥都没了。
02
第二件事:必须照顾好家人——家庭是你对抗世界的“安全基地”
孔子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排在“治国平天下”前面,为啥?因为家庭系统理论早就说了:家庭不是单个成员的简单叠加,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家人的状态会互相影响,你把家经营好,才有底气去闯外面的世界。
你看苏轼和苏辙,兄弟俩一辈子仕途起伏,苏轼被贬到黄州、惠州、儋州,苏辙也被贬到筠州、雷州。
但不管离多远,俩人都写信互通消息,苏轼在黄州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想的是弟弟;苏辙在筠州,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把苏轼的家人接到身边照顾。
后来苏轼去世前,还想着跟苏辙“夜雨对床”的约定——这就是家人的力量,不管你跌得多惨,回头一看,家里总有个人等你。
反观我之前的一个同事,老张,开了家公司,一年挣好几百万,住大别墅。但他天天在外面应酬,老婆跟他离婚了,孩子跟他也不亲。
有次他急性阑尾炎住院,身边连个签字的人都没有,最后还是我去的。他躺在病床上说:“这别墅再大,没人等我回家,跟空壳子有啥区别?”
家人要的不是你挣多少钱,是饭桌上有热气,生病时有人陪,难过时有人听你说说话。
就像我邻居李婶,儿子在外地打工,每周都会视频,周末要么儿子回家,要么李婶去儿子那,娘俩一起做饭、逛公园。
李婶总说:“我不图他大富大贵,只要他平平安安,咱娘俩能常见面,就够了。”这才是“齐家”的根本啊!
03
第三件事:千万爱护自己的身体——健康是1,其他都是0
老祖宗在《黄帝内经》里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意思是要顺着自然规律生活,才能身体健康。
这背后其实是健康资本理论——健康不是“消耗品”,是需要长期投资的“核心资产”,你现在对身体的每一次透支,未来都得用成倍的钱和时间来还。
曾国藩大家都知道吧?他一辈子当大官,忙得脚不沾地,但再忙也坚持“早起”“练气”“慎饮食”。
他在日记里写:“每日清晨,吃白粥一碗,不沾油盐,饭后散步千步,然后处理公务。”就算在打仗的时候,也不熬夜,不暴饮暴食。
最后活了61岁,在那个年代算是高寿了,而且直到晚年,脑子都很清楚,还能写《曾国藩家书》。
再看看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身体扛造”,熬夜加班、喝酒蹦迪、顿顿外卖。我侄子去年在互联网公司上班,为了冲业绩,连续一个月每天只睡4个小时,最后心梗住院,花了十几万,工作也丢了。
他出院后跟我说:“叔,我以前觉得拿健康换奖金值,现在才知道,这是拿珍珠换砂砾,太傻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话不是老古董,是真理。
你想想:你挣的钱,是给医院的;你熬的夜,是给疾病的;你糟践的身体,最后受苦的还是自己。就算你有再多钱、再大的房子,身体垮了,啥也享受不了。
所以啊,每天抽半小时散散步、跑跑步,少吃点外卖,少熬点夜,这才是最划算的投资。
▼
有人问了:“那到底啥最好?”说钱好,钱买不到命;说房好,房带不走。
我跟你说句实在的——最好的东西从来都标不了价:健康的身子、平安的家人。这俩在,你才有底气;这俩没了,啥都白搭。
咱普通人活着,不用跟别人比,要懂渡边淳一的“钝感力” ——别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别人住大别墅,咱住小房子,只要家人平安、身体好,就挺好;别人开豪车,咱骑电动车,只要能按时回家吃饭,就挺幸福。
少操闲心,别管跟自己没关系的事;莫说闲话,别惹没必要的气;干好份内活,照顾好家人,每天锻炼会儿。做好这三样,你不用当大老板、住大别墅,也是人生赢家!
你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理儿?
话题标签:#人生感悟#幸福底层逻辑#马斯洛需求理论#健康资本#家庭经营#活明白的人
若有启发,点赞在看分享~关注【洞见书】,回复“书籍大礼包”领百本电子书(包含文中书籍),洞见书,与你同行,助你武装大脑,制胜未来!明天见!
读你所爱,值得一看的好书(分类索引)
来源:大脑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