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新手父母必须了解的“口腔小麻烦”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9 22:44 1

摘要:​新生儿口炎是新生儿期常见但易被忽视的口腔问题,若不及时干预,可影响宝宝的进食和成长。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将从医学角度,为您提供科学可靠的护理指导。

​新生儿口炎是新生儿期常见但易被忽视的口腔问题,若不及时干预,可影响宝宝的进食和成长。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将从医学角度,为您提供科学可靠的护理指导。

一、什么是新生儿炎?

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新生儿口腔黏膜娇嫩,唾液分泌量少,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

二、常见类型与病因

1.鹅口疮(真菌性口炎):最常见

病原体:白色念珠菌

特点:口腔黏膜出现白色凝乳样斑块,不易擦除,强行剥落后口腔黏膜潮红、粗糙。

感染途径:广泛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先天性免疫缺陷;长期腹泻及奶具不洁等均可出现。

2.疱疹性口炎:

病原体:单纯疱疹病毒

特点:起病高热(38-40℃),口腔黏膜出现充血、齿龈肿胀,舌、唇内侧、上颚、颊部出现散在或成簇的小水泡,周围有红晕。疱疹破裂后可形成溃疡面,局部有疼痛感,宝宝可出现拒食。口角和唇周也可发生。发热3-5天后溃疡逐渐愈合。

感染途径:宝宝可通过接触携带病毒的家庭成员或产道感染

3.溃疡性口炎:

病原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

特点:口腔各部均可出现。口腔黏膜充血水肿随即出现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糜烂面或溃疡,可融合成片。局部溃疡可引起疼痛、拒乳、流涎、局部淋巴结肿大并伴有高热。

感染途径:可通过接触携带病毒的家庭成员、奶具不洁、用物污染或全身感染等情况可出现。

三、3步初判断:识别感染“信号”

宝宝无法言语表达,家长可通过“看、听、察”判断:

1.看口腔:每日进行口腔护理,观察黏膜是否有白斑、红点、溃疡,牙龈是否红肿。

2.听反应:宝宝含奶头/奶嘴后突然摇头、哭闹,或吃几口就松开,哭声尖锐,可能是口腔疼痛引起。

3.察状态:吃奶量比平时少1/3以上,或吃奶时间延长;尿量减少(如4-6小时无湿尿布),可能因拒奶脱水。

四、科学处理:对症施策误区

(一)鹅口疮

用药:遵医嘱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喂奶1小时后用棉签涂于白斑处。

消毒:奶具消毒,防止传播;母乳喂养时,喂奶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若乳头有瘙痒、白色分泌物,母亲需同步用药并暂停母乳喂养。

(二)疱疹性口炎

预防:产妇产前应进行生殖器疱疹检测,如有感染避免经阴道分娩;已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的家庭成员不要接触宝宝。

治疗:病情轻时可无需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症处理,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进行物理降温;拒食时应保证静脉能量供给。

护理:对于疼痛引起哭闹的宝宝给予安抚,必要时药物治疗以减轻疼痛。

(三)溃疡性口炎

就医优先:伴随全身感染,需医生通过血常规判断感染类型,用抗病毒或抗生素药物(不可自行用药)。

护理重点:监测体温、防脱水;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过热或过冷的食物和水;保证营养,提高免疫力。

四、4点护健康(预防关键)

1.奶具消毒:新生儿奶具(含吸奶器配件)每次用后必须煮沸消毒,不可仅用清水冲洗。

2.避免交叉感染:家人接触宝宝前洗手,不用嘴试奶温、不亲吻宝宝嘴巴(成人唾液可带菌)。

3.合理用药:生病时,遵医嘱用药,避免长期、过量用药。

4.调整习惯:不让宝宝含奶头/奶嘴睡觉,减少黏膜摩擦;避免玩过硬的玩具。

五、紧急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带宝宝就医:

1.口炎症状3天无好转,或白斑/溃疡扩大。

2.宝宝发烧≥37.3℃、精神萎靡、嗜睡。

3.完全拒奶超过8小时,或尿量明显减少。

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新生儿科专家提醒您:新生儿口炎可防可治,家长只要及时识别、科学处理,就能帮助宝宝快速恢复,守护其口腔健康与生长发育。

来源:怀化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