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节来临之际,云南省师宗县高良乡的校园里迎来了一批特殊的 “支教者”。来自上海悠星网络的团队携电子教学设备、办公器材及定制 “能量包” 跨越2000多公里山河,为高良民族中学、戈勒完小等乡村学校送去节日关怀。此次行动既是沪滇协作30周年背景下,上海社会力量参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9月9日报道:教师节来临之际,云南省师宗县高良乡的校园里迎来了一批特殊的 “支教者”。来自上海悠星网络的团队携电子教学设备、办公器材及定制 “能量包” 跨越2000多公里山河,为高良民族中学、戈勒完小等乡村学校送去节日关怀。此次行动既是沪滇协作30周年背景下,上海社会力量参与对口帮扶的生动实践,更通过精准补给教学资源,为乡村教师搭建“连接山外世界”的桥梁。
一堂音乐互动课,打开认知新窗口
9月,高良民族中学音乐教室内,悠扬的旋律格外动人。悠星网络音乐设计师何方指尖拨动,一首《蓝莲花》的前奏刚响起,角落里原本安静的男孩突然眼睛发亮:“老师,是《蓝莲花》!” 何方与该校教师李宏雁并肩授课,通过乐器演示、节奏互动等形式,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体验课 —— 这样的“外来课程”,在过去因教学资源有限,对高良乡的孩子而言并不常见。
“总想把山外的世界搬进校园,但设备成了‘拦路虎’。” 高良民族中学教师项金红的困扰,曾是当地乡村学校的普遍难题:手机屏幕太小,后排学生看不清楚科普动画;网络卡顿频繁,名校公开课常“断联”;老旧的教学设备,难以呈现丰富的课外知识。而此次悠星网络捐赠的电子白板,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当项金红点开云南大学的校园纪录片,屏幕上清晰的图书馆、实验室让孩子们发出惊叹,后排男孩小声嘀咕:“原来大学长这样啊。” 项金红笑着说:“我就是想让他们真切看见,读书能通向多辽阔的地方。”
“校园爸爸”的新装备:让远方不再遥远
戈勒完小校长马金昆,是土生土长的 “山里人”。十几年前从大山走出后,他毅然回到家乡任教,如今不仅是 86名留守儿童的 “校园爸爸”,还身兼美术老师、德育老师多职。2018年马金昆曾赴上海参加培训,东方明珠的璀璨、黄浦江的奔流、外滩的繁华,都被他用手机一一记录。归来后,他将照片做成PPT,成了孩子们 “看世界”的窗口;为了让课堂更生动,他化身“故事大王”,常常一节课讲完,喉咙干涩得说不出话。
此次收到的 “YOYO 能量包”,让马金昆的教学多了“新帮手”:轻巧的无线扩音器成了他的“新声带”,不用再担心声音传不远;性能更好的办公电脑,能更流畅地播放他珍藏的“上海影像”。“看,这就是奔流的黄浦江,船儿驶过像在水面飞。” 每当马金昆点开文件夹,孩子们总会凑到屏幕前。有个孩子听完后小声却坚定地说:“老师,我爸妈在上海打工,将来我要考去上海的大学,就能天天见他们了。”
精准送帮扶:沪企践行协作责任
此次捐赠并非偶然。今年6月,悠星网络调研团队专程赴师宗县高良乡,实地走访多所乡村学校,摸清了当地教育的 “痛点”:电子白板老化,屏幕时常陷入黑暗;戈勒完小8名教师,共用一台反应迟缓的笔记本电脑;扩音设备修了又坏,不少老师的办公桌上,静静躺着“退役”的旧扩音器;雨季山路泥泞,老师们背负书本穿行,背包内总要细心地裹上一层防水塑料袋……
“正是看到这些真实需求,我们决定发起‘老师能量补给计划’。” 悠星网络党支部书记秦斯尧在捐赠仪式上表示,作为上海企业,参与沪滇协作、助力乡村教育是应尽的社会责任,“我们能做的只是绵薄之力,更希望这份行动像一粒种子,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乡村教育,让帮扶资源持续汇聚。”
据了解,此次悠星网络共捐赠7台电子白板、10台办公电脑及82份“YOYO 能量包”。“沪滇协作今年刚好30周年,30年来上海从资金、人才、资源等多方面助力云南发展,” 师宗县委常委、副县长沈思聪说,“感谢上海企业的爱心,期待更多社会力量加入,用公益赋能乡村教育,让孩子有更多机会看见远方、追逐梦想。”
来源:纵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