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尊师重教 筑梦未来●临夏融媒评论员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这个满载收获与希望的季节,我们迎来第41个教师节。此刻,让我们将最深沉的敬意与最真挚的祝福,献给那些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筑梦人。是他们,用知识的火种点亮心灵,用智慧的甘霖润泽生命,用责任的肩膀
尊师重教 筑梦未来●临夏融媒评论员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这个满载收获与希望的季节,我们迎来第41个教师节。此刻,让我们将最深沉的敬意与最真挚的祝福,献给那些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筑梦人。是他们,用知识的火种点亮心灵,用智慧的甘霖润泽生命,用责任的肩膀托举未来。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与文明标识。从孔夫子“有教无类”的旷古呐喊,到“程门立雪”的千年佳话;从“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的古老箴言,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时代强音,无不彰显着对师道尊严的崇尚与传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文明的传播者、道德的引领者、精神的塑造者。他们守护着文化的根脉,铸造着民族的脊梁,开启着未来的曙光。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教师的角色与使命也在持续深化与拓展。今日之教师,早已超越了传统“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维度。他们是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是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是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是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在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新时代,他们面临着引导学生甄别信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新挑战。在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他们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适应未来发展的新任务。他们不仅是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教育创新的实践者、教育公平的推动者、终身学习的示范者。这份职业,需要永不停歇的学习、与时俱进的智慧、以及甘当人梯的博大胸怀。致敬师者,不能仅停留在节日的鲜花与掌声,更需转化为恒久的制度保障与社会风尚。我们要让尊师之意、重教之心切实体现于薪酬待遇、职称评定、发展空间等方方面面,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从业热情。我们要坚决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营造宽松包容的教学环境,让教师能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理解教师工作的艰辛付出,信任教师的专业品格,尊重教师的劳动价值,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敬和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份实在而持久的尊崇,是对教师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更是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石。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师是塑造未来的力量。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大变革时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对卓越教育的呼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这赋予了广大教师前所未有的历史重任。期待每一位教师都能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素养、博大的仁爱之心,投身于伟大的教育事业之中。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灵魂唤醒灵魂,努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临夏这片教育沃土上,我们要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扩容增效、职业教育提档升级等方面持续用力,通过“组团式”帮扶、深化课堂改革、强化精细管理、创新“互联网+教育”等举措,全面提升教育质量。通过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计划,拓宽师资来源,完善培训与待遇保障,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育人环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愿尊师重教之花开遍河州大地,愿每一位教师的付出都能绽放出璀璨光华,让临夏教育的根基更加牢固、体系更加完善、质量更加优异,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注入更为强劲、更为持久的教育力量,让临夏孩子们的梦想在这片热土上精彩绽放。
编 辑:马 婷
主 编:覃 霞 责编:马志涛
总监制:陈克义 监制:姬 平
来源:何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