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育・杏坛风采 ——2025年邗江优秀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事迹展| 蒋王小学 王霞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9 16:34 3

摘要:在运河文化浸润的邗江,无数教师扎根基础教育一线,以教育家精神践行初心。在第41个教师节期间,为展示邗江好老师育人风采、凝聚尊师重教力量,特别推出“躬耕教育・杏坛风采——2025年邗江优秀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事迹展”专栏,以真实事迹与温暖画面,讲述教师坚持立德树人

在运河文化浸润的邗江,无数教师扎根基础教育一线,以教育家精神践行初心。在第41个教师节期间,为展示邗江好老师育人风采、凝聚尊师重教力量,特别推出“躬耕教育・杏坛风采——2025年邗江优秀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事迹展”专栏,以真实事迹与温暖画面,讲述教师坚持立德树人、探索教学创新与协同育人的故事。愿这些教育“微光”,照亮同行路,让社会感受邗江教育温度,为建设教育强国、擦亮邗江教育品牌注入动力。

三尺讲台三十载

一片丹心育桃李

自1991年踏上三尺讲台,王老师已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深耕34载。从初登讲台的青涩懵懂,到如今成为独当一面的骨干教师,她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信条,将满腔热忱与全部心血倾注于教育教学、学生成长与青年教师培养之中。34年风雨兼程,她用行动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用汗水浇灌出桃李芬芳,用坚守书写着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一、爱岗敬业,深耕教坛:在课改浪潮中勇立潮头,铸就专业成长之路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不断更新的活水。”这是王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34年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她便深知,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才能不负学生与家长的期待。

从教初期,她便展现出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为夯实教学基础,她坚持每天备课至深夜,反复打磨每一个教学环节,力求让课堂生动有趣、高效实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王老师敏锐地意识到,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她深刻反思自身不足,以“更新理念、实践探索”为核心,开启了课改之路的全新探索。一方面,她积极参加各类进修学习,主动汲取新课改理论知识,从教育专著到教学期刊,从专家讲座到线上课程,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思考着,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淀;另一方面,她坚持“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将所学理论与课堂实践紧密结合,大胆探索符合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

在课改实践中,王老师始终以“学”为中心,积极投身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力求探索“减负增效”的新路径。她先后承担各级示范课,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反复打磨,不仅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更体现了先进的课改理念,赢得了专家与同行的一致好评。她本人也凭借突出的教学成果,获评市学科带头人。

作为学校副校长,王老师更是将课改理念融入学校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引导教师从“重教”向“重学”转变;定期组织教学检查与随机督查,确保课改理念真正落地课堂。在她的带领下,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学校在省级督查、市级教学视导、区级督导中均获得高度评价,教导处也因工作突出被区总工会评为“巾帼英雄岗”。

课题研究是推动课改深化的重要动力。王老师深知这一点,主动承担学校教改研究各项任务,先后成为省级课题、市级课题的课题主持人。在课题研究中,她带领团队深入课堂调研,收集一手资料,分析教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用严谨的态度与科学的方法推动研究深入开展。同时,她还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实践,让课题研究真正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多年的耕耘与探索,让王老师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她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她还积极参与教材建设,对新教材编写提出的修改建议被教材编写组采纳,并参与编撰校本教材,为地方教育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二、爱生如子,以心育人:在温情陪伴中点亮童心,收获教育幸福真谛

“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王老师坚守的教育理念。34年来,她始终将学生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用爱心、耐心与责任心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温暖的陪伴与悉心的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自信,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每接一个新班,王老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她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谈心、走访家长等方式,详细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家庭情况,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精准分析,然后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夏同学因为生病休学半年,复学后看着原来比自己低一级的同学,内心充满自卑,整天闷闷不乐,学习也提不起精神。王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利用课余时间,一次次找夏同学谈心,告诉她“复学不是落后,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帮她消除心理顾虑;同时,她还利用午休和放学后的时间,为夏同学补习落下的功课,耐心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在她的帮助下,夏同学的成绩逐渐提高,脸上也重新露出了笑容,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亲其师,信其道。”正是因为王老师对学生的真心关爱,学生们也把她当成了最亲近的人。上课的时候,他们积极互动、认真思考,很多孩子说“听X老师讲课,就像听有趣的故事一样”,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她所带班级的学科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下课的时候,孩子们总喜欢围在她身边,和她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学习中的困惑,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都在这种轻松的交流中被及时发现并解决。

作为班主任,王老师还注重班级凝聚力的培养。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写字比赛、田径运动会、演讲比赛、广播操比赛、文娱汇演、作文比赛……每一次活动,她都和学生们一起策划、一起参与,让班级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她的带领下,她所带的每一个班级都充满活力与凝聚力,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多次被评为校级、区级优秀班集体。

34年来,很多学生毕业后依然与她保持着联系。每逢节日,一张张来自远方的贺卡、一条条充满温情的短信、一束束娇艳的鲜花,都会送到她的手中。有学生在信中写道:“王老师,您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是您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谢谢您!”每当看到这些话语,王老师的心中都会充满感动与幸福。她说:“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学生健康成长、学有所成,这份职业的价值,足以让我终身坚守。”

三、甘为人梯,传承薪火:在悉心指导中助力成长,延续教育事业荣光

“我的成长路上,洒下了很多前辈的汗水和心血,如今我也要把这份爱与责任传承下去。”王老师常常这样说。在自身不断成长的同时,她始终把培养年轻教师视为己任,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与课改心得,甘做年轻教师成长路上的“铺路石”。

蒋老师参加赛课,王老师陪着她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语言的表现到细节的灵活处理,再到个人的体态语言,事无巨细,手把手地指导。经过三轮试教与修改,蒋老师的课有了质的飞跃,最终以绝对优势进军市级决赛。决赛前夕,王老师的孩子生了病,需要住院治疗。一边是需要照顾的孩子,一边是即将参加决赛的年轻教师,王老师没有丝毫犹豫,选择了“两头兼顾”。她们把备课室“搬”到了苏北医院的医生办公室:等孩子挂完水睡着后,王老师拜托同病房的病友帮忙照看,然后和蒋老师投入到紧张的备课中,常常通宵达旦。即使是坐在去医院的公交车上,她的脑子里想的也还是课上需要调整的设计。功夫不负有心人,蒋老师最终获得了市级赛课第一名,她的课堂设计与教学表现给评委和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短短几年间,王老师在语文、思品及其他学科培养出多名年轻骨干教师。她不仅在教学上给予他们指导,还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在她的悉心培养下,这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在省市区级赛课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成为学校教学中的骨干力量,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她常说“教育是一项传承的事业,看到年轻教师成长起来,看到他们在领奖台上绽放光彩,我比自己获奖还开心。‘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种幸福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教育征程中坚守热爱,续写人生崭新篇章

34年的教育生涯,王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也收获了诸多荣誉:扬州市课改先进个人、邗江区优秀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些荣誉,她始终保持着谦逊与清醒:“这些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领导信任、同事支持、学生配合的结果。我只是做了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事。”

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王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丝毫未减。她说:“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之前做的只是一些浅尝辄止的探索,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依然坚持每天学习新课改理论,依然活跃在课堂一线,依然在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操心,依然在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咬定课改不放松,衣带渐宽终不悔。”这是王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她教育理想的真实写照。34年风雨兼程,她用爱与责任诠释了教师的内涵;未来岁月,她将继续怀揣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与热爱,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用自己的一生,书写教育事业的精彩华章!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