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法治报》整版报道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法院新旺人民法庭:深耕市井沁民心 守护商圈新“枫”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9 16:01 1

摘要:9月5日,《山西法治报》以《深耕市井沁民心 守护商圈新“枫”景》为题,对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法院新旺人民法庭立足辖区商圈密集、市井纠纷多发的实际,创新“枫桥经验”基层实践、高效化解民生矛盾、护航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成效与典型做法,进行了专题深度报道。

9月5日,《山西法治报》以《深耕市井沁民心 守护商圈新“枫”景》为题,对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法院新旺人民法庭立足辖区商圈密集、市井纠纷多发的实际,创新“枫桥经验”基层实践、高效化解民生矛盾、护航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成效与典型做法,进行了专题深度报道。

近年来,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法院新旺人民法庭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锚定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人民法庭实质化运行要求,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精准对接群众日益多元的司法需求,将“小事不出商圈、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向上交”的治理愿景转化为高质量司法的生动实践,在市井烟火中淬炼出基层治理的新“枫”尚。2024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新旺人民法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经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4月,新旺人民法庭被省高院授予“山西法院人民法庭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称号。

党建引领聚合力

法徽闪耀“枫”华茂

坚持匠心打造“法徽闪耀 ‘枫’华正茂”党建品牌,将党建“红色引擎”深度融入审判执行、多元解纷、服务群众全过程各方面,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架起与群众的“连心桥”。新旺人民法庭自行设计的品牌LOGO以党徽、天平为核心元素,辅以麦穗、波浪造型,寓意新旺人民法庭干警在党的领导下,扎根基层司法最前沿,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实践路径,将公平正义融入市井烟火,把矛盾化解挺在诉讼前端,着力打造司法为民有温度、基层治理有力度的基层法庭样板,为平安商圈、和谐社会注入法治力量。2024年12月,“法徽闪耀 ‘枫’华正茂”党建品牌成功入选全省政法系统优秀党建品牌案例库,并于今年6月获评全省政法系统基层党组织党建引领业务首批“精品案例”。党支部书记高秀珍、副书记刘璟双双荣获“山西法院人民法庭先进个人”称号,多名党员干警获评院“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新旺人民法庭连续多年实现“零信访举报”,队伍建设成果斐然。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和“三会一课”制度,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红色审判团队”,定期开展“党建+业务”案例分享会,创新形成党建与审判同谋划、同推进、同落实,实现政治引领、审判质效、监督保障协同提升的“三同三促”机制。新旺人民法庭因地制宜首创“商圈联建”机制,法庭党支部与商圈五爱经济总公司党支部共联共建,实现了党建资源共享、党员队伍共育、党建活动共办、服务难题共解。2024年,以新旺人民法庭真实工作场景和典型案例为蓝本拍摄的微视频《每一天》荣获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一届“金法槌奖”优秀奖。视频通过展现法庭干警日常工作,生动诠释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各大网络平台播放量突破500万次。

在某起商铺租赁纠纷巡回审判中,新旺人民法庭将庭审现场设在云中商贸城内,吸引了200余名商户及群众旁听。庭审后,法官围绕合同签订规范、违约救济途径等争议焦点开展现场普法,发放法律手册300余份,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群众法律需求,切实将庭审现场转化为普法课堂。在针对餐饮商户的普法活动中,法官结合食品安全、劳动用工等高频法律问题,通过“以案释法+情景模拟”的形式,帮助商户规避经营风险。某连锁餐饮店负责人反馈,通过普法指导,店内劳动合同签订率从65%提升至100%,劳动纠纷投诉量同比下降70%。在某小区物业拒绝为新能源车业主安装充电桩纠纷案件中,依法适用民法典“绿色原则”,要求物业公司践行和支持国家所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诚信履行物业服务合同,配合业主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后期回访中,法官了解到物业公司主动整改,不仅配合32户业主完成充电桩安装,还制订了标准化服务流程,同类纠纷在辖区实现“零新增”。

2024年至今,该法庭扎实开展“法律护航”行动,坚持定期走访商户500余家,举办民法典专题宣讲3场,解答法律咨询800余人次。这些都是新旺人民法庭依托商圈聚集优势,以“审理一案、教育一片”为目标,创新打造“党建引领+巡回审判+精准普法”的普法新模式,让司法服务真正走到群众身边。

护航辖区经济

打造无讼商圈

大同市平城区云中和东信两大商圈拥有266家企业和6700余家商户,是大同市乃至辐射晋冀蒙周边地区最大的服装及小商品批发市场,人气集聚、商贸繁荣,经营的商品从日常生活用品到服装家电应有尽有,一应俱全,是群众购物的理想去处,大量的交易织就了年销售额超12亿元的“烟火经济”繁荣景象。两大商圈既是商贸交易的“黄金地段”,也是矛盾纠纷的“易发地带”。

新旺人民法庭始终坚持在“大商圈”中化解“小纠纷”,在“抓前端、治未病”上善作为,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主动延伸职能促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与商圈企业、商户签订“无讼商圈”共建协议,建立“园区工作群”,实时关注12315消费者投诉和商品买卖、租金争议等纠纷,确保小事不出商圈、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向上交,为司法助力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引进来”,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做优多元解纷。新旺人民法庭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理念融入纠纷化解全过程。通过持续深化“1+N多元解纷体系”,与街道矛调中心及16个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常态化联动调处机制,先后联合街道、社区、村调委制发了《矛盾纠纷联动调处工作机制》《关于进一步推进司法诉讼与人民调解衔接工作的实施方案》《诉调对接工作实施细则》《特邀人民调解员工作补贴办法》等配套制度,为多元解纷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通过系统化培养,打造出了“老孟”“方姐”等一批金牌人民调解员。其中,“方姐调解室”自成立以来,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70%以上。在近期一起电商服务合同纠纷中,“方姐”凭借丰富经验,仅用3小时就促成双方达成和解,避免矛盾升级。为有效激发调解队伍积极性,该法庭采取“以案定补”激励举措,根据调解流程和完成的工作量分阶段发放补贴。2024年,新旺人民法庭累计发放调解员补贴25.6万元,推动特邀调解员参与调解案件3000余件,成功化解1835件。在内部流程优化上,该法庭创新构建“纠纷预诊—分流调解—法官指导”的全链条调解新模式,由程序分流员对纠纷进行初步筛查,特邀调解员和行业调解协会开展先行调解,法官助理全程跟进,员额法官进行专业指导。通过“调裁一体、调判结合”工作方式,实现了纠纷先行调解和速裁审理的无缝衔接。2025年以来,通过该模式处理的纠纷,平均结案周期缩短至12天,司法资源利用效率提升40%,真正实现矛盾就地化解,受到商圈企业、商户的广泛好评。

坚持“走出去”,深入一线高效化解商贸交易纠纷。新旺人民法庭主动延伸职能,聚焦商圈治理难点,推动司法服务从“坐堂办案”向“上门解忧”转变。与云中商贸城有限公司签订《矛盾纠纷联动调处工作机制》,与商圈12个楼座的110名管理人员组建“云中商贸物流园区微信工作群”,构建起“点对点”精准式司法服务网络。2024年以来,依托这一机制,该法庭协同市场监管部门,成功将12315平台反馈的1500余件消费投诉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某品牌高跟鞋退换货纠纷中,消费者因鞋子磨脚要求退货遭拒,双方僵持不下。微信群管理员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至新旺人民法庭,法官联合市场监管员即刻赶到现场,依法进行调解,最终商家同意换货,纠纷在1小时内圆满解决。对于疑难复杂案件,法庭创新“现场会诊”模式,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驻点调解。2024年下半年,商圈内23名商户因摊位规划调整引发集体维权纠纷,该法庭与市场监管人员连续3天驻场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补偿协议,避免了群体性诉讼的发生。

智慧赋能促治理

案法融合树新“枫”

新旺人民法庭始终牢记群众对“公正与效率”的期盼,坚持以智慧赋能、案法融合为抓手,建立健全“诉前鉴定—联合调解—快速理赔”机制,持续在“调”上往前延伸,在“诉”上全面提速。先后多次与保险纠纷调解委员会、保险公司、律师召开座谈会,在有效开展先行调解、降低保险公司上诉率以及赔付标准等方面多点发力,着力实现矛盾纠纷的快速响应和高效化解,努力做到调解有方、裁断有速、审判有质。今年截至6月底,该法庭共受理民事一审案件940件,结案619件,分别同比上升50.88%、38.48%,结案率65.85%;上诉案件70件,上诉率 11.40%,同比下降12.54个百分点;二审改判发回重审4件,比上年减少11件;调撤结案281件,调撤率45.25%;审限内结案率92.89%,平均结案时间61.56天,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39.12%,超12个月未结案件4件,案件比0.329%。

做实智慧赋能,创新打造全天候、全场景、全链条便民服务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在诉讼服务大厅,不仅提供法律咨询、诉讼指引、现场调解等传统服务,还设置VTM远程诉讼服务柜台,提供无人值守状态下的7×24小时自助服务,当事人可通过视频连线诉讼服务人员、联系承办法官,通过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实现跨院跨域文书领取,积极引导并帮助当事人快速进行纠纷调解以及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自助立案操作,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自2023年以来,已累计为当事人提供远程服务4300余次,完成跨域立案127件。2023年,在全市首家开通“10102368”电子送达专线,对接三大运营商,根据案件信息实现当事人电话号码后台修复,形成快捷送、精准送、互帮送的集约送达新模式,有效解决了“送达难”问题。

主动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四个规范化” 建设为指引,组织各审判团队轮流入驻平城区综合治理中心,与综治中心现有资源深度融合,参与矛盾纠纷调处,提供调解指导、以案释法、纠纷分流、司法确认、登记立案、涉诉信访接待以及开展简案速裁快审工作,构建起“社会解纷在前、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入驻期间,新旺人民法庭干警累计参与矛盾纠纷调处260余件,提供调解指导117次,真正实现让群众“进一扇门、解心中忧”。

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统筹安排19名干警下沉至3个街道16个社区网格,发现有不稳定因素或者群体性纠纷苗头,及时研判风险和成因,做好纠纷预警,提出预防建议。该法庭通过与公安、司法、街道、市场监管等部门及基层调解组织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联调联动机制,定期参与“两所一庭一站一中心”例会和“五部联调”工作会议,对劳动争议、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重点领域提前研判。今年以来,已成功调解158件民生领域纠纷,其中涉及欠薪、租金、物业供热供水等案件占比超70%。某老旧小区因供暖不达标引发32户居民集体拒交物业费,该法庭联合街道、社区多次组织协商,最终推动物业减免部分费用并升级供暖设备,真正将矛盾化解在诉讼前端。

针对群体性纠纷、类型化纠纷,积极推行示范诉讼机制,着力实现裁判一案、化解一片。新旺人民法庭充分发挥道交一体化机制作用和大同市保险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大同市道路交通调解委员会联动机制作用,创新“三旬办案+多元调解”模式,即每月上旬集中走访调解组织,了解调解困难、解答法律疑问;中旬开展上门调解;下旬集中开庭审理,及时判决、定分止争。同时,统一赔偿项目认定标准和计算依据,规范车损评估标准,推动鉴定费用降低,实现纠纷化解质效双升,办案效率提升30%。在裁判文书送达环节,同步发放督促履行告知书,针对争议焦点进行释法答疑,将问题解决在判决后、执行前,推动实现从“要我履行”到“我要履行”的转变。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赔偿款在判决生效后7日内全部履行完毕,这一创新举措使该类型案件自动履行率保持在95%以上。针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数量大、鉴定周期长、调解难度大、服判息诉难等特点,新旺人民法庭将鉴定环节由诉中前移至诉前,引入35家专业鉴定机构参与评估。通过流程优化,平均鉴定周期从过去的45天缩短至20天,为先行调解奠定了基础。近3年来,该法庭始终保持零重大瑕疵案件、零负面舆情信访记录。因工作实绩突出,新旺人民法庭荣获“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副庭长高秀珍获评“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先进个人”。

商圈里的熙来攘往,标注着基层治理的经纬坐标。新旺人民法庭隐于闹市,融入群众,始终高擎新时代“枫桥经验”精神火炬,以源头治理为舵,以司法为民为帆,以创新赋能为桨,深耕基层沃土,延伸服务半径,持续在矛盾化解中厚植法治根基,在共治共享中凝聚民心力量,努力成为群众信赖的“法治桥头堡”、基层治理的“前沿连心桥”,为绘就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样本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来源:大同法治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