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最大敌人不是穷,是无聊到想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9 14:32 1

摘要:我上周做了个问卷,回收1276份,93%的人把“无聊”排在压力源TOP3。

成年人的最大敌人

不是穷,是无聊到想哭

...

01

“老子年薪30万,却闲到想学刺绣。”

发这条朋友圈的是老赵,33岁,互联网大厂P7。

配图是一幅十字绣半成品,针脚比代码还整齐。

评论区一半哈哈哈,一半+1:

“同无聊,已把《甄嬛传》盘到台词能背。”

成年人生活的最大问题,真的不是穷,而是无聊到发慌。

02

穷还能咬牙赚钱,无聊找不到发力点。

我上周做了个问卷,回收1276份,93%的人把“无聊”排在压力源TOP3。

理由五花八门:

“工作像复印机,每天Ctrl+C、Ctrl+V。” “下班刷短视频,2小时滑了300条,大脑跟没开机一样。” “周末想找人吃饭,翻遍微信400好友,最后自己点外卖。”

总结一句话:日子像WiFi信号,看着满格,实际断流。

03

最惨的是“假性忙碌”。

同事Lily,每天加班到九点,朋友圈晒工位夜景。

一次团建喝醉,她抱着我哭:

“我TM都不知道忙啥,项目黄了三个,绩效照扣,回家就是刷小红书看人家露营。”

无聊+忙碌混合双打,把成年人最后一点电量也榨干。

04

有人花大钱治“无聊病”。

北京线下“找搭子”课,3天2夜收费2980,包教包会“快速交到朋友”。

课程表离谱:

上午“对视练习”,下午“拥抱打卡”,晚上“匿名表白墙”。

学员平均年龄31岁,清一色高知金领。

组织者的slogan直击灵魂:

“30岁以后,交朋友比找对象还难。”

你笑他们人傻钱多,人家笑你孤独到掉毛。

05

我也跟风买过“解无聊套餐”:

飞盘课、即兴喜剧、剧本杀年卡,全套下来小一万。

飞盘课跑了三次,喜剧课老师说我“像HR做裁员面谈”,剧本杀到第5车,我已经能背出凶手是谁。

发现没?我们用消费掩盖无聊,结果钱包瘪了,无聊还在。

06

那到底怎么治?

我观察了身边“不无聊体质”的人,发现共性就两条:

主动生产,而不是被动消费。

写公众号、拍Vlog、学木工、拼乐高,哪怕没人看,自己先爽。

把“小圈子”做深,而不是“大社交”做广。

有人十年只打羽毛球,固定四人组,每周三局,比婚姻还稳定。

无聊的反义词不是“有趣”,而是“参与感”。

07

上周日,我试了个0成本实验:

把手机锁进抽屉,去楼下观察蚂蚁搬家,拿笔记录路线。

一小时后,我居然给三只蚂蚁起了名,还顺手查了“蚁群算法”论文。

晚上跟同事吹牛:

“今天见到真·社畜,人家搬糖搬得比我还投入。”

全场笑到拍桌子。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无聊不是缺刺激,是缺投入。

08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成年人最奢侈的还是时间。

加班、通勤、带娃、还房贷,能把人榨成干尸。

但再忙,也总有一个缝隙:

地铁上的30分钟,娃睡着后的20分钟,早起闹钟前的10分钟。

把缝隙攒起来,就能拼出一块“自留地”。

地不大,但足够让灵魂喘口气。

09

写这篇文章时,老赵发来图片:

他的十字绣完工了,一行红字——

“去TM的无趣人生”。

我回他:

“绣得挺好,下次绣个WiFi密码,省得忘。”

你看,打败无聊的不一定是诗和远方,也可能是针头线脑。

10

如果你刚好刷到这里,别急着往下滑。

把这篇文章转给那个总说“好无聊”的朋友,

顺便问一句:

“今晚要不要一起把日子绣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但我们可以选择—— 无聊时,做点什么,而不是滑手机到什么也不做。

—— END ——

本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啊聊不见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