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0天的走地鸡,被评委一句“太老”直接判出局,这事儿谁看谁懵。
180天的走地鸡,被评委一句“太老”直接判出局,这事儿谁看谁懵。
全红婵哥哥全进华拎着自家鸡上节目,按湛江老法子做白切鸡,刀还没收,就被周晓燕和岳云鹏齐刷刷摇头。
现场空气瞬间凝固,全进华直接开麦:“广东人吃白切鸡,从来不用嫩鸡。
”一句话把南北口味差异怼到热搜第一。
广东人听完集体拍桌:180天算嫩?
我们恨不得养到一年!
老鸡皮下那层黄澄澄的鸡油,咬下去带胶质感,牙缝里都是香味。
评委拿北方涮锅标准套白切鸡,就像拿披萨标准去点评煎饼果子,驴唇不对马嘴。
更离谱的是,评委全程没提荔枝木柴火。
湛江人一看就懂:没荔枝木,等于煲仔饭没锅巴。
广东饮食协会的老资料写得明明白白,正宗白切鸡得用果木慢火吊汤,鸡得先“三提三放”过冰水,皮才脆得像玻璃。
评委一句“火候不对”,直接跳过整套流程,跟说“川菜不够辣”一样外行。
节目播出当晚,全进华抖音直播间挤进30万人。
他现场拆鸡腿,筷子一戳,肉缝里渗出琥珀色鸡汁:“看,这叫老鸡的油香。
”弹幕瞬间刷屏“这才是广东味”。
有人问他气不气,他咧嘴笑:“评委没吃过荔枝木烤的,不怪他们。
”
网友扒出旧账:某美食节目把湖南腊肉嫌太咸,把苏州面汤说寡淡,次次都是北方评委主场。
有人提议干脆搞盲测,蒙眼吃,看他们还说不说得出“太老”。
更损的弹幕飘过:“建议下次让潮汕人带生腌,评委敢不敢动筷子?
”
全进华被淘汰后,湛江菜市场老鸡价格涨了三成。
阿婆们边挑鸡边吐槽:“电视上说老鸡不好吃?
我吃了五十年,牙口比评委还好。
”有餐饮老板连夜把菜单改成“全哥同款180天走地鸡”,附注:本店荔枝木现砍现烧。
这事儿最妙的是,输了比赛,赢了传播。
原本只有本地人知道的“鸡要养够日子”,现在全国网友都在查湛江地图。
有大学生私信全进华,说想暑假来学杀鸡,全进华回了个表情包:鸡在果园等你。
美食节目导演私下透露,下一季准备请广东老师傅当常驻评委,再设“文化解释席”。
网友神评论:“早干嘛去了?
非得等全哥掀桌子才改规则。
”
说到底,一口白切鸡里藏着岭南人固执的味觉记忆。
老鸡贵,贵的不只是时间,是祖孙三代守着果园等鸡长大的耐心。
评委可以不懂,但别轻易否定。
就像全进华直播最后那句话:“你可以不爱吃,但别说它不好吃——它养了我全家。
”
来源:酒意微醺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