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点不一样的 全新SRAM FORCE AXS XPLR套件评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9 13:14 2

摘要:在《再一次“BEYOND” SRAM野岭之上CAMP媒体营活动》活动前,小编收到了SRAM提供的“全家桶”大礼包。继RED选择了单盘规格后,这次我们依然不走寻常路,选择在公路车上安装FORCE XPLR后拨和飞轮,来体验一下SRAM这套全新的Gravel规格套

在《再一次“BEYOND” SRAM野岭之上CAMP媒体营活动》活动前,小编收到了SRAM提供的“全家桶”大礼包。继RED选择了单盘规格后,这次我们依然不走寻常路,选择在公路车上安装FORCE XPLR后拨和飞轮,来体验一下SRAM这套全新的Gravel规格套件。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全新一代FORCE套件的细节,看看有些什么改进。

当时为了赶活动,匆匆忙忙就把套件装车了,没有好好地拍下产品细节,只能简单地用手机记录了一下。所以产品基本以装在车上的形式展示。

我们先从手变看起。

全新FORCE延续了该系列的优良传统,刹把与RED一样,同为碳纤维材质。外观设计则保留了与上一代差不多的风格,涂装均以幻彩标为主。

手变造型全部从RED下放而来,握感更符合人体工学,巨大的拨片十分容易按到。

油缸布置和刹把造型均与RED相同,刹把非常外撇,就像回到了圈刹时代的SRAM套件一样。这意味着FORCE同样有“单指抱死”的刹车表现。

这次SRAM三个级别的手变,连胶套花纹都完全不同。除了防滑外,花纹还有辅助定位的功能性设计。胶套外侧的两个“+”号就是对齐标记,将两个标记调至水平,就是官方建议的最佳手变上翘角度7°。

▲胶套表面的橘皮纹理也有助于防滑

手变胶套的纵向防滑槽也有定位功能,FORCE的胶套就是将手变顶部内侧第二条沟槽,与车把中心线调至90°,就是官方建议的手变安装角度。另外,FORCE手变也保留了顶部的拓展按钮,默认功能与拨片一致,要改为其他功能则需要进入AXS APP设置。

看似与RED完全一样的FORCE手变,SRAM到底在哪“下刀”了呢?

答案很简单,全新FORCE手变与上一代一样,是没有刹车触点调节功能的,RED调整刹车触点的孔,在FORCE只是一个空洞。

FORCE刹车夹器的造型也是沿袭了RED的造型,只是去掉了镂空,并且表面质感不像RED的银色电镀那么好。另外,FORCE夹器幻彩标的样式比较有意思,并且还在来令片口内侧藏了个小小的“SRAM”标。

配套的碟刹盘片没有更新,仍为PACELINE。

全新FORCE手变的实称重量为409.1克,而RED手变的重量为404克左右,可见手变重量方面几乎没有差距。

由于SRAM寄了两个后刹车过来,所以只能称下后夹器了。后夹器带来令片和油、卡子(没打开油路卡死了,拔不下来)的重量为160.6克,而同样状态的RED前夹器为148.7克。算上油管和DOT油的重量差异的话,可见RED与FORCE的夹器重量差距也不大。

160mm PACELINE碟片的重量为137克,而RED配套的PACELINE X重量则为130克。

下面来看看全新FORCE曲柄。曲柄经过重新设计,使用了全新的造型,看上去非常扁平,同时又非常宽大。

FORCE曲柄其实是一个内收梯形截面造型,曲柄线条非常流畅,小编觉得它是SRAM家最好看的曲柄。

众所周知,SRAM提供非常多的盘片选项,包括功率单/双盘、非功率单/双盘,还有搭配轴心功率计的XPLR单盘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用的规格。虽然盘片还是直装规格的,但功率计版本使用了SRAM新的分体式螺纹规格,盘片可以单独更换,并且不影响重量,用户再也不用担心昂贵的功率计成为消耗品了。

根据盘片、盘爪选择的不同,牙盘组的重量差异会比较大, 所以这里只称了FORCE曲柄组的重量。165mm的FORCE曲柄实称重量为421.1克,上一代FORCE曲柄则为467克左右,新一代还是减重了不少的。

但仍然是FORCE与RED重量差距较大的地方之一,RED E1的曲柄重量仅310克左右。

全新FORCE的链条也进行了升级,使用了RED同款镂空链片来降低重量,与RED链条的差异为销钉是实心的而非中空。

值得一提的是,全新FORCE链条提供一款紫色选项供消费者选择,但自然价格也要稍贵一些。

FORCE链条的实称重量为255.5克,而相同长度的RED链条重量为248克,重量差距同样不算大。

公路规格与XPLR规格套件共享的部分就介绍到这里,下面进入两个规格套件完全不同的部分。

首先就是巨大的XPLR规格后拨,XPLR后拨借鉴了大量SRAM山地后拨的技术,使用FULL MOUNT接口,这就意味着,想使用XPLR后拨,首先你要拥有一个UDH规格尾勾的车架。

FORCE XPLR后拨的造型与RED XPLR完全不同,显然是经过重新设计的。但小编觉得后拨夹环处镂空的FORCE XPLR后拨比RED XPLR后拨更加好看。

电池安装座使用了类似GX后拨的布置方式,完美地藏在了夹环下方的空间里,减少了外露面积,意味着在复杂地形上,电池更加安全了。后拨的按钮与指示灯变得更加直观。

FORCE XPLR与RED XPLR后拨的夹环位置结构略有不同,但内导板同为碳纤维材质的,FORCE的外导板则降级为铝合金材质。

另外一大差异是FORCE没有使用RED上的魔术下导轮,导轮外圈无法独立旋转,不像RED那样,即使导轮卡死了,也不会损坏后拨。

可单独拆卸的外侧上连杆设计得以保留,可以在碰撞受损后快速更换。

由于后拨弹簧的张力较大,所以XPLR后拨保留了SRAM山地后拨或单盘后拨上的导板卡榫按钮,方便拆轮。但不同的是XPLR后拨使用与山地TRANSMISSION 后拨一样的设定,卡榫有两档设定,图中档位是用于安装调试变速的安装模式。

最大开度的才是完全卸掉链条张力的拆轮模式。由于XPLR后拨也没有导轮间距调节螺丝,完全由链条长度来确定间距,所以其安装过程与传统公路后拨完全不同,安装前记得仔细看说明书。

看到XPLR的个头,就知道它肯定不轻,重量要比标准公路后拨重不少,FORCE XPLR后拨的重量已经达到450.5克,比RED标准后拨重了将近170克。在XPLR后拨中横行对比的话,虽然看上去结构差异不是很大,但RED XPLR后拨仍比FORCE XPLR轻了50克左右。

最后来到重量的“大头”,那就是飞轮。XPLR飞轮仅提供一个巨大的46T 13速飞轮,个头十分巨大,重量自然是要比公路12速飞轮重上不少。齿数分布为:10-11-12-13-15-17-19-21-24-28-32-38-46。

为了帮巨大的飞轮减重,FORCE XPLR飞轮使用了与RED XPLR相同的钢铝混合材质,最大的三片飞轮为RED XPLR同款铝飞轮片。

主要差距来自下面10片飞轮,FORCE XPLR使用了分体铆接结构的钢飞轮片,而RED XPLR则是公路飞轮同款的一体CNC钢结构。

相比RED XPLR那离大谱的288克,Force XPLR还是要重上不少,达到346.7克,是主要拉开重量差距的地方。

使用体验

由于XPLR规格与公路规格最大的区别就是飞轮,所以我们先聊聊飞轮的使用体验。飞轮看着大,但主要用于平路巡航的齿数为10-11-12-13-15-17-19,比小编平时用的RED飞轮仅少了一片14T,所以对平路巡航的踏频上下落差影响并不大。

跨度较大的是21T之后的飞轮,对于不怎么擅长爬坡的小编来说,较大的齿比跨度堪称“救命飞轮”,在搭配46T单盘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实现1:1的齿比,应付10%以上坡度仍然非常轻松。

选择46T盘片平路还算够用,但放弃了下坡加脚的机会,55km/h左右基本上就踩空了,擅长爬坡的小伙伴可以选择更大的盘片来增加下坡时的优势。

单盘系统在最大和最小飞时的链线比较斜,会感觉传动的效率下降,但考虑到用到极限档位时不是非常低速就是非常高速,这两种场景下其实传动的损耗并不太明显。

XPLR后拨的表现也是一大亮点,毕竟是基于山地车的技术,明显能感觉到XPLR后拨的电机更有力,连变速时的声音都与公路后拨不同。加上FULL MOUNT规格消灭了尾勾这个变速系统上的弱点,变速刚性非常好,换档明显要比公路更快更直接。公路规格的系统在检测到没前拨时,会加快变速的速度,XPLR系统则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更强的变速刚性和速度在最大几片飞轮这种大齿数跨度换挡时的表现依然很好,连续换挡时的链条动作也明显感觉比公路规格更快。摇车这种高扭矩工况下暴力变速,换挡的表现也仍然直接。但由于最大的三片飞轮是铝合金材质的,所以建议在这三个档位时,最好不要太暴力地变速。

链条的稳定性也是XPLR系统的一大优势,在SRAM媒体营活动上,在经历了非铺装路面骑行、高速下坡时的颠簸等路况,骑完回来发现护链贴上一点痕迹都没有,可见后拨导板有多稳定。

可惜XPLR后拨只有13速规格,无法直接用在12速的公路单盘套件上。如果它可以支持12速,小编会更愿意在单盘的公路车上使用XPLR规格的后拨。

下面再来聊聊全新FORCE的部分。手变用起来,无论是刹车表现还是握持手感,基本与小编的RED没什么差异。特别是刹车部分,既然延续了RED E1“单指抱死”的出色表现,刹把动作轻柔,但刹车力输出十分出色,在高速下坡时仍然有很强的信心。

FORCE对比RED手变少了刹车触点调节功能,小编觉得不是非必要的功能,小编从RED换到FORCE直接就无缝衔接。可能是小编对刹车调校不太敏感,可能对刹车要求较高的用户来说,触点调节功能才比较重要。

夹器也仍然保留了E1时代夹器的大来令片间隙,令调整更加方便,也更不容易蹭碟。

又到了总结环节,对比D1时代中期改款FORCE的“RIVAL技术上传”,全新FORCE E1则是真正的RED技术下放,获得了与RED十分接近的使用体验,公路规格的话整套仅有220克的重量差距。

中国大陆市场有着众多超轻牙盘和飞轮可以选择,虽然变速效果可能比不上原厂,但可以有效减重,重视重量的玩家可以使用FORCE的电子部分混搭超轻传动部分,来获得近似RED套件的重量。

这次换代,SRAM还是拿出了足够的诚意,让FORCE像友商的UT一样,用更低的价格就能获得近乎于RED的用户体验,性价比很高。小编认为XPLR系统的表现也十分亮眼,对于玩得比较野的车友来说,我是强烈推荐的,希望未来能把这套设计用在公路规格的套件上。

出处 : Biketo.com|美骑网

作者 : Avalon

来源:美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