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养老金发放漏洞正成为民生保障体系的隐形窟窿,多个省份的审计报告揭示,高达8000万元的资金流向了死亡人员、服刑人员等不符合领取条件的对象。
养老金发放漏洞正成为民生保障体系的隐形窟窿,多个省份的审计报告揭示,高达8000万元的资金流向了死亡人员、服刑人员等不符合领取条件的对象。
近期,26个省份审计部门公开了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其中7个省份存在违规发放养老金问题。
这些审计报告显示,违规发放总金额超过8000万元,主要流向包括死亡人员、服刑人员等不符合领取条件的人员。
01 七省违规发放,金额巨大
江苏省审计报告指出,部分机构因数据比对滞后和审核把关不严,导致7个市向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2574.64万元。
另有7个市向774人重复发放养老金或丧葬费228.16万元。
河南省的审计结果同样令人震惊,省本级和19个市在支付养老保险待遇时监管不严,涉及金额高达2710.08万元。
山东省由于信息不畅和数据比对不及时,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2市48县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违规向505名死亡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241.48万元。
02 死亡服刑人员,照样领钱
北京市区级社保经办机构未严格审核,向284名服刑、死亡人员账户发放基本养老金等待遇1954.33万元。
此外,还向死亡工伤职工发放生活护理费17.24万元,向工亡职工不符合条件的相关供养亲属发放抚恤金199.95万元。
吉林省2市违规向已死亡、服刑等15名不符合条件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34.4万元。
甘肃省省本级和4个市向135名不符合条件人员发放养老保险金290.91万元。
重庆市则由于审核比对措施不健全等原因,向402人重复发放不同险种养老保险或丧葬抚恤待遇177.54万元。
03 监管漏洞明显,数据比对滞后
审计报告显示,数据比对滞后和审核把关不严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多个省份提到“信息不畅”、“数据比对不及时”等技术原因,以及“审核比对措施不健全”等管理漏洞。
这些漏洞导致了向明显不符合条件人员发放养老金的荒唐情况发生。/
04 全国问题严重,金额惊人
这7个省份的问题并非个案。2024年审计署公布的报告显示,在审计养老保险基金时,发现各类问题金额高达601.61亿元。
其中,25省的2.83万名职工通过提供虚假病历或篡改档案提前退休等方式,违规领取养老待遇5.19亿元。
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职工的人事档案有14处涂改,“1岁工作、22岁退休”仍层层过审后“退休”,一边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一边又在新单位工作取酬。
此外,13省将406.26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等,挪用于“三保”支出、偿还政府债务等。
05 整改措施进行,追责力度轻
目前各省份均已启动整改工作。
江苏省已对有关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并要求追回款项。其他省份的整改工作也均在推进中。
然而,舆论普遍认为处罚力度明显过轻。网友质疑:“死亡人员还能领钱?监管太松了!”和“必须严查,追回每一分‘救命钱’”。
专家建议应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强化动态监测,对违规行为“零容忍”,守护百姓“养老钱”。
审计报告显示,仅25个省就有2.83万名职工通过提供虚假病历或篡改档案等方式,违规领取养老待遇5.19亿元。
山西蒲县一职工的人事档案被涂改14处,“1岁工作、22岁退休”这种荒诞剧竟能层层过审,领取养老金69万元。
技术手段本可防止多数漏洞。人脸识别、部门数据实时共享,完全能够堵住这些漏洞。
养老金是百姓的活命钱,监管漏洞不堵住,流失的不仅是资金,更是公众对社会保障体系的信任。
来源:火星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