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点一杯奶茶,只为知道霸总到底有没有吻下去”——这不是段子,是真实发生在济南、上海、成都、广州无数打工人午休时的共同动作。
“再点一杯奶茶,只为知道霸总到底有没有吻下去”——这不是段子,是真实发生在济南、上海、成都、广州无数打工人午休时的共同动作。
一张外卖小票,100来字,刚好够电梯从1楼到18楼读完。
剧情停在“他俯身靠近她耳廓,低声说……”,电梯门开,人还愣着,手指已经下意识再下一单。
茉莉奶白把连载小说印在小票上,把“追更”从屏幕里搬到手里,顺带把复购率抬高了——这是官方没明说、但门店悄悄乐的数据。
为什么是霸总?
因为爽点够直接。
地铁里刷手机,十分钟能刷完三章,小票上只给一段,留白比正文多,痒点被精准掐住。
总部统一写故事,门店自己改小程序简介,像“今天霸总喝的是栀子奶绿,三分糖”,把角色和饮品绑在一起,毫无违和。
网友玩得更疯。
有人把不同城市的小票按章节拼成PDF,评论区里求补全;有人收到第二章没第一章,直接在线跪求“谁有第1节,我用霸王茶姬换”。
二次创作跟着来,霸总名字被改成门店店长,剧情走向由网友投票,UGC就这样滚雪球。
成本几乎为零。
热敏纸本来就要印,多打几行字,油墨钱可以忽略。
换来的却是社媒自发曝光、跨城打卡、复购理由。
对比动辄几十万的KOL投放,这买卖太划算。
问题也有。
热敏纸容易掉字,三天后剧情就模糊;章节顺序靠出杯顺序,跳章是常态。
门店说后续可能加二维码,扫一下就能补前文,还能投票选剧情分支。
听起来像把纸质小票当成入口,后面接的是轻量级互动H5。
再往远看,小票不只是小票。
它可以是悬疑卡、可以是城市微旅行线索、可以是品牌人格的连载漫画。
只要那杯饮料还在被拍照,小票就有被拍到的机会,它就值得被设计。
下一次拿到小票,别急着揉成团。
说不定上面正写着:“她抬头,发现对面买奶茶的人,竟是他。”——然后故事又断了。
来源:碧海蓝天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