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营,太平天国的梦魇,每攻破一次就离灭亡更近一些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1 17:57 1

摘要:江南大营,是由清朝全国各地素质较好的绿营兵集结在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附近的一支直接听命于清朝皇帝的部队,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困住天京同时确保清政府最重要的财赋基地苏南和浙江的安危。江南大营的存在,让天京城内的太平天国高层如鲠在喉,必欲除之而后快。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江南

江南大营,是由清朝全国各地素质较好的绿营兵集结在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附近的一支直接听命于清朝皇帝的部队,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困住天京同时确保清政府最重要的财赋基地苏南和浙江的安危。江南大营的存在,让天京城内的太平天国高层如鲠在喉,必欲除之而后快。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江南大营就如同太平天国的梦魇一般,太平天国每攻破一次相应的就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同时也就离灭亡更近一些。

江南大营一共建立的两次,第一次是由钦差大臣向荣带领从广西尾随堵截太平军一路至天京城下的各地清军建立。在太平军攻克天京的十余天后,江南大营就建立在天京城外的孝陵卫,对刚刚稳定下来的太平天国有着巨大的威胁,但是双方谁也没有实力将对方击垮。江南大营首次建立于一八五三年,第一阶段一共存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直到一八五六年才在杨秀清的指挥下攻破,是为一破江南大营。

一破江南大营,太平天国抽调各个战场上的优势兵力,彻底摧毁了这个威胁天京安危长达三年的清军营垒,极大改善了天京周边局势,更是使得太平天国的军事实力达到了巅峰。固然,一破江南大营是巨大的军事胜利,但从全局的角度来考量,就不能不说是战略失策。具体来讲就是,一破江南大营的时机并不合适,此时的太平军主力尚在西征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在西征战场上的太平军已经由节节败退转为战略反攻。如此这般,造成了在上游流域的江西战场和湖北战场对清军的进攻陷入了停滞,未能一鼓作气扫荡清军残余力量,给了清军喘息和反扑的时间。尤为重要的是,放过了已经处于垂死挣扎状态的湘军,而湘军日后成为了太平天国最危险的敌人。客观公正的讲,击溃无法奈何天京的江南大营而错失了诸多潜在成果,只能说是得不偿失。

此外,一破江南大营的巨大胜利,让杨秀清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顶峰,也让其野心迅速膨胀。为此,杨秀清借机向洪秀全逼封万岁,进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天京事变。由于这场大内讧,之前西征所取得的战果直接或间接丢失,在清军的反扑之下甚至几乎回到了西征前的状态,太平天国也几乎濒临灭亡。幸得陈玉成和李秀成取得三河大捷和浦口大捷,才扭转了岌岌可危的局势,让太平天国得以开展后期艰苦卓绝的斗争。

天京事变后的第二年,趁着太平天国内部出现混乱的时机,清朝钦差大臣和春、提督张国梁再次于天京城外建立江南大营。第二次建立的江南大营军事实力上远不如第一次,军营也不像军营更像是集市一般,士兵们甚者吃喝嫖赌无所不为。问题是,此时的太平天国也远远不如其巅峰时刻的状态,所以这时期的江南大营仍然可以对天京构成直接威胁。

在三河大捷和浦口大捷之后,太平天国勉强有了喘息之机,再次攻破江南大营也就提上了日程。同第一次攻破江南大营一样,二破江南大营同样抽调了天京周边所有能够抽调的兵力,集中优势兵力才得以击破江南大营,甚至负责安徽防务的陈玉成也参加了这场战役。当时湘军旨在夺取安庆,只要攻占安庆就可以此为大本营顺江直下天京,所以确保安庆的必要性应当高于攻破江南大营。可是太平天国高层还是决定先行攻破江南大营,陈玉成主力抽调出安徽,给了湘军趁虚直逼安庆的机会。也就是二破江南大营后的第十二天,湘军就进逼集贤关,正式攻击安庆。最终的结局也就是太平天国救援安庆不利,湘军占领安庆不久之后就进攻天京,最终太平天国走向灭亡。

江南大营除了威胁天京安危之外,实质上似乎没有产生什么直接的价值,但对太平天国来讲却是必欲除之而后快。问题是,从后来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江南大营如同太平天国的梦魇一般,每当要攻破江南大营时就必然会失去更有战略价值的东西,进而离灭亡更近一些。

来源:跟老赵学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