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怀乡起义到新兴解放:信宜茶山老革命战士杨彪的“红色人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8 00:43 1

摘要:杨彪原名杨万燊、信宜县茶山乡(今茶山镇)人,一九一九年八月(农历润七月初五)生于茶山乡的榕垌龙眼寨,后随父迁居本乡白木的亚鹤坪。他从小就受到共产主义革命的教育,在中学读书时,即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组织,毕生从事共产主义运动,以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己任。其主要

杨彪原名杨万燊、信宜县茶山乡(今茶山镇)人,一九一九年八月(农历润七月初五)生于茶山乡的榕垌龙眼寨,后随父迁居本乡白木的亚鹤坪。他从小就受到共产主义革命的教育,在中学读书时,即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组织,毕生从事共产主义运动,以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己任。其主要事迹如下:

在革命的阳光雨露哺育下,革命幼苗苗壮成长

由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祖国大地蓬勃发展的影响,杨彪兄弟姐妹人,除姐姐杨万敏因出嫁早,没有正式参加革命外,杨彪及其哥哥杨一士(原名杨万元)、妹妹杨慧敏,都先后拿起枪杆子,勇敢地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有的因参加革命而坐过牢,有的因参加革命而遭受改军的围捕缉拿,虎口脱险。他们都为革命经受了不少的风险,并为革命作出不同程度的贡献。

一九二七年冬,杨彪到满八岁,进茶山榕垌小学(后改名榕英小学)念书。

时值十二月,在中共南路特委朱也赤、中共信宜县委书记罗克明等人领导下,发动了信宜怀乡的武装起义。他哥哥扬一士,原是信宜县立中学的学生,共青团县委。起义军一举打下了反动的怀乡区政府,处决了反动区长,武装起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但由于武装斗争的经验不足,孤军货钱,敌强我弱,敌众我寡,在敌人纠合重兵的反扑之下,起义军不得不化整为零。敌人为消灭革命力量,曾悬贷缉拿朱、罗、等领导人,悬赏布告张贴到榕小学的门外,杨彪看了,他那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感到异常的愤怒!

革命的武装起义,虽然遭受了挫折,但幼小的杨彪,却在革命的认识上,得到了启蒙。

一九二八年春节期间乐、罗、杨等在杨家亚鹩聚合,总结怀乡武装起义的经验教训。他们对杨彪这根革命幼苗,很感兴趣,即教他唱《少年先锋队》、《农民苦》、《国际歌》等,使他对革命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此后,朱、罗等几个怀乡起义的领导人,在自色恐怖的环境下,不得不分头这开信宜,但他们却在杨家亚鹩浮保存了平命的火种。

一九三四气复,杨彪中业于榕垌小学,随考入怀新中学就谈(后因病曾休学一年)。一九三六年秋,转学上海同义中学,因他的哥哥杨一士作上海的《中华日报》、《中华月报》工作。

这年冬正好发生震动全国的“西安事变”,年刚十七岁的杨彪,受教育很深,对事变表现很高兴。当时同杨一士一起在《中华日报》《中华月报》工作的李凡夫同志(解放后担任安徽省副省长),对杨彪很赏识,很关心。杨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接受革命的教育自然就更多,革命思想认识的进步,当然就更快。

李凡夫同志曾准备带他去延安,但因他身体不够好而没有成行。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于“八·一三”开始进攻上海,《中华日报》《中华月报》动员家属疏散,杨彪又再回怀新中学复学。

接着他哥哥杨一士也以杨回浪的名字回怀新中学执教。在杨一士的教导指引下,杨彪同张定中、杨万文,伍子博等几个进步同学一起,积极下乡搞抗日宣传,向革命征途迈出了第一步。

二、心里唯有共产主义革命,在白色恐怖中坚持九年地下工作如一日

一九三八年夏,杨彪在信宜怀新中学毕业后,着就考入广东省立第八中学(罗定),满怀抗日热情的杨彪,积极参加学校的抗日宣传活动。在地下党员陈世荣同志的帮助下,他开始学习马列主义,并于一九三九年参加抗日先锋队。

一九四〇年八月,又经陈世荣介绍,梁炼庭监誓,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党组织即委以重任,要他担任该校的共产党支部书记,领导省立八中的学生运动。

这个仅有二十一二岁的年轻共产党支部书记,不负党组织的委托,在上级的领导下,一方面团结党内外进步同学,积极宣传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战的伟大功绩,揭露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制造摩擦的真面目,另一方面又选择在抗日宣传活动中的积极可靠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以壮大党的力量。他在省立八中的几年地下活动中,既积极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又很好地隐蔽自己的政治活动,显示了一个年轻共产党员的领导才能。

杨彪在省立八中高中毕业后,一九四二年秋即在郁南桂圩以教师为掩护,做党的地下工作。

接着在一九四三年秋,考入因抗日战争而迁到曲江的“广州大学”,他仍受党组织的委派,继续争取进步同学做团结抗日,反对投降的宣传工作。一九四四年夏秋间,日本侵略军进攻长沙、曲江,继从广州沿西江进攻广西,西江两岸变成了前线,原从广州迁到曲江的“广州大学”也不得不继续后撤。杨彪按上级部署,暂时撤回老家信宜茶山,应聘为榕英小学校长兼榕秀中学教师。

他同信宜地下党的领导取得联系,经特派员陈志辉(原名伍鹤海)、王国强的研究安排,要他以榕英小学和榕秀中学为据点,继续做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一九四五年十月间,经王国强同志的安排,派陆明章同志为茶山党支部书记,杨彪为组织委员,黄沛霖(原名黄源传)为宣传委员,杨叙庆为统战委员,组成茶山第一个共产党的支部。在茶山、丰垌、榕垌、渤垌等地,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和地下游击小组,准备武装斗争。

榕秀中学 现在为茶山镇榕垌小学

陆明章还具体指定杨彪以榕小、榕中为立足点,负责在榕响、渤垌等地发展党员和地下游击小组;指定黄沛霖(茶山中心小学教师)以茶山中心小学为立足点,负责在茶山、丰垌等地发展党员和地下游击小组;指定杨叙庆利用茶山中心小学校长、榕秀中学校董会董事的身份,争取团结乡里的上层开明人士。

从一九四五年秋至一九四六年夏,信宜县地下党的领导,还先后派了共产党员冯宗基、杨志平、朱作彦、丘壁坚等来榕秀中学、榕英小学以当教师为掩护,协同杨彪工作。

派来茶山中心小学当教师、并协同黄沛霖工作的,除了一九四四年派来党员梁特立外,一九四五年秋至一九四六年夏又先后派来党员郑永成、张虎和地下游击小组成员罗强、张凤锦、(张、罗二人均于一九四六年四、五月间,在茶山小学入了党)周月颜等。

从一九四五年秋至一九四六年暑假这一年左右的时间,茶山的地下党组织和地下游击小组的发展是比较快的,不仅在学校教职员工中有发展,而且在农村中也积极发展,为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四九年粤桂边区第五支队第十五团的建立,培养了一批骨干和积极分子;

也为茶山乡在解放后被省民政厅批准划为革命老区,创造了条件。这同茶山当年的党支部(包括当时上级派来的一批党员和部)积极正确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政策指示,发展革命力量有关,而杨彪同志也有很大的功劳。

在此期间,杨彪同志除了同上级派到榕小、榕中的党员·起认真地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政策指示,在学校和农民中做好发展党员和地下游击小组的工作外,每逢假日回到(白木村)亚鹩坪老家,还认真地对自己的亲人,如妹妹、侄女及女儿等进行革命教育,教育他们如何保护和接待来访的革命同志,做好秘密通讯工作。

在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六年间,县特派员陈志辉、王国强和共产党员张虎、梁特立、丘壁坚、冯宗基罗强、黄沛霖等都以亚鹩坪为联络点,先后到过亚瓣坪联系和研究工作。杨彪的亲人,都能积极接待,认真保密。碰上杨彪不在家,还能秘密通知他回来,没有出现过什么差错,没有引起反动派的注意。

现在回过头来检查,一九四五年五、六月间,茶山党支部成立后,直至一九匹六年暑假止,在偿宜县特派员的领导下和在县里派来一批党员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在杨彪负责的榕秀中学、榕英小学以至榕垌、渤垌的农村,在黄霖负责的茶山小学以至茶山、丰:的农村吸收党员,发展地下游击小组的工作都是既积极又慎重的,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漏洞。

特别是在一九四六年春,党支部派人到渤垌的平田和邻乡的贵子镇,散发揭露蒋介石反共发动内战的传单,工作人员都安全归来。

虽然两小学和中学都外来教师较多,引起了反动派的怀疑,曾有人认为茶山可能就是信宜的延安”但他们没有掌握任何事实根据,还不敢下毒手。

一九四六年六月,由于茂、电、信武工队在小水乡发生战斗后,国民党反动派才在信宜广大城乡,到处进行搜查,情况紧张。

茶山乡这个地方敌人比较注意,上级党组织为避免不应有的损失,保存革命力量,便迅速作出相应的措施,布置暑假后外来教师一律撤走,并把杨彪、黄沛霖、杨叙庆先后撤离信宜。

“山雨欲来风满楼”,此时此刻,凡有可能暴露的骨干,都必须迅速转移。但如何转移?转移到哪里?各人可以自寻去处,经党组织批准,立即行动。杨彪原来就读的“广州大学”,抗战结束后,已迁回广州复课,杨彪的撤退,经组织同意,便辞去榕小、榕中故校长教师职务,回“广州大学”复学,兼搞学运工作。

一九四七年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杨彪大学也毕业了,党组织即派他到西江地区的新兴县车岗延平中学以教师为护,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到新兴县车岗延平中学几个月后,即同撤到高要的党员梁特立和撤到广西柳州的觉员黄沛霖职得联系,经新兴县地下党领导同意后,把梁、黄两入介绍到新兴县延平中学。

一九四八年养节后,梁即带着共产党员妻子丘壁坚、黄也带着共产党员安子杨娟,先后到达延平。根据上级的指示,即成立杨彪为支部书记、黄沛霖为组织委员、梁特立为宣传委员的党支部。积极在学生和教职员工中,发展党员和地下游击小组。然后通过他们深入农村,扩大发展组织。在暑假前,共发展党员七人,游击小组10多人。

由于有粤桂边区东征武装部队的支持,并在全国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鼓舞下,新兴县的游击战争也迅速发展,原新兴特派员的陈平同志调去摘武装斗争了,杨彪就接替陈平任新兴县的特派员,专职脱产负责白区的地下工作。

一九四八年暑假后,杨彪即带同梁特立,丘壁坚,新兴县立中学党员教师严千年,延平中学女学生张丽鸿,转移到云浮县腰古镇附近的思劳村,建立新的活动据点。杨彪定期到游击区向上级汇报扑请示工作。延平中学的党支部书记改由黄沛霖担任。

三、虎口脱险,继续拿起枪杆子,坚决打倒反动派

一九四八年十月,杨彪按时从思劳村到游击区汇报工作,并请示是否把腰古思劳村这个活动据点划归云浮领导,当时上级答复暂时不作决定,先回去等候通知。

杨彪回思劳村住约十天左右,梁特立从游击区带来领导的口头指示,明确指定思劳村这个据点仍归杨彪继续领导。由于杨彪等进驻思劳村的时间不长,发展党员和地下游击小组的工作做得不够细,吸收的人比较多,被敌人钻了空子;加上丘壁坚、张丽鸿均无正当职业掩护,而游击区里又常有人来往,个别同志甚至同当地的富农分子吵嘴,招致敌人的怀疑

在梁特立从游击区回来的第二天早晨,思劳村和腰古中学即被一个连的反动武装包围了,杨彪、梁特立、丘壁坚、严千年,张丽鸿五人(还有梁、丘不满二周岁的男孩)同时被敌人抓获。当两个敌兵抓获杨彪和张丽鸿后,正在搜查他们的住房妄想发财时,杨彪即机警地在两个敌兵中制造矛盾,乘他们看守不严,挣脱绳索逃离现场,冲出枪林弹雨而幸免于难。

梁特立、丘壁坚于第三天被枪杀于高要县的河口圩附近。

杨彪虎口脱险后,在山上的草丛中躲了一天一夜,待敌军撤离腰古,才下山奔赴游击区向领导汇报。并请上级立即派人通知黄沛霖夫妇俩,迅速撤离延平中学进入游击区。

杨彪进入游击区不久,领导即安排他参加游击队团党委的领导,仍分工他抓白区的组织建设。一九四九年的春夏间,游击队团政治部主任调走了,杨彪被任命为粤中纵队二支七团的政治处主任。

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办学习班,从游击队的干部、战士、地方武工队和农民群众中挑选积极分子,分期分批办学习班,发展党员,培养骨干,为解放军进城做好准备,一直到新兴全县解放为止

四、从南到北,为培养年的革命接班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我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广州,当时驻守西江一带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在我解放大军的进下,迅速士崩瓦解。

我游击队喜中纵队二支七团,也配合南下大军迅速解放新兴县全境。新兴全县解放后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把各级党组织和政权建立起来,领导人民大众当家作主。

因此,原游击队的各级领导,均立即转入地方的各级领导。原任二支七团的政委陈特同志,转任县委书记兼县长,原任游击大队大队长的刘良荣转任副县长;原任团政治处主任的杨彪转任县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和县青委书记。

这时候,杨彪的职务变了,但工作性质没有变,为了把全县的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迅速建立起来,进行正常的工作,他还是紧紧抓住分期分批办学习班,大量培训干部,妥善地分配到各个岗位上去。从一九四九年十月新兴解放军进城开始,一直辛辛苦苦工作到一九五〇年春被调走。

杨彪被调到中共中央中南局青委后,当了三年干部科长。一九五三年调到交通部属下的长江航运管理局任青委书记、航运局政治部的青年部长、生产部长、办公室主任、长航党委办公室主任。

一九五九年春,调徐州京杭大运河航运局筹备处当第一副主任。一九六〇年秋调到长江航运大学任副校长,一九六一年任校长。一九六三年调大连海运学院任副教务

长。十年动乱开始后,受到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于一九六八年九月八日逝世,年仅四十九岁。原是行政十三级干部。一九七八年五月,中共大连海运学院党委已对杨彪作出平反的决定。

杨彪在全国解放时,刚满三十岁,到四十九岁即一九六八年九月被迫害致死止,时间将满二十年。

从南到北,工作虽然多次变动,但绝大部份的工作时间,所用的精力,都离不开培养教育年责一代接班人这条线。他为了培养祖国的年轻革命接班人,总是勤勤恳恳,呕心沥血。

特别是一九六三年在交通部重点院校任职后,更加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曾亲自带领专业调查组深入到上海,广州各海运和远洋轮船公司以至船上,召开几十次座谈会,听取对学院专业设置的方向和对毕业生工作各个方面的看法,并提出促进本学院发展的积极意见。

就是在十年动乱中,仍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带病参加各阱活劲,对林彪“四人”的反革命行为进行坚决的抵制和斗争,直至遭受残酷追害致死。

杨彪的一生,却是革命战斗的一生。是忠于共产党,忠于人民革命事业,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一生。无论在白色恐怖的地下工作时期,在枪林弹雨的武装斗争时期,或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完成党的革命事业,他都是积极负责,埋头苦干,不计个人得失,鞠躬尽瘁,具有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他是人民革命的功臣,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