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植株:株高 15-50 厘米,全株无毛;根圆柱形,肉质,长达 10-20 厘米,外皮黄棕色至灰褐色,断面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辛。茎直立或斜生,多分枝,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叶片:叶互生,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 1-3 厘米,宽 1-3 毫米,先端渐尖,基
植株:株高 15-50 厘米,全株无毛;根圆柱形,肉质,长达 10-20 厘米,外皮黄棕色至灰褐色,断面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辛。茎直立或斜生,多分枝,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叶片:叶互生,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 1-3 厘米,宽 1-3 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中脉明显;叶柄极短或近无柄。花: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 2-10 厘米,花稀疏;花梗细,长约 2 毫米;萼片 5 枚,宿存,外轮 3 枚小,披针形,内轮 2 枚大,花瓣状,紫蓝色,长圆状倒卵形;花瓣 3 枚,紫蓝色,中间 1 枚较大,顶端具流苏状附属物;雄蕊 8 枚,花丝合生成鞘状。果实及种子:蒴果近圆形,直径约 4 毫米,顶端微凹,具狭翅;种子 2 粒,卵形,长约 2 毫米,黑色,有光泽,表面被白色绒毛,顶端具白色种阜,可通过风力或动物携带传播。
环境要求: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耐旱、耐贫瘠,忌水涝,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土为佳,常见于农村地头、山坡草地、荒坡、路边及灌丛边缘等向阳干燥处,海拔 200-2000 米的区域均能生长。生长周期:多年生,花期 5-7 月,果期 6-9 月。以种子繁殖为主,种子萌发适温 15-20℃,春季地温回升后播种出苗,生长缓慢,第三年进入盛产期,地下根可越冬多年。
世界分布:主要分布于亚洲温带地区,如中国、朝鲜半岛、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分布:在中国分布广泛,主要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如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内蒙古、四川等地,农村的山坡地头、荒草地中较为常见,部分地区有人工栽培。
药用价值:性温,味辛、苦,归心、肾、肺经,具有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癫痫发狂、咳嗽痰多、痈疽疮毒、乳房肿痛等病症。现代研究表明,其含远志皂苷、远志酮、远志醇等成分,具有镇静、抗焦虑、改善记忆、祛痰、抗炎等作用,是中医治疗心神疾病的常用草药。生态价值:根系发达,能深入土壤吸收水分和养分,可用于干旱山坡、荒坡的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植株低矮,叶片纤细,可作为地被植物点缀自然景观,增加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根可作为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市场需求量大,是山西、陕西等地的特色药材之一;其提取物可用于制作保健品、安神类食品添加剂,具有较高的经济开发潜力。
名字由来:远志的命名源于其药用功效,它最早被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远志,上品,味苦,温。主欬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久服轻身不老。叶,名小草。一名棘菀,一名葽绕,一名细草。生川谷。”“远志” 意为 “志远”,因其能安神益智、增强记忆力,使人志向远大,故得此名;农村也俗称 “细叶远志”“小草根”,因叶片纤细、药用部位为根部而得名。记载:后《本草纲目》又加以补充:“远志,上品,无毒,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主宁心安神;祛痰开窍;解毒消肿。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健忘;惊痫;咳嗽痰多;痈疽发背;乳房肿痛,治一切痈疽。时珍曰:服用吃草能益智强志,所以叫远志。” 来源:健康新宠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