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过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人,都对“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不陌生。1219年,他先后被南宋、金、元的统治者召请,但权衡时局后,只赴了元朝的约。当时成吉思汗正在征讨花剌子模,于是74岁的丘处机带着尹志平等弟子从山东出发,跋涉三万余里来到了位于今阿富汗的成吉思汗行宫
现于国家典籍博物馆“观妙入真——山西永乐宫文物精粹暨数字艺术大展”展出
原件展期:2025年1月12日—4月8日、7月9日—8月31日
看过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人,都对“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不陌生。1219年,他先后被南宋、金、元的统治者召请,但权衡时局后,只赴了元朝的约。当时成吉思汗正在征讨花剌子模,于是74岁的丘处机带着尹志平等弟子从山东出发,跋涉三万余里来到了位于今阿富汗的成吉思汗行宫。他对成吉思汗宣讲了“天道好生”等思想,建议连年征战之后,重心应该转移到国家治理上来,后被全真教门人演绎为“一言止杀”的故事。
元定宗三年(1248年)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丘处机的西行为道教在元朝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这件颁授给全真教第四任掌教李真常的戒牒便是珍贵见证。戒牒是举行大型斋醮仪式后颁发给道人的文书,标志着受戒者正式成为道士。根据全真派的传统,只有十方丛林官观才有权举办传戒仪式,而传戒日期多选在上元、中元和下元节。传戒圆满后,受戒弟子会被编入“登真”,并获得戒牒作为凭据。戒牒的颁发不仅需要道教的认可,还需经过官府批准。它如同一面镜子,既映照出元朝对宗教的严格管理,也映照出人类对信仰与和平的永恒追求。
戒牒由三张纸黏合而成,雕版印刷有63列文字。有意思的是,它的正文为楷体,颇有宋版遗风,但每张接纸末尾的保举师、监度师等人的职衔却是扁宋体。学界一般认为宋体是在明代定型的,如毛春翔先生《古书版本常谈》说:“自正德、嘉靖以降……而字体亦一变而为方体字,僵硬呆滞……万历以后,字体又一变而为横轻直重……天启、崇祯,字体又一变而为狭长的横轻直重字样。”但实际上这种“横轻直重”的方块字早在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颁发给义军首领李武功等人的委任状中便已出现,且同样是用在职衔中。横平竖直或许是受到了宋代九叠篆官印的影响,而横细竖粗则显然是为了将长长的职衔压缩在一列之内。至于有些自媒体为了博人眼球而说宋体字是秦桧发明,就更是不值一驳了。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2日 13版)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