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6届校招刚开闸,阿里7000+、字节5000+、腾讯70种岗位一口气甩出来,看上去像黄金雨,可真正落到你头上的概率,得先看你手里那张专业牌到底值几斤几两。
“学AI就能进大厂拿高薪”这碗鸡汤,我劝你先别急着喝。
2026届校招刚开闸,阿里7000+、字节5000+、腾讯70种岗位一口气甩出来,看上去像黄金雨,可真正落到你头上的概率,得先看你手里那张专业牌到底值几斤几两。
我去年陪表弟跑完整轮校招,他本科南大人工智能,硕士上交AI学院,简历里挂着两篇顶会、一段腾讯实习,照样被刷到怀疑人生。
原因很简单:大厂现在不缺会调PyTorch的人,缺的是能把大模型塞进手机、把训练成本砍一半、让推荐系统别再推垃圾广告的狠角色。
计算机、软工、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电子信息,这五个专业听着都香,可香味的浓度完全不一样。
先说计算机。
它是地基,算法、系统、网络全得啃。
表弟同寝的计算机哥们儿,研究方向冷门——操作系统调度优化,结果华为云抢着要,因为大模型训练集群卡得要命,谁能省一张A100谁就是爷。
别小看这些底层活儿,工资包比做上层应用的还高。
软工呢?
别以为只是写代码。
现在AI产品要落地,工程化比算法更值钱。
阿里一面就问:怎么把Stable Diffusion部署到电商详情页,让用户点一下就能换模特图,还要保证十秒内出图、不崩、不侵权。
能把TensorFlow模型压到原来三分之一大小、还能写CI/CD流水线的人,才是面试官眼里的宝。
人工智能专业听起来最对口,其实最卷。
全班一半人都在卷大模型,结果顶会一年比一年难中。
表弟导师直接放话:想毕业,先给实验室贡献一个能打的垂类模型。
最后他做的是医疗影像分割,数据难标、算力不够、医院伦理审批跑断腿,但简历一亮出来,美团健康、京东健康直接给了SP。
方向选得准,比GPA高更有用。
数据科学这两年被吹上天,可真正吃香的是会“洗脏数据”的人。
抖音推荐组的朋友吐槽:他们每天最大的敌人不是算法,而是日志里那一堆乱码。
谁能把埋点缺失、时间戳错乱、用户ID漂移这些问题搞明白,谁就能让模型效果涨五个点。
五个点,就是广告部几千万的收入。
电子信息最容易被忽视。
大模型再牛,跑不动也是废铁。
表弟实验室隔壁做芯片的师兄,毕业就进英伟达,年薪直接七位数。
原因?
他会用Verilog写AI加速器,还能把H100的功耗打下来。
AI越火,硬件越缺人,这条赛道反而没那么卷。
学校牌子也玩命重要。
浙大、上交、南大、北邮、南邮、南科大,这几家几乎把校企合作的坑位占光了。
表弟去腾讯实习,组里十个人,八个来自这五所学校。
不是歧视,而是导师和大厂实验室早就绑在一起,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刷的是真实业务数据,面试等于走个过场。
还有几个新趋势,提前知道能救命。
生成式AI现在最缺的不是训练,而是“压缩”。
如何把175B的模型压到7B还能不掉点,是所有厂都在砸钱的活儿。
交叉学科突然值钱:AI+金融风控、AI+医疗影像、AI+自动驾驶,简历里只要出现“跨领域落地”四个字,HR直接约面。
伦理和安全也开始招人,字节新设了“AI安全攻防”组,专门研究怎么让模型不被恶意提示词带歪,年薪开到了80万。
校企合作已经卷到离谱。
上交和腾讯共建的实验室,学生研一就能摸到线上真实流量,做出来的模型直接上线A/B test。
南邮的“信管+AI”双学位,毕业设计就是给阿里做推荐策略,做完直接发offer。
实习经历不再加分,而是硬门槛。
最后给还在选专业的高三党一句话:别盯着“人工智能”四个字,先想清楚你愿意啃底层系统,还是愿意卷算法,或者干脆去搞硬件。
方向选错,再热门的专业也救不了你;方向选对,哪怕冷门也能年薪百万。
大厂要的不是专业名字,而是你能不能把AI变成钱。
来源:才高八斗西柚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