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六点的越秀公园,王桂芳熟练地摆开架势,行云流水的 “云手” 动作引得晨练的老伙伴们纷纷驻足。三年前,她还是个在广场跟着录像带学太极的 “门外汉”,如今已是兴趣岛武当太极社群里的 “资深学员”,还曾带着自创的 “太极养生操” 登上武当山紫霄宫的台阶。
清晨六点的越秀公园,王桂芳熟练地摆开架势,行云流水的 “云手” 动作引得晨练的老伙伴们纷纷驻足。三年前,她还是个在广场跟着录像带学太极的 “门外汉”,如今已是兴趣岛武当太极社群里的 “资深学员”,还曾带着自创的 “太极养生操” 登上武当山紫霄宫的台阶。
从 “自学摸索” 到 “专业领路”
王桂芳最初学太极,是为了缓解腰椎疼痛。但跟着网上视频练习半年,动作总不得要领,膝盖反而开始隐隐作痛。直到在社区公告栏看到兴趣岛的太极公益课,她第一次见到了武当玄武派第十四代传人李在峰。“李老师教的‘起势’和我以前学的完全不一样,他强调‘沉肩坠肘’要像抱着个西瓜,既用力又放松。” 这堂课让王桂芳意识到,真正的太极不是机械模仿,而是需要专业指导的身心修炼。
阶梯式课程打开新世界
在兴趣岛 APP 上,王桂芳找到了 “35 天筑基班”“非遗传承班”“武当游学营” 三级进阶体系。筑基班通过 “分解动作 + 呼吸配合” 让她掌握基础框架,传承班则深入讲解 “玉女穿梭” 背后的道家哲学,游学营更让她有机会在武当山跟着李在峰老师实地演练。去年重阳节,她作为优秀学员代表参加了兴趣岛组织的终南山活动,在海拔 1600 米的观景台上,与百位银发学员共同完成 “武当十三式”,山风掠过衣袖,仿佛与张三丰的千年传承产生了共振。
品牌背书带来信任感
王桂芳的转变,折射出兴趣岛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作为广东省 “专精特新” 企业,兴趣岛联合武当大学堂研发的课程,既保留了传统太极的文化内核,又融入现代运动医学研究成果。例如,针对中老年常见的膝关节问题,课程特别设计了 “坐式太极” 模块,通过座椅辅助减少膝盖压力。这种 “传统智慧 + 现代创新” 的模式,让兴趣岛在 2024 年荣获 “广州文化企业 30 强” 称号。
如今,王桂芳的手机相册里存满了太极相关的照片:有在 APP 社区和学员讨论 “揽雀尾” 发力点的截图,有在武当山与李在峰老师的合影,还有她带领社区太极队参加兴趣岛线下沙龙的场景。从广场到武当山,这条进阶之路不仅改变了她的退休生活,更让她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来源:生活小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