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牛栏山20822的固液法,酒精兑得明明白白,但甜味剂、香料调得刚刚好,入口顺、不烧喉,喝完第二天头也不疼。
昨天夜里,楼下小卖部又排起了队,全冲着牛栏山陈酿。
我拎着一瓶红星绿瓶站在旁边,像被时代甩下的老顽固。
为什么年轻人宁愿买“勾兑”的牛栏山,也不碰纯粮的红星?
这口二锅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先说排队那群人。
他们不看配料表,只认顺口。
牛栏山20822的固液法,酒精兑得明明白白,但甜味剂、香料调得刚刚好,入口顺、不烧喉,喝完第二天头也不疼。
二十块一瓶,比奶茶还便宜,谁还管是不是纯粮。
我回家拧开红星10781,高粱味冲鼻,第一口辣得直皱眉。
老辈人喜欢这股“杀劲”,说这才叫酒。
可年轻人要的是微醺,不是受刑。
红星也想过妥协,出了43度蓝瓶,还送小杯子,但老味道根深蒂固,改不过来。
再往南看,贵州朋友给我寄来贵常春。
瓶子土得掉渣,一开盖酱香炸出来,跟茅台一个模子。
我问多少钱,他说八十。
我愣住:八十块就能喝到“小飞天”?
酒厂原来是国营老厂,破产后被老板承包,窖池、老酒都在,只是牌子没人认识。
他们干脆放弃高端,专攻老百姓口粮,结果在贵州乡镇卖疯了。
西凤的绿脖子更离谱。
陕西人拿它当啤酒喝,撸串必备。
荆条篓子发酵那股杏仁味,外地人喝不惯,本地人离了它吃不下饭。
西凤也愁,年轻人嫌它“药味重”,于是出了水晶瓶、礼盒装,还跑去抖音直播。
老陕在评论区骂:花里胡哨,不如绿脖实在。
说到底,酒跟人一样,得先活下去。
牛栏山用工业化把成本打到最低,红星守着老手艺饿不死也吃不饱。
贵常春和西凤一个靠平价酱香突围,一个靠地域情怀硬撑。
买酒的人不关心标准号,只关心这顿喝完能不能安心睡觉。
老味道值钱,但值不了二十块的差价。
最后一句话:谁能在便宜和顺口之间找到平衡,谁就能拿下下一批酒桌。
来源:树林中听鸟的爱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