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辛芷蕾靠着一部繁花彻底翻了身这件事几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所有人都津津乐道黄河路上那个风情万种的老板娘李李,却好像忘了不久前辛芷蕾还是那个把“我想红”三个字时刻挂在嘴边,却总差一口气的女演员。所以问题来了,究竟是王家卫点石成金的手段太高明,还是说辛芷蕾本人就该
辛芷蕾靠着一部繁花彻底翻了身这件事几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所有人都津津乐道黄河路上那个风情万种的老板娘李李,却好像忘了不久前辛芷蕾还是那个把“我想红”三个字时刻挂在嘴边,却总差一口气的女演员。所以问题来了,究竟是王家卫点石成金的手段太高明,还是说辛芷蕾本人就该有这么一出,这背后盘根错节的故事远比一部剧精彩得多。
在遇见王家卫之前辛芷蕾的演艺生涯其实挺拧巴的,她不缺戏拍也不缺那张让人过目不忘的脸,但角色翻来覆去总是那几个样,一股子狠劲儿加一点不甘心,公众评价高度统一说她攻击性太强,那种毫不掩饰的野心在没有绝对实力的作品撑腰时,反而成了被攻击的靶子,这种不上不下的状态才是最磨人的。然后她就消失了三年,一头扎进王家卫的剧组,这三年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再出来时她就成了李李,一个眼神就藏着万千故事的女人,据说在片场王家卫从不直接说戏,而是放音乐讲气味,逼着演员放弃所有技巧用本能去找感觉,辛芷蕾光一个点烟的动作就练了无数遍,等于把过去十几年练就的表演模式全部打碎了重组,这种近乎残酷的调教恰恰让她彻底摆脱了过去那个标签化的自己。有趣的是繁花刚播的时候风头全在胡歌和上海风情上,李李这个角色是后来才慢慢品出味道的,观众自己挖掘出的宝藏远比硬塞到嘴边的糖好吃,等到宝总和李李之间那种成年人高手过招的氛围感彻底弥漫开来,辛芷蕾的爆火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她七年前那句“我真的很想火”的直白宣言,也终于在此刻构成了一个励志故事的完美闭环。
关于辛芷蕾的成功外界的看法基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全是王家卫的功劳,说墨镜王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随便换个有点底子的演员来都能被调教出彩,辛芷蕾不过是那个幸运儿。另一派则觉得是互相成就,强调辛芷蕾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和与生俱来的故事感,正好是李李这个角色的绝佳容器,毕竟不是谁都能扛住王家卫长达三年的高压打磨。支持者觉得她扛住了就是本事,反对者则一口咬定没有王家卫就没有李李,两边吵得不可开交。但吵来吵去其实都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李李这个角色本身写得太好了,在现在一堆傻白甜或者完美人设的国产剧里,这样一个独立清醒又充满神秘感的女性形象,本身就是稀缺品,演员和导演不过是把它从纸上搬到了屏幕里,角色才是那个真正的地基。
这场爆火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让辛芷蕾的身价和商业价值肉眼可见地飞升,时尚资源从准一线直接冲到顶刊封面,这背后是资本市场对她个人价值的一次彻底重估。更深层的影响在于她凭一己之力搅动了整个85花的格局,倒不是说她要去跟谁争个高下,而是她的成功无形中抬高了整个赛道的标准,让那些还在偶像剧里打转或者转型不顺的同辈演员感到了压力。说白了大家讨论的焦点已经偏了,辛芷蕾的胜利不是在85花这个旧圈子里实现了什么超车,而是她率先撕掉了这个标签,跳进了另一个更讲究作品质量的圈子,她的参照对象早就不是昔日的同辈小花,而是那些真正的中生代实力派。她的成功更像是一个信号,预示着那股从“漫长的季节”开始的品质剧捧实力演员的风潮,终于也吹到了女演员这边,而辛芷-蕾恰好是第一个站上风口的人。
来源:工地小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