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年龄不能午睡?医生提醒:60岁以后,牢记午睡“三不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7 06:40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78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年纪大了,睡得少了,中午补个觉不行吗?”不少老年人都有这样的疑问。确实,午睡被认为是养生的“加分项”,但对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午睡这件事,真不能想睡就睡!

在临床中,医生发现,很多老年人午睡不当,反而越睡越累,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午睡不是不能睡,而是要讲究方法。尤其是过了60岁,这三件事,午睡前一定要记牢。

很多老人认为,睡得久才是休息好。可实际上,午睡时间一旦超过30分钟,不仅无法恢复体力,还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根据《柳叶刀·健康长寿》一项覆盖中国6个省份的研究发现:

午睡时间超1小时的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34%。
更严重的是,长期午睡超过90分钟的人,患认知障碍的风险也显著上升。

这是因为老年人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下降,长时间午睡容易造成血压波动、心率减慢、大脑供血不足,醒来反而更疲惫,甚至头晕、心悸。

此外,午睡过久还会打乱晚上睡眠节律,造成“白天越睡越困,晚上越晚越清醒”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慢性失眠

所以,医生建议:60岁以后的午睡时间控制在15到30分钟之间为宜。

很多老年人午饭后困意上头,习惯性一躺就睡。但你知道吗?饭后立即躺下午睡,其实对心脑血管和消化系统都是一种负担。

中国营养学会在《膳食指南》中明确指出:饭后至少要间隔20~30分钟再午睡

原因很简单:饭后胃肠正忙着消化,如果立刻平躺,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诱发胃食管反流病尤其是患有胃下垂消化不良的老人,更容易出现烧心、嗳气、恶心等症状。

更危险的是,饭后血液大量流向胃肠道,大脑供血相对减少,若立刻午睡,容易诱发短暂性脑缺血,增加中风风险。

因此,医生提醒:饭后不要立即午睡,最好先散步10~15分钟,促进胃肠蠕动后再小憩。

年轻人趴在桌上打个盹没什么大碍,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趴睡”是最不推荐的午睡姿势

为什么?因为趴着睡觉时,胸腔受到压迫,心肺功能受限,血液循环变慢,容易造成心慌、胸闷,甚至诱发心律不齐。

另外,长期趴睡还可能造成:

颈椎受压变形,引发颈椎病或加重已有症状;

面部血液回流不畅,增加青光眼、眼压升高的风险;

手臂神经受压,导致手麻、肢体发凉。

一项发表于《中国老年学杂志》的研究指出:趴睡姿势与老年人中风史有显著相关性,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风险更高达2.1倍。

因此,医生建议:午睡最好采取仰卧或侧卧的姿势,头部略垫高,保持呼吸顺畅。

综合来看,老年人午睡确实有益,但前提是睡对了,才有保健作用。

医生特别提醒,60岁以后,午睡一定要牢记这“三不要”:

不要睡太久:控制在15~30分钟,避免深度睡眠后醒来“更累”;

不要饭后立即睡:饭后静坐或散步20分钟以上再午休;

不要趴着睡:选择仰卧或侧卧,避免压迫心肺和神经。

遵守这三点,不仅能让午睡成为恢复精力的“充电站”,还能有效规避健康风险。

当然,也不是所有老人都适合午睡。有以下几类人群,午睡前最好先咨询医生:

患有严重失眠:午睡可能干扰夜间睡眠;

有中风病史:不当午睡可能诱发脑供血不足;

患有严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午睡时易发生呼吸暂停;

平时血压波动大:午睡过程中血压下降可能带来危险。

对于这些人群,与其勉强午睡,不如选择闭目养神、静坐放松,也能达到类似效果。

写在最后

很多人把午睡当成一种“仪式”,但其实午睡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午睡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想怎么睡就怎么睡,特别是上了年纪之后,更要讲究科学方法。

一顿饭吃不好,顶多饿一顿;但一个觉睡不好,可能带来的是健康隐患。60岁以后,别再照着年轻时的习惯来午睡了,你的身体已经悄悄地变了。

午睡“三不要”,今天记住了吗?

参考文献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中国营养学会.
[2] Hua Q, Fan L, et al. Association of daytime napping with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a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 2021.
[3] 《老年人午睡行为及其对血压的影响研究》.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第40卷第7期.
[4] 国家卫健委: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指南. 2021.

来源:梁世秀医生健康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