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小麦最让人难受的,就是快收割的时候麦子大片倒了。不仅机器不好收割,产量还会降很多,辛苦忙活一季,最后全白费了。怎么防倒伏呢?很多有经验的老农户都知道:把“多效唑”用好。这东西用对了,小麦的茎秆会变粗、能抗倒伏,结麦穗的数量也会变多。但要是用的时间、剂量错了,
种小麦最让人难受的,就是快收割的时候麦子大片倒了。不仅机器不好收割,产量还会降很多,辛苦忙活一季,最后全白费了。怎么防倒伏呢?很多有经验的老农户都知道:把“多效唑”用好。这东西用对了,小麦的茎秆会变粗、能抗倒伏,结麦穗的数量也会变多。但要是用的时间、剂量错了,反而可能让产量降低。
为了帮大家真正学会用多效唑,我们结合多年在田里的实践经验和专家给的数据,整理出了这套【多效唑使用实操指南】,内容简单好懂,照着做就行!
一、多效唑有啥用?不只是控旺,还能增产、提品质
多效唑是一种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只要用对时间和剂量,能起到三个主要作用:
1. 抗倒伏:让小麦基部的节间变短,茎秆变粗,就像“矮壮素”一样,让小麦站得更稳;
2. 增加分蘖:帮助小麦长出更多能结穗的分蘖,提高最后结麦穗的比例;
3. 增强抗性:让小麦的叶片变厚、颜色变深绿,能抗旱、抗寒,灌浆的时候也能更充分。
只要用得对,每亩小麦增产100到200斤是很常见的事。
二、什么时候打?记住“起身期”是关键
喷多效唑的最佳时间是小麦的“起身期”,判断小麦到了起身期有三个标准:
- 小麦植株高度在25到30公分之间;
- 小麦基部第一节间开始变长,但还没超过2厘米;
- 时间上,黄淮海麦区大概在3月上中旬,南方麦区会稍微早一点。
一定要避免喷得太早(小麦返青期)或太晚(小麦拔节后),不然不仅效果差,甚至可能起反作用。
建议选没有风或者风很小的晴天喷药,上午9点到11点,或者下午3点到5点喷都可以。
三、用多少药?看苗情定剂量,别全村都用一个量!
拿常见的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举例:
- 麦苗长得旺、叶子颜色深绿的地:每亩用40到50克,兑30到40公斤水;
- 麦苗长势一般的地:每亩用35到40克,兑30公斤水;
- 麦苗长得弱、叶子发黄、播种晚的地:每亩用30克左右,兑30公斤水,情况太差的话甚至可以不用。
⚠️注意:如果用的是25%多效唑悬浮剂,剂量要减一半(大概20到25克每亩),千万不能按15%的剂量来用!
四、怎么喷?注意3个细节,效果更好
1. 对准基部喷:喷药时把喷头往下斜一点,重点喷小麦的基部,让药能沾到茎秆上;
2. 不重喷、不漏喷:避免有的地方没喷到,有的地方又喷了好几次;
3. 喷药工具要洗净:喷完后赶紧把喷雾器彻底洗干净,防止残留的药影响下一季种的作物(比如水稻、蔬菜)。
五、常见问题解答
- 能不能和其他药混着喷?
可以和常用的杀虫剂(比如吡虫啉)、杀菌剂(比如戊唑醇)混着用,但别和碱性的药(比如波尔多液)混着用,也不能再用其他控旺的药。
- 喷完后叶子发黄怎么办?
如果只是暂时轻微发黄,1到2天就能恢复;如果一直发黄,甚至叶子变脆,可能是药的浓度太高了,要赶紧喷清水稀释,还可以补喷0.3%的磷酸二氢钾加0.5%的尿素溶液来缓解。
- 会不会影响下一季作物?
连续多年用多效唑,可能会对下一季种的玉米、大豆等作物有抑制作用。建议合理轮换使用烯效唑这类残留时间短的调节剂,或者根据田里的实际情况,间隔几年再用。
六、记住三句话,科学用药不踩坑
- 喷药时机抓“起身期”,太早太晚都不行;
- 用药量看麦苗情况,旺苗多放一点、弱苗少放一点,灵活调整;
- 喷药要仔细,喷完后清洗喷雾器要做到位。
种地本来就是个需要细心的活,用药更是这样。多效唑用好了,能防倒伏还能增产;用不好,反而会耽误这一季的收成。希望这份指南能真正帮到你。如果你有更好的使用经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来源:英姐故会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