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鲁迅路分馆中文报刊(No.20)
为引导读者更充分、便捷地利用馆藏资源,继“外文报刊”推荐后,鲁迅路外文文献分馆新增“中文报刊”推荐版块。为迎“七一”,特推荐以下刊物,欢迎读者前来阅读。
为引导读者更充分、便捷地利用馆藏资源,继“外文报刊”推荐后,鲁迅路外文文献分馆新增“中文报刊”推荐版块。为迎“七一”,特推荐以下刊物,欢迎读者前来阅读。
这个会写"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姑娘,把花木兰画像贴在绣房里,吓得奶妈直念阿弥陀佛。
毛主席到了晚年,时常会跟李讷聊起那充满战火的往昔。李讷在听父亲讲述后,总会提出形形色色的问题,对于她的这些疑问,毛主席都会认真作答。
开幕式在朗诵声中拉开序幕。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马海亭、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严洪明、杭州市临平区文物局党委书记徐静等嘉宾出席。杭州市临平博物馆馆长吕芹在致辞中指出:“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巨匠,他与江南的关系不仅是地理上的故乡,更是精神上的纽带。此次展览为杭
一九零二年的上海码头,秋风未起,船声嘈杂。陈寅恪和兄长陈衡恪踟蹰在甲板上。两人身旁站着鲁迅,神情沉默,目光投向波澜的江面,似是在打量又有几分迟疑。这一刻,几个年少心思各异的少年,选择了同一艘驶向异国的航船。他们也许没想过,船舱内的短暂同窗,会在将来成为千丝万缕
人生就像一趟列车,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没有人能陪你从起点坐到终点。
不是厨房失火,是他身边烟灰缸里多了三根烧到底的哈德门香烟,像是刚被丢进去没多久。
1936年10月19日清晨,上海的天空像是水泥一样沉闷,没什么颜色。鲁迅走了,55岁就径直离开,留下一屋子的尘埃、医药味和直到今天也说不清的震荡。许广平快要撑不住了,她整个人绷到极点,把自己丢进悲伤里。消息传开,街上传着脚步声,呼吸急促,大伙还在反应,还没来得
己未,也就是1919年,这一年的十一月十三日,鲁迅向齐寿山借了五百大洋,为期三个月,利息是一分三厘,也就是月利率1.3%,算是高利贷了。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阿Q正传》是鲁迅原本以“巴人”笔名于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间刊载于《晨报》副刊,后在1923年8月收录于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之中。这篇小说被公认为是鲁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并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最负盛名的文学作品。
瞿秋白,生于1899年1月29日。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32年春末夏初,瞿秋白和鲁迅在上海北川公寓会面,自此相识相交,并成为亲密的朋友。1934年1月,瞿秋白离开上海前往江西瑞金,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
鲁迅笔下的阿Q,是那个时代国民性的缩影。被人打了还要自我安慰说"我儿子打我",这种可悲又可笑的"精神胜利法",揭示了百年前国人的软弱。还有《药》里夜半排队买人血馒头的群众,《孔乙己》里为了面子站着喝酒的穷酸文人,都是那个时代的烙印。
2024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一位非洲读者手持《三体》法文版排了三小时队等待签名;而在绍兴鲁迅故居,中学生们正齐声朗诵《呐喊》自序。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这样十位小说家——他们不仅是文字的工匠,更是思想的先驱,用作品构建起民族的精神坐标。我们联合中国现代文学
到了一定的年纪,会发现一大批如同朋友一样的人,都渐渐疏远了,连一句告别的话,都没有说。
教育是一个巨大的闭环,《祝福》《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都是中学语文课上绕不开的鲁迅经典作品。学生中曾流行一句很好玩的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大家
青衫剪影浮现于古运河畔,金石之音穿透岁月长河。6月21日,值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开启新十年之际,大运河沿线八省图书馆共同启动第二届“2025大运河文化阅读行”活动。首站活动在浙江绍兴举办,以“文心映水 越韵千年”为主题,由首都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绍兴市文化广电旅
小时候听过一句老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年少时觉得,这不过是大人用来吓唬孩子的理论。但当真正踏入人生下半场,才发现,这世界上的一切,真逃不脱一个“因果”二字。
在近代中国波澜壮阔又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骨肉三兄弟,他们出生于同一个家庭,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成为了光照千秋的大作家,一个沦为了遭人唾弃的大汉奸,一个成为了为国家和人民默默奉献的大干部。他们就是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
琉璃厂的旧书摊前,一个穿灰布长衫的身影仔细摩挲着古籍封皮,掏出几枚银元递给书商——这是鲁迅1924年寻常的午后。他刚用教育部佥事的半月薪俸,换回一摞珍本。账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某日收稿费十五元,某日付房租三十元,某日购碑拓五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