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宧光《寒山帚谈》卷下之三十
古今法帖,别其功过,定吾取舍,否则去就褒贬皆不得其当矣。古帖善本无论矣,即不善本,亦大胜时帖。何也?人人当家,字字师范也。
古今法帖,别其功过,定吾取舍,否则去就褒贬皆不得其当矣。古帖善本无论矣,即不善本,亦大胜时帖。何也?人人当家,字字师范也。
作书不必因字大而加笔,不必因字小而减笔。颜鲁公东方朔像赞冈八等字,何尝单弱。虽其取法右军,仿楷作署,然而亦其胸中不为大地所慑耳。元人蒋冕作小字千文,苟可借者,尽削偏傍。知后人局量不广,自呈其短。请须自宽,然后游刃。——学力
行草为通俗之用,独举二王,拔其尤也。凡淳化诸本,及潭、绛、汝、鼎、黔江、长沙、武陵、温陵、蔡州、彭州、利州、太清、菁华、戏鱼、星凤、宝晋、真赏、淳熙、元祐及圣教、兴福、绛庙。
钟元常(钟繇)的楷书主要有《宣示帖》《昨疏帖》《墓田帖》这三帖,而赏鉴家大多认为这三帖都是王逸少(王羲之)的临本。《墓田帖》笔势爽朗,这一点毋庸置疑,而说《宣示帖》是临本也应当是有依据的。
偏才擅场,如真楷隶篆不能兼善者无论矣,即器用亦复如是。有善用败帚者,有必须佳毫者。毫之刚柔,人各异取。苟所遭相左,即所造殊功。此无他,心手无权耳。能权之士,无所不宜。权正兼济,斯称大方。
仿书,始不可不拘,后不可不纵。一于拘,不为我有;一于纵,古法全乖。故曲士不情,达士不典。仿大字作小字,欲其拘也;仿小字作大字,欲其纵也。
阅同帖异刻,比量其不侔处,得失是非,校若白黑,方能得力。凡翻工之与正本,势必天渊。时帖或是二刻俱翻,通非善本,即偶中两是,百无一二。会须着眼辨之,自无水鉴,仿之哲匠。
在一个字的众多笔画中,应当相互粘连的笔画就不要断开,应当断开的笔画就不要粘连。如果应当断开的笔画却粘连在一起,字就会显得呆滞、拘泥;如果应当粘连的笔画却断开了,字就会显得松散、分离。对每个字都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其中的道理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学习章草书时,很多人会陷入粗俗、险怪等不良的书法风格中,但章草却是学习草书的必经之路。以章草作为草书的源头来学习,写出来的草书就不会有艰涩、滞碍的气息。在书写时,钩挑笔画最忌讳出现艰涩滞碍的气息。稍微运用一些章草的笔法和法则,这种毛病自然就会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