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宧光《寒山帚谈》卷下之二十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6-03 07:24 7

摘要:钟元常(钟繇)的楷书主要有《宣示帖》《昨疏帖》《墓田帖》这三帖,而赏鉴家大多认为这三帖都是王逸少(王羲之)的临本。《墓田帖》笔势爽朗,这一点毋庸置疑,而说《宣示帖》是临本也应当是有依据的。

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赵宧光的《寒山帚谈》卷下的第二十三部分。

下面我们来看原文:

【原文218】

锺元常楷书惟宣示、昨疏、墓田三帖,而赏鉴家多谓并出逸少临本。墓田爽朗无论矣,宣示当必有据而云。

【今译218】

钟元常(钟繇)的楷书主要有《宣示帖》《昨疏帖》《墓田帖》这三帖,而赏鉴家大多认为这三帖都是王逸少(王羲之)的临本。《墓田帖》笔势爽朗,这一点毋庸置疑,而说《宣示帖》是临本也应当是有依据的。

【原文219】

季直表后出,虽临摹失真,然古逸并至,必非后人可及。戎路表字法疑出二帖之间,似亦非伪作,但失真更甚于前。惟力命表全放季直为之,略无奇处,其为效颦可知。总之季直伤肉,宣示伤骨,戎路则皮相而已。

【今译219】

《季直表》是后来出现的,虽然临摹得有些失真,但古朴超逸的韵味十足,必定不是后人所能企及的。《戎路表》的字法似乎介于《宣示帖》和《季直表》之间,好像也不是伪作,只是比起前面提到的帖子,它失真的程度更严重。只有《力命表》完全是仿照《季直表》来写的,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明显是东施效颦。总之,《季直表》的问题在于笔画多肉,《宣示帖》的问题在于笔画伤骨,《戎路表》则只是徒有其表。

【原文220】

王逸少行草不甚相远,而真楷诸帖迥出异手。故知字小者钩临易失,重摹数四,遂成胡越。

【今译220】

王逸少(王羲之)的行书和草书风格相差不是很大,然而他的楷书各个帖本却看起来好像是出自不同人的手笔。所以可以知道,字体较小的字帖在钩摹临摹时很容易走样,经过多次重新临摹后,与原本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如同北方的胡地和南方的越地那样遥远。

【原文221】

犹有恃者,临摹诸人必稍知书法,然后下手,典则犹有存者。是以面目虽殊,脾肺肝胆总能成就,学者未必无补。学力足以持之,皆师资也。但其败处,非无学所能辨。

【今译221】

不过还有可以依仗的一点是,那些临摹的人必定对书法稍有了解后才会下手,所以其中书法的规范准则还能有所留存。因此,虽然临摹作品与原作的外在面目不同,但在笔法结构等关键方面总能有所成就,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未必没有帮助。只要学习者自身的功力足以分辨,这些临摹作品都可以当作学习的参考。只是临摹作品中那些不足之处,不是没有书法学识的人能够分辨出来的。

【原文222】

《黄庭经》,束修儒行君子也。《乐毅论》,如策略谋臣力士哉。方朔赞在二者之间,各得其妙,仙仙乎飞举矣。《曹娥碑》犹之缜静处子,女中丈夫乎?至若内景等伪迹,一不暇论。

【今译222】

《黄庭经》的书法风格,就像是一位修身严谨、品行端正的儒者君子。《乐毅论》的书法,仿佛是一位足智多谋、勇猛有力的谋略大臣。《东方朔画赞》的书法风格则介于《黄庭经》和《乐毅论》之间,各有其精妙之处,飘逸灵动,仿佛能够飞升起来一般。《曹娥碑》的书法,如同一位端庄沉静的闺中少女,又恰似女中豪杰吧?至于像《内景经》等一些伪作,就不值得一提了。

【原文223】

子敬洛神,畅绝千古,惜其不能消磨纨袴习气,是亦王家子弟故态,直得忍其跌荡恣睢矣。惜所存惟十有三行耳。近世溢出多本,可以一粲。

【今译223】

王献之的《洛神赋》,笔意流畅,绝妙千古,可惜其中没能完全消除富贵子弟的那种习气,这大概也是王家子弟的旧态,只能容忍其书法风格中那种放纵不羁的表现了。可惜留存下来的只有十三行了。近来出现了很多流传出来的版本,不过是让人付之一笑罢了。

【原文224】

虞世南破邪叙,纤笔无亏。颜真卿麻姑坛,蝇书有势。褚遂良尊胜、阴符、灵宝等经,并趋步黄庭,消灾护命,亦其亚也,而不题名。般若心妄题欧氏,何处似之?即未必尽褚,总之唐人名帖耳。

【今译224】

虞世南的《破邪论序》,用纤细的笔触书写却毫无欠缺之处。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即使用蝇头小楷书写也气势不凡。褚遂良的《尊胜经》《阴符经》《灵宝经》等作品,都在效法《黄庭经》的风格,《消灾护命经》也与它们水平相近,只是没有题写作者姓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被胡乱地题上欧阳询的名字,哪里像欧阳询的风格呢?即便不一定全是褚遂良的作品,总之也是唐代的名帖。

【原文225】

王廙、僧虔、萧子云、宋儋皆出于锺,儋犹步武。

【今译225】

王廙、王僧虔、萧子云、宋儋的书法都源自钟繇的风格,其中宋儋的书法还能紧跟钟繇的步伐,有一定的传承。

【原文226】

卫夫人及隋、唐诸内札,十九拟王,而太宗其醉心者也。

【今译226】

卫夫人以及隋朝、唐朝时期的诸多内廷书札,十有八九都是模仿王羲之的书法风格,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对王羲之的书法极为痴迷。

【原文227】

真书部

淳化诸帖所见者无论,智永临王告墓而下,直过唐人。虞世南用笔第一,正锋善圆,结构善逸。书不正锋,一笔非是,即有他善,枉费功夫。尝谓写得一画,方知用笔,写得二画,方知结构。书法能事,尽于此矣。

【今译227】

真书部

《淳化阁帖》中所见到的作品暂且不论,智永临摹王羲之《告墓帖》等作品,水平简直超过了唐代的书法家。虞世南的书法用笔堪称第一,他用正锋行笔善于写出圆润的笔画,在结构安排上善于营造出飘逸的风格。如果书法不用正锋,那么一笔下去就都是错误的,即便有其他方面的优点,那也只是枉费功夫。我曾经说过,写好一笔画,才会明白用笔的方法,写好两笔画,才会懂得结构的安排。书法的精妙之处,都在这里面了。

【原文228】

孔庙碑为世所重,其他不甚流传,即淳化阁所摹无几。停云馆小楷破邪序,稍大者皆行草。至若汝南公主,未可遽信,别论可也。蜀本石孝经、左氏传,字法全虞,与他经异。

【今译228】

《孔庙碑》被世人所看重,而虞世南的其他作品却不怎么流传,即便是《淳化阁帖》中临摹他的作品也没有多少。《停云馆法帖》中收录的虞世南作品,小楷是《破邪论序》,稍大字体的都是行草作品。至于《汝南公主墓志》,不能立刻就相信它是虞世南的真迹,另外讨论它才合适。蜀地版本的《石孝经》《左传》,字体笔法完全是虞世南的风格,和其他经书的字体有所不同。

赵宧光的《寒山帚谈》卷下第二十三集就到这里,请继续收听阅读下一集。

如果本专辑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如果您对其他相关内容有兴趣,希望听到更多的书籍专辑,请留言告诉我,我会逐步进行制作发布的,感谢您的阅读收听!

来源:盘古文化传媒

相关推荐